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巴·辛格經典作品系列上市 四十年后,我們為何要重讀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
諾貝爾文學獎一直是文學世界中最為重要的獎項之一,它不僅意味著對一位作家的文學成就的認可,更昭示著文學作品中所折射出的、彼時彼刻牽涉全人類的根本性問題。197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了美國猶太裔作家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其授獎詞為:“他的充滿激情的敘事藝術,既扎根于波蘭猶太人的文化傳統,又反映了人類的普遍處境。”
[美]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
日前,中信出版·大方聯合楚塵文化推出了辛格經典作品系列中譯本。與20世紀同時代的其他投身于各類實驗性寫作、新文學流派與理念中的作家們相比,辛格似乎是個異類,他使用猶太人獨有的語言意第緒語進行寫作,執著于從古樸、守舊的猶太生活中汲取素材,近乎固執地守護那個遺落在戰爭與現代文明之后的舊世界。誘惑、欲望與惡念在他筆下具象成鬼怪精靈的形象,考驗著普通的小人物,看似陳舊封閉的題材中蘊含的是對人類靈魂處境的本質性關懷——人應該如何活著才像一個“人”?在戰爭、疾病動蕩之下,人應該如何安放自己?
中國諾貝爾文學獎效應的肇始者
中國出版界及讀者一直都非常關注諾貝爾文學獎的動態,獲獎作家及其作品往往會引發一陣出版與閱讀的狂潮,這固然是因為諾貝爾獎在文學世界中的分量,而這一現象也起源有自。
艾·巴·辛格于1978年底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正值改革開放初始,《世界文學》《外國文藝》等關注外國文學作品的雜志紛紛復刊,立即將這一最新的諾獎動態引入中國。辛格的介紹、代表性作品及研究性文章紛紛被譯介、發布,中國讀者開始廣泛地認識辛格其人并閱讀辛格的作品。“中國圖書界的諾貝爾獎效應,大概就是始于辛格。”英美文學研究專家陸建德曾如此評價道。
作為改革開放后第一位被大規模引介入中國的諾獎作家,辛格的作品及其創作觀念對中國當代文學創作也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余華、蘇童、北村、馬原等作家都曾高度評價過辛格的作品,余華與蘇童更是不約而同地將辛格的名篇《傻瓜吉姆佩爾》選為影響自己的10篇短篇小說之一。余華評價辛格創作的人物,“行走在現實之路上”,“充滿了塵土飛揚的氣息”,而《傻瓜吉姆佩爾》則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杰作”,“辛格的敘述是如此的質樸有力,當吉姆佩爾善良和忠誠地面對所有欺壓他和欺騙他的人時,辛格表達了人的軟弱的力量,這樣的力量發自內心,也來自深遠的歷史,因此它可以戰勝所有強大的勢力”。蘇童談及他的閱讀經歷,“真正看到的第一片世界文學風景是在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的《當代美國短篇小說集》中,辛格《市場街的斯賓諾莎》中那個迂腐、充滿學究氣的老光棍形象讓我念念不忘”。
辛格作品在中國的出版歷程
辛格作品引入中國自1979年始,至今已經有33個年頭,經歷了由熱鬧到沉寂的過程。
1978年辛格獲獎的消息傳來,立刻引起了許多翻譯家和預備復刊的文學雜志的關注。1979年1月,《讀書》雜志發表了梅紹武先生的《197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艾薩克·辛格》和馮亦代先生的《卡靜論辛格》兩篇介紹性文章。當年的《譯林》第1期刊載了辛格短篇小說《重逢》和評論《讀<重逢>》。而《世界文學》第2期則刊發了辛格的《短篇小說三篇》,包括了《市場街的斯賓諾莎》《皮包》和《奧勒和特露法——兩片樹葉的故事》。《外國文藝》第2期集中了鹿金、方平、萬紫、曹庸、陳良廷、楊怡等6位譯者翻譯的5篇辛格短篇小說以及辛格回憶錄《尋求愛的年輕人》中的一個片段。因辛格擅長短篇小說創作,國內對辛格作品的出版始終以短篇小說為主,從文學雜志開始的辛格短篇刊載漸漸變為獨立的短篇小說集,多為出版社自行挑選篇目、組織翻譯并輯成。1980年外國文學出版社組織出版了《辛格短篇小說集》,精選了能夠代表辛格各種作品類型的22個短篇,進一步向中國讀者呈現了辛格創作的更多面貌。此后辛格的短篇小說出版陷入一定的沉寂。200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組織翻譯出版了辛格短篇小說集《傻瓜吉姆佩爾》,收錄了辛格的27篇短篇小說。2018年,譯林出版社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市場街的斯賓諾莎》。201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組織韓穎、楊向榮等6位譯者翻譯了《辛格自選集》,收錄了47篇短篇,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辛格作品出版。
除短篇創作外,辛格的長篇小說也陸續被譯介、引入。1979年10月,鹿金、吳勞翻譯的《盧布林的魔術師》出版,這是國內讀者了解辛格的最早、影響也較大的一本譯作,因其中鹿金的序言對辛格的生平、創作生涯、創作思想、主要作品及辛格主要使用的東歐猶太世俗意第緒語做了較全面的介紹。1982年,辛格的另一部長篇小說《冤家,一個愛情故事》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2年,漓江出版社的《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叢書》的辛格卷《魔術師·原野王》中則有《盧布林的魔術師》和《原野王》兩部長篇小說,分別由陸煜泰和臧藏翻譯。此外,長篇小說《莊園》《童愛》(也譯作《漂泊的愛》《蕭莎》)也曾在國內出版。
2022年,中信出版·大方聯合楚塵文化首次推出辛格經典作品系列,呈現辛格作品在中文世界里較為全面的面貌。
辛格生前參與編輯的、與作家成長密切相關的系列
辛格作品繁多,尤其擅長短篇小說的創作。2004年,為紀念辛格誕辰100周年,美國圖書館輯錄了三卷本《辛格短篇小說選》,長達2600頁,匯集了辛格的200多個短篇,但這也只是辛格全部創作中的一部分。由此可知,譯成中文的作品數量在辛格全部作品中的份額并不多。想要更好地了解這位大師所創造的文學世界,需要規模更大的作品版本。
此次辛格經典作品系列選取了美國法勒-斯特勞斯-吉魯(FSG)出版社的7部辛格作品,包含了《傻瓜吉姆佩爾》《羽冠》《卡夫卡的朋友》《短暫的星期五》《暮年之愛》5部短篇小說集,和《盧布林的魔術師》《冤家,一個愛情故事》2部長篇小說。該作品系列,因辛格在生前參與了翻譯、編輯工作,能夠體現辛格本人的創作意志與風格,而《羽冠》《卡夫卡的朋友》《短暫的星期五》《暮年之愛》這4部短篇集更是在國內首次出版。
《傻瓜吉姆佩爾》
[美] 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 著 郭國良 譯
中信出版·大方x楚塵文化 2022.6 出版
《盧布林的魔術師》
[美] 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 著 小二 譯
中信出版·大方x楚塵文化 2022.6 出版
此次出版的辛格作品版本,與辛格本人的創作成長及諾獎獲得也有著緊密聯系。 FSG出版社誕生于1946年,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的1946年至1970年末的這一時期也被譽為美國出版業的“黃金時代”。在此期間,FSG出版社旗下的作者一度每5年就拿下3個諾貝爾文學獎。甚至在所謂黃金時代結束后,1981到1992年間,FSG的作者仍舊獲得了7個諾貝爾文學獎。創辦人羅杰·斯特勞斯(Roger Straus,即FSG中的S)得意洋洋地說:“最棒的地方是,這種事永遠不會再發生了。”這樣的成就并不是運氣使然,而是FSG出版社抓住了戰后文化與藝術持續發酵的時代條件,并在全球范圍內積極尋找新作者和有價值的冷門作者,從而培養自己的作家團隊,如布洛茨基、埃德蒙·威爾遜、蘇珊·桑塔格等。而FSG所創造的文學環境,也“無可置疑地影響了戰后美國知識分子的聲調”。
FSG善于發掘、詮釋新興的文學方向,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使菲利普·羅斯和辛格等猶太作家成為了文壇的明星。辛格自20世紀60年代就與FSG建立了合作,此后的絕大多數作品都在這一出版社進行輯成、出版,可以說,與FSG的共同成長,鋪就了辛格通向世界文學界乃至諾貝爾文學獎的道路。
辛格筆下的歷歷人物,無論是在古樸守舊的猶太社區中安分生活的,還是經歷戰爭與變革、流離失所并飽嘗困厄的,困擾他們的核心是同一個問題:如何保持靈魂的潔凈與做人的尊嚴。在外界的戰爭、瘟疫、變革與內在人性的欲念、誘惑、邪惡之中,平凡的小人物仍然存有對圣潔、偉大、純真的渴望。人類的歷史總是循環往復,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也仍然面臨著動亂與失序,俄烏戰爭、新冠疫情打亂基本生活秩序的同時,也根植了深切的精神性不安。這樣的處境,也許正是我們閱讀辛格作品的契機。
參考文獻
1. 余華《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
2. 蘇童《小說是靈魂的逆光》,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版
3. 蘇童《蘇童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4. 陸建德《辛格自選集·前言》,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版
5. 傅曉微《上帝是誰——辛格創作及其對中國文壇的影響》,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版
6. 貝小戎《美國精英出版社FSG的興衰》,刊于《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