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嚴肅文學為影視劇創作注入史詩氣質
    來源:中國文化報 | 劉江偉  2022年07月15日15:08
    關鍵詞:影視改編

    今年年初,根據茅盾文學獎作品《人世間》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在央視播出,引發收視熱潮。電視劇再現了半個世紀以來中國社會走過的波瀾壯闊的歷程,以及在時代變遷下普通人平凡樸素、充滿著人間煙火的生活。不久前,中國國家話劇院根據季進中篇小說《最后的電波》改編的話劇《鐵流東進》上演,從一個通信兵的成長、轉化、覺醒,進而奔赴戰場,折射出新四軍坦蕩愛民的真誠情義和英勇救國的熱血豪情,同樣受到觀眾熱捧。電視劇、話劇的熱播熱演,也讓業內人士重新審視作為影視改編母本文學的力量,尤其是嚴肅文學在表現時代變遷和民族心理方面的獨特價值。

    翻開當代文藝發展史,嚴肅文學和其他文藝形式融匯而成的風景,可謂是璀璨奪目,蔚為大觀。從改編自茅盾、魯迅小說的電影《林家鋪子》《傷逝》,到改編自路遙小說的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從改編自陳彥小說的電視劇《裝臺》到改編自周大新小說的電影《安魂》,嚴肅文學與其他藝術形式在雙向賦能、雙向驅動中,構成了人們對中國文藝的美好記憶。據初步統計,新時期以來,茅盾文學獎等國家級獎項獲獎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蔚為大觀,1982年至今,茅盾文學獎已評十屆,共計48部獲獎長篇小說中,有31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京劇、話劇等。

    進入新世紀以來,網絡文學的快節奏、強情節、類型多樣,以及無時無刻不在的“爽點”,瞬間成為影視劇改編的寵兒。統計顯示,在2018年、2019年的309個熱播影視劇中,來自網絡文學改編的就有65個,特別是在熱度最高的100部影視劇中,網絡文學改編的就有42個。而文學影視化改編的另一邊,嚴肅文學遭受冷遇,改編數量和傳播熱度急劇下降。近幾年,只有《平凡的世界》《白鹿原》《裝臺》等少數幾部作品激起了收視和口碑的浪花。究其原因,一方面,嚴肅文學注重人物心理情感的演進,注重人物所處時代、環境的鋪陳渲染,注重語言文字的韻致美感,而缺少對故事、情節的強勢快速推進。比如,小說《長恨歌》第一章就沒有任何情節,全部在用散文化的語言,描寫上海的人情世故和地域風情,這是小說成功很重要的特色。影視改編主要汲取小說中的人物和事件,重視敘事和情節,而語言本身很難被改編,甚至很難被轉譯。正如俄羅斯著名文學家柳德米拉·烏里茲卡婭所說,文學作品越出色,就越難找到相一致的電影語言來表達。另一方面,視覺時代更偏重快節奏、淺閱讀,情節快速推進、故事線條清晰成為影視劇剛需,在視頻平臺,倍速觀看已成為人們觀劇標配,這是嚴肅文學無法滿足的。網絡小說的興起,提供了影視劇所需的各種故事和情節,或是驚險離奇,或是甜蜜美好,或是神話玄幻,或是權謀爭斗,精彩紛呈,取之不盡,所以網絡小說影視化改編,也是“你情我愿”,成磅礴之勢。

    如果把影視劇比作一道美食大餐的話,我們既需要清涼可口、沁人心脾的開胃小菜,也需要精心選材、用心烹飪的主菜大餐,尤其后者更能滿足我們對食物的口腹之欲,以及對美食的品味追求。嚴肅文學是貼著大地和人民創作的,更接近生活的真實,并且經過作家的觀察、思考、萃取、藝術加工,最能體現歷史的經絡、民族的命運和心靈的蝶變。經由嚴肅文學改編的影視劇,由此有了精神的寬度、靈魂的底色和史詩的縱深。在《白鹿原》中,我們通過兩大家族的興衰沉浮,洞察民族的歷史命運,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在《平凡的世界》中,通過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的人生抉擇,體味時代變遷下人的命運的起伏變動;在《裝臺》中,通過小人物的生活鏡頭,捕捉日常煙火中的人性之光。

    文學評論家雷達曾指出,我們的影視劇“最缺的倒不是技術,也不是教人在現場傻樂,也不是好萊塢式的大場景,更不是‘墮落又光彩奪目,野蠻又魅力非常’的娛樂至死,而是人性的深度和哲思的力量”。當今,從電影大國邁向電影強國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史詩性的影視劇。而文質兼美、熾烈凝重的嚴肅文學作品,可以為影視劇創作注入史詩氣質。情況正在發生改變。《繁花》《北上》《這邊風景》等小說已先后宣布將被改編成電視劇,我們期待有更多像《人世間》這樣的史詩劇目不斷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