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兒童文學里的時代特征 ——第四屆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品巡禮
    來源:文藝報 | 蘇二花  2022年07月13日07:16

    199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確立了市場經濟在中國當代經濟體制和經濟生活中的位置。以此時代為背景,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進入市場化和商業(yè)化時代。第四屆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評選的是1995-1997年出版的全國兒童文學作品,這一時期,恰好是中國文學從80年代“一個萬物可以重新命名的時代”的黃金期進入“市場時代”。

    本屆獲獎作品共評出7大類、17部作品。其中長篇小說5部、中篇小說2部、童話4部、幼兒文學3部、詩歌1組、散文1篇以及紀實文學1部。細讀這些獲獎作品,蘊含在其中的時代氣息會鮮活地撲面而來。“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時代與文學相輔相成,交相輝映。作家對現實的提取,作家在宏大歷史背景下捕捉個體生命的情感與脈搏,歷久彌新,而我們,并未陷入文化沙漠,而是開啟了前所未有的新視野。

    舒展個性,透射時代風華

    文學與時代緊密相連,無論什么題材的文學作品都是寫在當下,小說作品尤其如此。小說無意承擔社會學重任,但卻在記錄時代,有著為時代留下底稿的功能,尤其在塑造人物方面,一定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

    本屆獲獎作品黃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講述小主人公金玲為了做一個老師、家長滿意的好孩子所做的各種努力。她善良、純真、正直,與家長和老師做了很多“抗爭”,但也傳達出自己對世界的理解與認識。作品中,金玲一開口就說出那個時代人的渴求:房子、汽車、出國。在市場經濟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其思維、行為、情感都具有鮮明的現代化。同時,作家清晰地回答了兒童要不要接受市場經濟的洗禮,能不能用知識與金錢等價觀念來教育兒童的問題。塑造這樣的少年形象體現了作家的責任,就是要把人區(qū)分開來,使每個人都具有個性和鮮活的生命。

    同樣,在郁秀的《花季·雨季》里,也有對時代的提問與思考。《花季·雨季》被譽為上世紀90年代的“青春之歌”,講述了深圳一所重點高中里,少男少女們在面對學習壓力、出國熱潮、早戀、貧富差距、知識價值、城鄉(xiāng)戶口等系列問題時做出的反應。在這部小說里,作家目光敏銳,其間有兩代人各自不同的思想觀念的矛盾,少年在時代變遷之下的心境,以及面對“為什么讀書”“什么是成功”等問題時,不同的人呈現出的不同看法和抉擇,寫得飽滿、豐富。

    同在城市環(huán)境下,秦文君的《小鬼魯智勝》講述了與賈里同班的機靈男生魯智勝,在初二那一年經歷的歡樂與煩惱、挫折與成功。小說著重生活現實,展示的是經濟大潮之下初中生呈現出的生命狀態(tài)。人物形象立體,故事一波三折。而《小鬼魯智勝》所寫的,既是時代性格,也是時代之下人的性格。如今,秦文君筆下的孩子都已經成年,以前說小說里的這一代是蜜罐里泡大的一代和垮掉的一代。事實證明,這一代才是最具想象力和科學力的一代,也是進化非常明顯的一代,他們身上所具備的素質,正在逐步改良著我們的整體素質。梅子涵的《女兒的故事》是一部講述成長的喜悅與苦惱的書。這部小說最大的特點是用幽默的筆調寫出小學生梅思繁的成長歷程。小說里真實的生活,以及強調兒童天真和快樂的本性,是對改革開放進程中,富裕生活條件下兒童生命狀態(tài)的普遍描寫,是對時代的記錄。

    誠如王泉根教授所指出的,八九十年代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中,有“一個現象特別搶眼,就是普遍看好、推崇那些具有鮮明個性敢想敢做的素質健全的少兒想象,突出塑造人物的個性特征、創(chuàng)新思維,勇于獨立思考、獨立判斷”。

    追求永恒,凸顯品質追求

    90年代市場經濟飛速發(fā)展。這一時期,兒童文學出版以前所未有的倍數增長。舞臺的帷幕拉開,傳統(tǒng)價值觀或潛移默化,或長袖善舞,成為參與兒童成長和浸潤民族靈魂的最大主角,兒童文學完美結合了時代特征與傳統(tǒng)價值觀。

    曹文軒的《草房子》以上世紀60年代為背景,講述了以桑桑為代表的孩子們,在油麻地這片土地上的生活與故事。小說似一首深沉、唯美的生活抒情詩,兼有四美。其一是人物美。文學即人學,閱讀使我們通過不同的人物感受人的多樣性。把人物塑造好了,文學的美就出來了。勇敢、仗義、熱心腸的桑桑,面對疾病和困難的時候,從不對美好喪失信心,表現出他的堅韌之美,還有杜小康、秦大奶奶、細馬等人物塑造也各有特點,構成各具特色的人物之美。其二是景色美。浸月寺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國對意境的審美,蘆葦蕩是對自然美的最大贊賞,艾地美是一種不被打破的平靜美,五月的麥地呈現喧囂美。體味不同的人生境界,從中發(fā)現自己內心最細微最豐沛的地方。其三是故事美。無論是爸爸帶桑桑去打獵表現出的隱忍、博大和堅韌,還是禿鶴為尊嚴而戰(zhàn)的轉變,秦大奶奶救了落水女孩,每一個故事都很深入人心,都是經歷波折而重新站立,讓讀者體味出人生百態(tài)。其四是人情美。讀《草房子》能夠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好的文學作品一定給人帶來光和溫暖。

    《大頭兒子和隔壁大大叔》是鄭春華為孩子們創(chuàng)作的低幼童話精品“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系列故事”之一。尤其是根據這套書改編的系列動畫片,更是風靡一時,深受喜愛,幾乎成為一個時代同齡人的集體記憶。故事主要講述大頭兒子與隔壁大大叔之間發(fā)生的故事,充滿童真童趣。作品以兒童視角出發(fā),語言和故事情節(jié)簡單卻富有童趣,用一些日常情節(jié)和對話,突出母子情、父子情、祖孫情、和睦鄰里情,是對幸福童年的美好描繪。

    張品成《赤色小子》則延續(xù)了紅色寫作。在市場經濟大潮之下,講述一個發(fā)生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圍剿”和“反圍剿”時蘇區(qū)紅軍與白軍的殊死戰(zhàn)斗背景下,一群紅軍小戰(zhàn)士的故事,會不會過時?張品成的《赤色小子》給了出色答案,它是現實意義和歷史價值的積累與傳承。承載著特定使命,它不是寫一個小說或小說里的一個人,更多是對過往的追憶和對當下的要求,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赤色小子》向讀者昭示,紅色小說作為記憶小說,不該被忽視和遺忘。

    李鳳杰的《還你一片藍天》也是一部獨具深刻現實關懷的作品。小說聚焦A省少管所,描寫少管所如何教育、改造少年罪犯,把他們送歸希望的前程。這是一本有關中國失足少年教育的紀實作品。兒童文學作品不只是歌頌美好,也應該直面、剖析陰暗。作家李鳳杰指出:“我國少年犯罪從80年代起大幅度增加,令人堪憂。”經濟和科技高速發(fā)展,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東西正在動搖,有一些慘痛的代價為時代巨輪做軌道,更有一些新的價值觀在建立,這些都是時代發(fā)展的表現。

    本屆獲獎童話作品也充滿了時代與創(chuàng)新的氣息,作家們選取了不同的童話美學路徑。孫幼軍的童話《唏哩呼嚕歷險記》匠心獨運,其生動的文字與獨特的表達,贏得了巨大的讀者認可和市場,達成當代童話寫作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能讓小讀者從童話里感受到文字的魅力,這很不一般。保冬妮《屎克郎先生波比拉》則是一部帶著天然傷感的童話,講述非洲草原上一個屎殼郎先生的故事,它老是在做一些正常屎殼郎不愿意做的事。讀者或許說不出令人傷感的到底是什么,但整個童話帶給人的震撼遠遠超過文字本身。《屎殼郎先生波比拉》是讀者心里種下的一棵草,隨著年齡增大,這棵草會變化出不同的意義,與讀者心靈產生契合和共鳴。湯素蘭《小朵朵與半個巫婆》有著天馬行空的想象,描寫了坐在教室里的朵朵與丟了掃帚和魔法袋的巫婆在星沙城共同經歷的一系列奇幻故事。王曉明《花生米樣的云》適合2-6歲兒童閱讀,這是一本開啟兒童自我發(fā)現之旅的原創(chuàng)圖畫書,夢幻色彩的圖畫加上作者詩般的故事語言,能讓孩子們在翻開書的一瞬就愛上它。

    中國人對文字天生癡迷,也相信文字的力量。猛然暴增的發(fā)行量說明,即使兒童文學可能在短時間里陷入困境,即使兒童文學和兒童讀者產生了陌生感和隔膜,即使兒童文學遭受市場沖擊,但兒童文學作家們做出了及時調整,作品內里所延續(xù)的傳統(tǒng)價值觀灌注與不斷突破的文學性傳達,達成了市場與文學的調和。

    探索大自然,引領新的視角

    90年代是個特殊時期,文學的整體邏輯發(fā)生了變化,在越來越碎片化、邊緣化的同時,也變得越來越個人化、個性化。兒童文學作家們也把眼光從學校和課本的小天地投放到更加廣闊的自然世界里,從不同的維度展開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

    金曾豪的《蒼狼》是本屆獲獎作品中非常具有標識意義的存在。作家的成長經歷越豐沛,越懂得作品能用什么樣的形式來打動讀者。《蒼狼》雖然在講述狼的強悍、多疑和智慧,但1995-1997年正是中國市場經濟快速發(fā)展時期,結合時代背景細讀《蒼狼》會感受到文字深處埋藏著的叢林法則。在經濟浪潮席卷之下,人該堅守什么保留什么,《蒼狼》給出了答案。《蒼狼》的一位讀者說:“我天性里那些不妥協(xié)的東西,有一部分是動物小說給我的。”我想這就是對《蒼狼》的最高評價,好的兒童文學能影響人的一生。

    劉先平的《山野尋趣》收錄了作家的野外探險故事,同時具有報告文學的真實和小說的扣人心弦。它想要傳達的不只是“尋趣”,更多的是要讓讀者學會保護、學習和感受大自然。對大自然的探索是人類的本能,越是探索,越能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山野尋趣》拓展出教室和書本之外的另一個巨大課堂,引領愛讀書的孩子們走向野外,走進自然。

    在本屆獲獎作品中,薛衛(wèi)民的詩集《為一片綠葉而歌》尤其值得關注。作品以擬人化的手法描繪出詩意生活,讓小讀者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藝術性很強,也非常貼近兒童的心理和生活,引領小讀者感受不一樣的詩意的世界。

    童心書寫,映照時代表情

    生活富裕后,笑似乎成為了這一代兒童的集體表情。這充分說明,90年代里每一個人都在奮發(fā)圖強,開始從一種深扎大地的精神狀態(tài)中嘗試著抬起頭來,仰望星空。

    董宏猷《一百個中國孩子的夢》是一部“夢幻體”長篇小說,記錄了100個中國孩子做過的夢、正在做的夢以及將要做的夢。從4歲到15歲,小說寫出了專屬于孩子對世界的驚奇與向往,是對孩子們現實境況和精神追求的記錄。一切創(chuàng)造和發(fā)明均來自夢想,一個民族應該褒有仰望星空的能力。董宏猷抓住了這一點,完成了這部偉大而不失空靈的作品。

    張之路《我和我的影子》是一本合集,有童話也有小說。張之路在后記中寫道:“在確定這個系列書目名稱的時候,我的心里有種挺興奮的感覺。《我和我的影子》主旨很明確,就是想讓孩子們笑。”同樣是合集,野軍的《長鼻子與短鼻子》系列故事別開生面。長鼻子是一頭小象,短鼻子是一頭豬,長鼻子的作用很大,可以用來搭建一座小橋,短鼻子的作用也不小,到了紅薯地里一鼻子能拱出許多大紅薯。即使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中,童心書寫依然具有蓬勃的力量。笑就是舒展,是孩童前行遇事不慌的力量,是在想象的世界里飛翔,在微笑之中領悟人生。

    回望第四屆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品,是過往歲月的點滴印記。剝開“一個萬物都可以重新命名”的時代外衣,我們看到的是獲獎作品對生活的真誠致敬,是獲獎作家對兒童文學寫作的無比虔誠。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兒童文學作家如何衡量文學性和商業(yè)性的輕重,他們對文字美的追求都未曾改變。兒童文學的時代書寫,既是在反饋時代也是在解釋時代。沒有比這更美的方式了。正如方衛(wèi)平在《中國兒童文學四十年》里說的那樣,“新世紀更加開放、自由的社會發(fā)展、變遷,也給中國兒童文學的藝術發(fā)展帶來更廣闊的空間。20世紀90年代,市場經濟大幕的最初拉開,則為后來兒童文學的生存、發(fā)展提供了最初的市場和舞臺。”舞臺的帷幕已拉開,價值觀與文學觀或潛移默化,或長袖善舞,成為記錄兒童時代特征,參與兒童成長和浸潤民族靈魂的最大主角。

    (由崔昕平兒童文學名家工作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