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在京研討沈念散文《大湖消息》
3月5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人民文學雜志社、湖南省作協聯合主辦的沈念散文新作《大湖消息》研討會在京舉行。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雜志社主編施戰軍出席并講話,湖南省作協黨組書記胡革平致辭,孫郁、程光煒、閻連科、梁鴻鷹、何向陽、徐則臣、劉瓊、韓春燕、張燕玲、張莉、張曉琴、季亞婭、岳雯、陳濤、李蔚超、李蘭玉、梁豪等作家、評論家和編輯參加研討。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楊慶祥主持。
作家沈念出生成長在洞庭湖畔,《大湖消息》記錄了沈念近二十年百余次去往東洞庭湖濕地、長江集成孤島的見聞與思考。作者歷數候鳥、魚類、麋鹿、江豚等生物在時代變遷中的命運遭際,細致呈現洞庭湖區人與物的復雜糾葛,向人們描畫大湖的過往與新貌,展現了一個生態行動主義者的人文關懷。《大湖消息》2021年12月由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人民文學》2022年第一期刊發作品節選,部分作品在《天涯》《青年文學》等刊物發表,《散文海外版》《散文選刊》予以轉載。書出版后,陸續入選了2022年一月華文好書榜、探照燈好書人氣榜、《中國出版傳媒商報》新書榜、《封面新聞·二月封面書單》、文學報三月好書榜,受到評論家和讀者的廣泛關注。
與會作家、評論家認為,《大湖消息》是一部大湖文學的優秀代表作品,是新時代記錄洞庭湖變遷的典型生態文學樣本。書中一系列與江湖兒女有關的故事的敘說,呈現了洞庭湖生態歷史文化的時間史,包括人文精神、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生存狀態等諸多方面,融入了生態環保的時代主題和現實政策等,使得相關表達有了立體感的精神意蘊和時代觀照。
有與會者將《大湖消息》比作中國版的《瓦爾登湖》,認為沈念通過《大湖消息》,呈現了一個清晰的作家形象,可以稱為“大湖作家”。這部作品有靈動飛揚的語言,有令人沉思的人物故事,有親自勘察社會實踐,也有深刻的靈魂拷問,多種元素、多個維度地呈現了大湖變遷和生態實況,描繪的是一幅文學上的宏闊的生態實踐圖譜,讓人看到一個有天高有地厚,活生生的散發著水氣和魚腥味的大湖。
談及為什么要寫水的故事,沈念表達了他的創作初衷:“是時代和人民給了我靈感。在多次到這些地方走訪之后,時代的變化、人們的奮斗和命運變遷,感動了我,鼓舞了我。”為了寫好這部作品,沈念在擁有長期湖區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去年上半年帶著他對洞庭湖這些年變遷的問題和疑惑,帶著對當下生態環境變化的尋思和探討,好幾次走到偏遠的地方采訪,以自覺的身體意識切入洞庭湖區這一生命場域,體察湖區人民的現實生活,揭示人與自然休戚與共的生命關聯,從而實現對生命本體存在的深度認知。走訪中,沈念見到了與過去認知中不一樣的湖,在人身上看到比湖更廣闊的性情、心靈。這些年來的退田還湖,生態修復,十年禁漁,守護好一湖碧水,成了人的自覺與自省。洞庭湖的歷史、變遷,人的遭際、變化,濕地動植物的存在與消失,大湖所有的生命,他們和它們粗糲的命運軌跡和毛茸茸的生活細節構成了《大湖消息》的全部內容和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