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時間的淘洗與擊缶者 ——《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八年》讀札
    來源:《中國當代文學研究》 | 馮祉艾  2022年05月24日15:15

    內容提要:《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是作家黃永玉創作的自傳體系列長篇小說,主人公張序子就是黃永玉自己的化身,《八年》全書共分六卷,敘事時間跨越八年,而這八年恰好是1937年到1945年,即全面抗日戰爭的八年時期,所以整部書也相當于是在全面抗戰時期個人在時代洪流中的一個縮影。敘述本體的意義超脫于線性時間而存在,使得那些值得銘記的真情留在故事當中。這些東西并不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流失,而是不斷地將既有的過往納入到未來的敘事當中,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序子不斷的回憶、人物的不斷出現、相似情節的不斷回環使得文本具有了超脫時間的意義,一切變化都是跟過去相關的,同時,一切變化也是與過去不同的,那些反復出現、反復營構的內容恰恰也是序子在成長路上不斷拋卻、又不斷獲取的內容。

    關鍵詞:黃永玉 《無愁河的浪蕩漢子》 淘洗 體驗 危機

    當下寫作,作家們一直在探尋各種寫作的可能性,文學如何“破圈”,汲取文學種類之間的各種壁壘,一直是作家們致力于探討的問題?!稛o愁河的浪蕩漢子》是作家黃永玉創作的自傳體系列長篇小說,全書分為上下兩部,第一部《朱雀城》主要描寫了湘西人物風貌,而第二部《八年》主要是描寫了主人公張序子從家鄉朱雀城到東南沿海及周邊地區的旅途見聞與人生經歷。從12歲的序子離開朱雀城寫起,沿途經過長沙、武漢、南昌、蕪湖、杭州、上海等內陸腹地城市,輾轉來到廈門集美求學,后又流浪在福建、江西、廣東多處地方,落筆結尾處,序子已是20歲的青年。這部小說在何處感染力最深?是主人公張序子身上自帶的那抹湘西朱雀色彩?是他東南沿海的民俗風情?是中國人民十四年來一日也不肯松懈的抗日決心?還是那時代那些人求真求知的人生態度?這些元素,《八年》兼而有之,但是從來也不側重于哪一方面,黃永玉的筆觸似乎也是浸潤了湖南湘西的風土人情,雖然不是中文系出身,也并沒有師從哪位名家,但是他寫作中卻天然地帶著一種靈氣。我想,這像沈從文一樣,從湘西鳳凰出來的寫作者,他們筆下的人物山水大抵總帶著一些那樣的靈氣和綿長的回甘。

    黃永玉一直是文藝界的“老頑童”,在各種傳媒總是能精彩看見“黃永玉”三個大字,你可以看到很多傳奇見聞,鬼才、“90后”、沒有正經受過科班的訓練,還能知曉他老人家做過的形形色色的特別的事情。這是一個真正活過的人,他是畫家、是作家,也是刻木刻出身的。他得過無數的獎項,無數的贊譽,有過許多傳奇故事,但是最能打動讀者的其實還是他這個人本身。為什么黃老活出了一種人人羨慕的自得狀態,希冀“老了就做黃永玉”?從這本《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八年》,我們就能略窺一二了。這本《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八年》①是本自傳體小說,主人公張序子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有些遺憾的是,世間唯有一個黃永玉,并且,他告訴你,你不要學做任何人,而是帶著自己的真情和真性做自己。那種童真,那種可貴的真性情,加上湘西鳳凰民風和出來游歷見聞所塑造出的人格,讓序子一步步成長起來一天天成為了他自己。

    《八年》全書共分六卷,敘事時間跨越八年,而這八年恰好是1937年到1945年,即全面抗日戰爭的八年時期,所以整部書也相當于是在全面抗戰時期個人在時代洪流中的一個縮影。書中附有大量插圖,都是黃老自己根據小說情節配的。涉及的地方不少,人物名目繁多,光是人物介紹足足寫了45頁之多,全部是真名真姓確有其人的,故事情節也是黃老自己親身經歷的??梢哉f,張序子這八年的游學流浪史,就是黃永玉個人的成長史的真實再現。而且,這部小說還總是充滿著詩情畫意的民俗風情與透徹的哲思,這種哲思性,在我看來,不是某種教科書似的刻意“輸送”,而是像一種綿延不絕的心情,慢慢地,如同靜水流深。

    《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八年 》這部小說,因其主要描寫的是主人公張序子的求學和游歷的生活,因此輾轉多處,其中兩個給讀者留下最深印象、也是序子停留較長的地方就是集美和朱雀城。雖然在小說一開始,序子就離開了朱雀城,但是他時時回望著故鄉,朱雀的風俗怎樣、朱雀人會怎么做、朱雀有什么好玩的好吃的,都時時引起序子的懷念。

    最妙的就是書中的方言描寫,主要是湖南話和閩南語兩種。在書的前半部份,主人公序子跟隨父輩一起出走朱雀,都是用湖南方言描寫而成,在讀書時自然而然地就想用湖南方言的腔調去進行那些對話,冇、伢崽、曉得、拐事……幾句方言一出,楚地風情便不自覺躍然紙上了。等序子到了福建時候,整本書的語言和敘述風格又完全轉變成了閩南風格,甚至直接就是用閩南話去表現對話的,再在后面加上普通話的翻譯,作家認為這最能體現當時的情境。單單是尤賢常請吃的“阿呀買”(蠣黃粥)、每日佐餐的“喔踐”(芋頭腐乳)、去師長家常常能聽到的“呷袋!呷革!”(吃茶!吃糕?。┻@些生活瑣碎小事,也足以體現東南沿海的別樣風情。敘事學認為,敘述聲音與敘述的視角、敘述人稱、故事的氛圍等很多敘述元素都有密切的聯系,具有民俗風味的意象的描繪也能夠表現出整個小說的情感基調、人物性格和價值傾向。自然,在此背后,這種別樣的地域色彩和民俗風情也影響著序子的說話做事。他在集美和后來的流浪之路上,常常想,當下發生的一件事,如果放在我們朱雀,會如何如何。

    除此之外,在小說中可以感受到作家豐沛的閱讀量和過人的藝術涵養,整部小說彌漫出一種“黃永玉式”的人文氣息。雖然說序子并沒有受過正經科班訓練,他所學的無非是看書自學或者是經他人指點慢慢累積而成。張序子一路走來,碰到的良師益友不少,愿意借給他書籍的,與他探討學問的,與他切磋技藝的都有。作家也常常在行文中吟詠一番。僅在劇團服務時,就提及了不少文學史上的作品和名人,顧毓琇的《古城烽火》、巴金的《家》、曹禺的《雷雨》與《日出》、《巷戰歌》,林語堂、周作人、魯迅……這些現代文學史上的名家和名篇,在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眼中所看到的與教科書是渾然不同的,完全擺脫了平日艱深晦澀的評價。反觀當下語文教育現狀中,學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這種戲謔之語其實也給我們以警醒——我們的文學教育是否客觀地從青少年的角度出發讓學生了解真實的文學和真實的世界。序子一開始對魯迅并不感興趣,覺得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后來在幾位師友的再三舉薦之下,他找來魯迅的作品讀了,才感覺到這位偉人的獨特之處,但也沒有把魯迅捧到一個特別高的角度。竊以為,這才是每個人接受魯迅的正確的路,而不是由觀念先入為主。通過張序子對魯迅這個大的意象的接受的塑造,使得小說既沒有擺脫少年的稚氣感,也沒有擺脫普通人心理感受的真實感。除了序子對作家的切身感受,還有一些散落在整部小說中的詩句,使得全篇文氣斐然。卷二前文,序子跟尤賢前去拜訪李先生,這一大一小能就古書古人聊出許多趣味,《辰陽瑣言》《岳陽樓記》《沈園》《與元九書》……雖然是借他人話以自說,也使得小說帶有了文人小說的獨特色彩。羅蘭?巴特在《寫作的零度》中寫道,“某些意象、某些敘述方式和詞匯都出自作家本身及作家的過去,逐漸地形成其藝術的規律性的東西”。作為自傳小說而言,帶有作家本人色彩是一定的,在帶有鮮明個人色彩的同時,作家黃永玉在寫這部小說的時候總是出現一些敘述情節中的畫外音,用括號標注在文中。這些畫外音篇幅不少,就像是聽戲,舞臺上大戲演著,故事的當事人突然跳出來給觀眾講了一段,故事的解釋也有,回憶也有,突然想到的與此不著邊際的聯想也有,往往一下打亂了既有的敘事節奏,這種畫外音的干預性敘述,卻并沒有影響整個長篇小說的進行,反而使得讀者能在各種意象的交融纏繞之中獲得新的閱讀體驗。該書甚至還有與讀者做游戲的環節,在卷五的后半部分,黃老試圖描述2.5公分粗細的具象概念,但是難以找到現實的類比,轉而采用了這個抽象數據,還號召大家一起來做游戲,找出與其貼合的現實物件。整部小說中這種與讀者不斷對話的畫外音數不勝數。這樣巧妙的對話設置,更引發了讀者在感受上的共鳴,使得讀者移情而入,與文中的人物合二為一,達到一種“物我合一”,而且是虛靜的無利害境界。在文學邊緣化的今天,文化版圖也呈現多元局面,不同的文化也許沒有高低之分,但是每個人更容易被困在信息繭房里去加強自身既有的文化影響,加上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加持下的數據手段,每個人接受的碎片化信息都更難跳出原來的圈子,作者如何打破這種差異真正地喚醒讀者,形式上的變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從先鋒文學開始,作家們的嘗試層出不窮,黃老敘述得雖是規規矩矩,但是也有一些跳脫出傳統敘述的新嘗試,比如跟讀者對話,又比如對標點符號的刻意使用。在卷六的后半部分,序子跟女朋友梅溪就序子的愛好有一番談論。

    “不喝酒,不抽煙,不賭博。

    “喜歡聊天,不喜歡打聽別人家里是非。

    “不喜歡下棋,覺得白花時間,可惜。學校體育項目,賽跑、跳高、跳遠、籃球、足球,都沒參加過。乒乓球好。丙組推鉛球得過第一。賽跑一百米十一秒;后來更正為五十米。

    “會游泳,狗爬式。

    “喜歡吃飯。喜歡豬肉牛肉和雜碎。喜歡辣椒、青菜、豆腐……”②

    這一段文字,中間引用的話都沒有下引號,只有上引號。全書的對話很少有這樣展現的,僅筆者發現的只這一處,是序子跟自己喜歡的梅溪談論自己的時候,特意沒有使用下引號。筆者認為,這種文字上的小游戲不僅僅是為了引起讀者的注意,更能展現對話上似斷非斷的連續性。整個對話呈現出的就是序子絮絮地在那里講述自己的經歷愛好的情態,直到兩個人私密的約會被友人撞見,才戛然而止。標點符號本身不在文字敘述之列,但是仍然帶來了強有力的文學表現效果。

    還有一點創新是敘事時間上的,整體上《八年》的敘事節奏跟現實時間基本是等速的,沒有或快或慢的突變。甚至為了凸顯生活記錄的真實性,作家還化身為劇中講故事的人的身份,講起了與整部小說幾乎無關的小故事。在卷五的敘述中,當序子刻木刻的時候,敘述者講了三個小故事,吳百想調解“水仙花”和龍允矛盾、讓公狗來喜下奶、滿白柏嫁八十歲妹滿玉脂的故事,無一不奇③。末了,黃老還用括號為讀者作一番標注:“我寫這么一些和木刻一點關系也沒有的閑話,是怕你們等待刻完一幅木刻產生不耐情緒。讓你們聽一點樂子高興解悶?!狈路鹱x者跟序子一起刻了一幅木刻似的。同時,透過這幾個小故事,作家的寫作功底也可見一斑,若不是行筆至此戛然而止,真想問問作者吳百想到底用了什么妙招,來喜怎么就變得具有母性了,滿玉脂和百想是怎么好起來的?兩三頁篇幅的小故事就能勾起人無限的興趣。不過我想這其中的妙處我們不能知道了,它的妙處大抵和魔術一樣——不可說。作家們是很少使用等速敘事的,這種敘事節奏的變化,以及借用插入不相干的小故事加強整體敘事效果的手法,比較新穎,讀來也很有趣味。不斷在文中插入敘述者聲音的敘事,汲取了古代評書的智慧,把紙面上的文字變得立體化,具有對話感和現場感了。

    《八年》整部六卷,寫得洋洋灑灑、浩浩蕩蕩,仿佛是一個鋪開的人生畫卷,從序子出走朱雀開始,一直寫到了抗日戰爭的結束,把一部詩作成了畫,這大抵也是作為畫家的黃老的獨特的寫作風格吧。

    在敘事的技巧上,該書卻是頗有“大巧不工”之感。徐徐展開的畫卷中,總有一些不斷回溯的敘事。比如序子在各地游歷,往往是碰到一個熟人或者經人介紹去某地,在當地結交了一幫朋友,又共同服務于一個事業,比如民眾教育館、演劇隊、戰地服務團。在新的游歷過程中,老朋友不斷出現,過去的經歷不斷浮現,這些所有的過去無形中給了序子力量,塑造了今時今日的張序子。這種始終從容不迫的敘述帶來一種閱讀的節奏感,舒緩但有力。在這慢慢的敘述節奏當中,他的生活蔓延在整個小說的氛圍當中,使得敘述節奏、敘事情節、人物形象整個圍繞著個人成長的氛圍聚合起來。同時,這種文學結構的可逆性帶領著讀者也不斷向之前的故事回復,使得原本單向度的小說呈現出一種非時間性。敘述本體的意義超脫于線性時間而存在,使得那些值得銘記的真人、真事、真情留在故事當中。這些東西并不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流失,而是不斷地將既有的過往納入到未來的敘事當中,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序子不斷的回憶、人物的不斷出現、相似情節的不斷回環使得文本具有了超脫時間的意義,一切變化都是跟過去相關的,同時,一切變化也是與過去不同的,那些反復出現、反復營構的內容恰恰也是序子在成長路上不斷拋卻、又不斷獲取的內容。我們必須要承認的是,1990年代以來,中國的社會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商業潮流和消費主義不斷地沖擊和改變著我們既有的文化氛圍,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學也在多元文化的混雜之中變得岌岌可危,再試圖以現代的方式去追尋過去原汁原味的美學價值無異于緣木求魚。好在過去這種艱難歲月里淳樸的美仍然通過作家的記憶一點一滴展現出來,而且這種生活經歷的敘述并不是隱秘內在的,而是經過時間慢慢沉淀之后“釀”出的敘事。在《八年》這部小說里,雖有不少難忘的過往和愉快的經歷,但是少年人獨自出走他鄉的艱辛和抗日戰爭的苦痛卻也并沒有減少。比如,序子三次在街上都險些被炸,一次在安溪,一次在泉州,一次在長樂。等朋友以為他被炸死再發現他時,悲喜交加,一時各種滋味涌上心頭。還有一次序子走在街上,便聽到了轟的一響,是街上兩個運炮彈的夫妻被炸的血肉橫飛。④人生的無常、苦痛、血淚和喜悅往往交織在一起難舍難分。這種人生體驗,非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作家很難描繪出其中一二,就如同法國人常說的那句話——C'est la vie,經過時間的淘洗更顯得醇厚。

    同時,因為作家涉及人物繁多,除了主人公張序子以外,鮮有特意重點刻畫的人物,往往是寫到某個地方人物便可能由于某種主要緣由走散了,黃老也采取了一種淡然的態度,他還特意在括號中告訴讀者,無須去介懷這么多的人物,也無須特意去記每一個人的名字,因為人生的旅途往往是如此。

    這本書洋洋灑灑寫了六大卷,最具靈魂的人物自然是張序子,不過這部小說并沒有以往傳統敘事學刻意刻畫人物之感,而是在漫漫人生路上不經意地將張序子這個形象展現出來。張序子何許人也?畫家黃永玉自傳當中的自畫像是也。既無過分美化,也沒有刻意丑化,而是一點點揭示人物的想象,而且,從12歲的張序子寫到抗戰結束時的張序子,序子的性格、思考、行事各方面都有他的“變”與“不變”。

    不變的是他承自湖南湘西血脈的野勁,為同學打抱不平、為朋友兩肋插刀,從小練過拳腳的序子往往給身邊的敗類以震懾。不變的是他執著的藝術追求,木刻、版畫、剪影、畫招貼畫,在各個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藝術珍品和世人的嘖嘖稱贊。不變的是他一開始就秉持的人生態度,一種對世事淡然、豁達樂觀,但是對自己認真要求的人生態度。從欣賞文學藝術的角度入手,人物塑造是極其重要的一環,更重要的是寫出人物形象當中的變與不變。有變化的人物才是生動且立體的人物,讀者所欣賞的不是具有“完美人設”的單面人物,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真情實感的立體人物。序子當然不是完美的,他也有沖動莽撞的時候,他不符合一個“好”學生的規范——屢次被留級,他有跟朋友冒險、插科打諢的時候。按儒家的學習標準來看,這也許是一個不知“禮”的人,但是比起循規蹈矩而言,他有一個更為可貴的品質——張序子是一個真的人,他在選擇做自己的情況下,堅持不懈地追求善、追求美,且不論他追求的結果是如何,這樣的行動和追求已是大部分人所不能企及的。他有一套自己的行事準則而不為他人所動搖。卡西爾在《人論》中講過這樣一段話,“凡是人自外部世界獲得的都是虛的和空的。人的本質不取決于外部環境,而只取決于他賦予自己的價值。財富、地位、社會名望,甚至健康或才華——這一切都變得沒有高低貴賤之別(adiaphoron)。唯一重要的是靈魂的傾向、靈魂的內在態度:而且這個內在本原不可能被擾亂”。只有這個內在本原,才是作家的著力點和應當盡力去塑造的東西,也只有這個內在本原,才是唯一能打動讀者,引起心靈共鳴的東西。在當下這個時代,人的自我認識面臨危機,每個人總是擺脫不了以外在物質附加來證明人自身的價值的命運,人的頭銜、人的衣飾,乃至他人等等都變成給自身賦予價值的外在證明。一個人很難再通過自我去認同自我的價值。但是就序子這個主人公而言,他似乎是超脫這套世俗標準而存在的,他留級,這是一件有悖常理的“不正確”的事情,周圍親朋好友均來勸他,但是他自己對自己有一個認定,留級,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雖然留級,不能很好地完成正式科班教育,但是卻能夠自己在圖書館讀書,盡力去汲取知識。他存在的價值是超乎外界評價而存在的,張序子就是張序子,他對自己內心有一個認定。

    對于木刻藝術,他一直是很認真的。在這里無意去贊頌黃永玉的木刻技藝,更想通過張序子的一番話讓我們普通人也能知曉一些道理。序子在敘述中不斷強調,木刻一定要認真,半點馬虎不得,因為一刀刻錯,就沒有修改的余地,萬事都需要重來。在卷二,有一段這樣的描寫:

    張序子對于一個藝術家刻了一張失敗的、不理想的作品該不該用這種強烈情緒對待自己也開始有點懷疑。為什么不好?毛病出在哪個問題上?還要不要重刻第二張?

    于是就不難過了。來日方長,三天得個教訓,算不得重大損失。⑤

    做藝術和做人應該是什么態度,我想跟黃永玉所述一模一樣。當序子進入超然的藝術思考境界時,神魂顛倒地想了半天,自我虐待、自我陶醉、自我釋然,一步步在自己的藝術天地里顛之倒之,倒之顛之,最后達到虛靜的藝術境界。這是在這個浮躁的年代,《八年》和黃老能留給我們的一點平凡又珍貴的東西。

    除了張序子這個人物之外,整個《八年》還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既有學養深厚的弘一法師、戰地服務團的王淮、集美學校的各科老師;也有俗人,比如開車師傅劉兆龍、出海打漁的蝦姑、曾經盜過墓抓過壯丁的黃金潭和阿華等人。這是一部富有文化氣息的小說,但是其中的人物卻絕無高低貴賤之分,序子一開始碰到弘一法師的時候,不知道他是何許人也,全無尊卑之敬,后來出于對弘一法師行事和做學問的敬佩,對他反而有了真正的尊敬。序子對人的評價是不看人的文化程度大小的,譬如戰地服務團的羅干事雖然有著正規的教育訓練,卻不懂得做人之道,受到大家的鄙視。人的性格、人的學識、人的命運的無常都混在一塊,表現得很真實。黃金潭和阿華本身算是戰地服務團的邊緣人物,因為他倆過去“劣跡斑斑”,但是戰地服務團仍然派他們倆去拿一筆大款子,當兩人在風雨交加之夜拖著渾身濕透、滴著泥水的身子捧上那一筆巨款之時,眾人迎來的其實是對于自己內心的譴責。作品中不論或大或小,筆墨多少,每一個人物都是鮮活立體的“真人”。

    1993年第6期的《上海文學》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曠野上的廢墟——文學和人文精神的危機》的文章,作者為王曉明,1990年代著名的“人文精神大討論”就此開始。王曉明、陳思和、朱學勤等許多學者都參與其中。他們以文章對話的形式,探討文學面臨的危機,認為在當下文學面臨的危機主要是整體性的人文精神危機。正如在文章中所說的,“今天的文化差不多是一片廢墟?;蛟S還有若干依然聳立的斷垣,在遍地碎瓦中顯現出孤傲的寂寞”。而總有那么一些作家,他們浸染了家鄉的民俗風情,在創作上別具一格,在浮華的年代中致力于表白最真、最美的東西,像沈從文、汪曾祺,還有黃永玉。科技的進步和物質的增加永遠不是治愈人類精神的良藥,反而容易桎梏了人本身,讀者永遠需要這種返璞歸真的文學去陶冶自己的內心。

    張定浩曾提出,如果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朱雀城》的焦點尚且在一座城,那么到了《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八年》,則徹底取消了焦點,也取消了透視法。如其題目所暗示的那樣,時間成為小說絕對的主宰。⑥與時間的種種游戲、搏斗乃至塑形,幾乎已成為現代小說家的基本欲望,但這個欲望在《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八年》中得以最大程度的消解,作者在此完全臣服于時間的物理流逝,仿佛化身為一片順水流淌隨波逐流的葉子,而非奮力而為的擊水者。敘事節奏的和緩,敘事聲音的有趣,敘事人物和情節的突轉和豐贍,都帶著讀者從無愁河邊浪蕩了一圈又一圈。而作者的這番寫作卻像是“無招勝有招”,渾然天成。正如黃老自己在代序《我的文學生涯》里所述,“我為文以小鳥作比,飛在空中,管什么人走的道路!自小撿拾路邊殘剩度日,談不上挑食忌口,有過程,無章法;既是局限,也算特點”。這種自小摸爬滾打走出來的“野路子”文學,倒無意中繼承了文學審美的真正內涵。從審美的意義出發,序子這個人物是真的人,他讀過的書、他走過的路、他看遍的世界都組成了他在小說中呈現的點滴,促成了他真善美的追求。蘇軾論作文有云:“夫昔之為文者,非能為之為工,乃不能不為之為工也。山川之有云,草木之有華實,充滿勃郁,而見于外,夫雖欲無有,其可得耶!”寫小說如黃老,做人如張序子,所謂從心所欲不逾矩,大抵如此吧。

    注釋:

    ①黃永玉:《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八年 》(卷2),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版。

    ②④黃永玉:《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八年 》(卷6),人民文學出版2019年版,第1925、1957頁。

    ③黃永玉:《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八年 》(卷5),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版,第1520頁。

    ⑤黃永玉:《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八年 》(卷2),人民文學出版社2019年版。第605頁。

    ⑥張定浩:《黃永玉長篇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八年(上)〉:重新做夢》,《文藝報》2016年3月14日。

    [作者單位:湖南省文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办公室gv西装男| 在公交车上弄到高c了公交车视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日韩深夜福利视频| 国产福利在线导航| 亚洲欧美另类一区|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一级做a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盗摄女厕美女嘘嘘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情侣呻吟对白视频| 午夜视频免费成人|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 国产精品原创巨作av女教师| 4ayy私人影院|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观看| 免费成人福利视频| 日韩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区| 黄大片a级免色| 午夜激情小视频| aⅴ一区二区三区无卡无码| 57pao国产成永久免费视频| 波多野结衣57分钟办公室|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色老头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久热精品无码激情|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在车子颠簸中进了老师的身体| 特级毛片全部免费播放|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a|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在线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专区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