<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范小青:《平江后街考》創作談
    來源:收獲(微信公眾號) | 范小青  2022年09月20日09:38
    關鍵詞:范小青

    有一次我有事需要找一位微信朋友,輸入他的名字,沒有,輸入他的單位加名字沒有,輸入他所在地的地名加名字,還沒有,只輸一個姓,跳出來很多同姓的,但是沒有他,各種群里也沒有。

    這就奇怪了,因為我明明記得我有他的微信,我也記得我們微信過好多次,只是后來有些疏離,聯系少了些,但是他不應該就這樣消失了吧。

    當然他肯定沒有消失。也不是在另一個平行空間。他就在這里,也許就在我身邊,甚至就在我對面。只是我視而不見,因為我每天會見到很多的人。何況我還臉盲。

    他在微信里“消失”,可能性有多種,比如,我有他微信的記憶是錯誤的,這種情況常有發生,因為我們通常會覺得,但凡熟悉一點甚至只是見過一面的人,都會加微信的,這是先入為主或者自以為是造成的錯覺;或者是他改了微信名,他成了“我是誰”,“你是誰”,“狗頭”,“豬頭”等等之類……這可難煞我,叫我怎么猜呢?倘若其中有一個哪怕看起來稍有一點點像的名字,也可去看看他在朋友圈近期發的某些內容,再根據這些內容來作一下判斷是不是他,但是看來看去,這個“稍有一點點像”的,太多太多了,多到一個也不像了。

    也有一種可能,他將我拉黑了;

    還有一種可能,他——不說了。累了。懶得再說。

    那么后來呢,后來到底怎么樣了呢,有沒有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人找到了沒有呢?

    沒有后來。因為后來我就不再找他了,找得到找不到,都無所謂。反正現在多的就是人,不找他也可以找別人嘛。

    因為可有可無,若有若無的關系,也或者是“有事有人、無事無人”的不良作派,導致了“消失”或“失聯”。但是這并不意味我是一個無情的人,這是現代社會的特征,幾乎是每一個人的日常。因為事情太多,人也太多,只能做減法了。

    回到陳西。陳西是誰?

    是我們共同的回憶,或者是我們失去的記憶,是我們不堪的往事,也或者,陳西是不存在的。

    無所謂。因為沒有人關心陳西。因為每一個人可能每天都在碰到一個或多個新的陳西。大家更多的關心在于:我今天又認識了誰。

    越來越多的人與人、事與事,充斥在我們的腦海里。從前的人與人交往,因為接觸面窄、接觸渠道少,甚至一年半載也碰不到幾個從陌生人變成熟人的人物,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好像每天都會和陌生人打交道,然后以為打過交道就是熟人了,就要加微信,就要有關系——其實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關系,匆匆忙忙的認識,一場酒席的交結,幾句應酬的情分,千萬別說它有多牢靠。

    只是即便知道它不牢靠,也仍然樂此不疲。

    是怕錯過了什么,怕丟失了什么。

    最后卻還是錯過,還是丟失,因為太多等于沒有。

    幸好,人們畢竟還是會警醒的,至少文學是警醒的。

    也許還有一絲舊情和舊的生活樣式在心底,所以陳西來敲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