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國產科幻電影擁抱未來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苗春  2022年06月03日09:16
    關鍵詞:科幻電影

    2019年,《流浪地球》的橫空出世引發社會各界對中國科幻電影的熱切關注,這一年也被影迷們稱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2020年,國家電影局和中國科協印發《關于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的動力源。日前,《流浪地球2》正在熱拍的消息傳來,又引發業內外對中國科幻電影新一輪關注熱潮。

    5月21日,由中國科協科技傳播與影視融合辦公室和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科幻電影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主題沙龍在線上舉辦,國內多位專家學者從想象與敘事、技術與工業等角度對國產科幻電影進行探討,給出了相關建議。

    制定長遠戰略措施

    專家們指出,從1939年上映的我國第一部科幻片《六十年后上海灘》開始,到目前我國一共生產了數十部科幻片,數量不多。早期、中期科幻片發展遲緩。改革開放號角吹響后,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中國科幻文化從無到有,不斷繁榮,《異想天開》《珊瑚島上的死光》《霹靂貝貝》《大氣層消失》等科幻片不斷涌現。進入新世紀,中國與世界電影市場的聯系愈加深入,科幻片創意和制作水準顯著提升,《長江七號》《太空營救》等積極借鑒西方佳作,保持自身民族特色。黨的十九大把推動科技創新、建設科技強國作為民族復興的重要戰略,《流浪地球》《瘋狂外星人》成為2019年春節檔爆款,構思奇特、格局宏大、場景逼真的《流浪地球》標志著國產科幻片質的提升。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副會長張衛認為,為了促進國產科幻片進一步繁榮,應該把科幻片創作放在國家科技強國、科技創新的總體戰略上去考慮,放在人類與未來社會發展的高度去理解。科技為科幻提供現實的土壤,科幻為科技的發展開啟大膽想象的空間。科技史上許多重大發明與科幻文藝密不可分,許多科學家自稱是看了科幻文學后才走上科技創新之路。“我們應該豐富和升級電影觀念,相信科幻片能夠傳達正義、勇敢、責任等正面價值理念,傳遞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彰顯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張衛說。

    關注世界科技前沿

    經典科幻片往往具有合情合理的大膽設想和創新意義的影像,關注時代科技前沿,建構超越現時代的科技假說,挖掘尖端科幻題材的審美魅力。從對太空旅行、外星來客、星際戰爭、激光遙感、人工智能的表現,到對基因克隆、時光隧道、平行時空、量子糾纏、虛擬世界等的展示,這些影片折射出人類現代科技的進步軌跡,也體現出創作者超凡的想象力、創造力、把控力。

    北京大學教授陳旭光認為,近年來我國科幻電影包括玄幻、魔幻電影的崛起,正是因為這些電影符合年輕觀眾的想象,能滿足他們的“想象力消費”需求。國產科幻片也應積極關注現代科技前沿,采用當代科技視角,在題材選取、情節設定、形象塑造等方面進一步開掘中國故事,重構中國神話原型。如《流浪地球》就隱含愚公移山、夸父逐日等中國神話原型,“帶著地球家園去流浪”的核心創意,非常典型地體現了中國想象、中國思維。

    提升主創科學素養

    一部優秀科幻片離不開一個科學素養深厚的主創團隊。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星際穿越》時,特邀加州理工學院的知名物理學家擔任科學顧問。一些專家指出,郭帆是個令人尊敬的“科幻迷”,他執導的《流浪地球》拉高了國產科幻電影的水準。四川大學教授峻冰認為,提高科幻片主創團隊的科學素養,借其制作的高質量科幻片,可以間接推動觀影者科學素養的提升,促進全社會創新意識的加強。

    目前,我國創作生產科幻片的專業團隊以及整體資源與國外相比尚有差距,科幻片導演為數不多。電影界應重視培養專業的科幻片創作人才,努力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在影片籌備與攝制期間聘請相關科學家保駕護航,確保影片具有嚴謹的科學邏輯、精準的科學依據和合乎情理的科學創新。

    借力科幻文學作品

    改編文學作品是電影劇作的重要來源之一。對國產科幻片來說,從科幻文學借力非常必要。專家指出,相較于國產科幻片,中國科幻文學可謂蔚為大觀:自20世紀五六十年代迎來首個創作高潮起,佳作便層出不窮,如肖建亨的《布克的奇遇》、葉永烈的《石油蛋白》、鄭文光的《飛向人馬座》等。1980年,童恩正的短篇小說《珊瑚島上的死光》被改編成同名電影上映,小說和電影均深受好評。劉慈欣已經成為當代頗有影響的科幻作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說《流浪地球》《鄉村教師》陸續被搬上銀幕并獲觀眾高度肯定;他的長篇小說《三體》也已完成銀幕化改編,無數書迷和觀眾翹首以盼。

    陳旭光非常贊賞電影《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分別對劉慈欣原著《流浪地球》《鄉村教師》的改編,認為從劉慈欣的小說到郭帆、寧浩的電影,都體現出澎湃的再創造能力以及中國故事、中國智慧和中國想象,“這正是國產科幻片發展所需要的”。

    結合對不久前在我國上映的外國科幻大片《沙丘》的分析及其在中國市場水土不服的狀況,陳旭光認為,科幻電影對科幻小說原著的改編,涉及版權、投資人意愿、原著知名度、粉絲的多寡等多元復雜的因素,“是沒有定則的”,應該“立足當下、立足本土,并且鼓勵與時俱進,大膽再創造”。

    加大特效行業投入

    外國科幻片廣受歡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擁有新穎超群、奇崛獨特的特效技術,創造了引人入勝的視覺奇觀。許多國際知名的科幻片導演都曾為自己拍攝的科幻片創建專業特效公司,參與制作《星球大戰》《阿凡達》《指環王》等視聽特效為人稱道的作品。

    據報道,目前國產電影的特效制作公司主要來自中國、韓國和美國。我國電影工業化近年來進步神速,在硬件設施方面為科幻片創作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國特效公司包括參與制作《流浪地球》的MORE VFX、參與制作《狼圖騰》的聚光繪影和參與制作《尋龍訣》的天工異彩等。

    峻冰認為,當下要繼續加大對電影特效等影視行業細分領域的關注和投入,打造世界一流水準的國產特效制作團隊或公司,國產科幻片的未來實踐和技藝突破才有充分保障,在國際傳播時才會更有主動權、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