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劉皓:踏上生活的綠皮火車
    來源:文藝報 | 劉皓  2022年05月14日07:59

    四川羌族青年作家羌人六的散文集《綠皮火車》入選了2021年度“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之星”叢書,能入選的都是本年度少數民族青年作家的頂尖作品。《綠皮火車》是羌人六近年來的散文代表作精選,在這些作品中,我們看到的是老練的文筆、流暢的敘述、對細節的掌控和在文字中流淌的由生活帶來的種種思緒。

    散文是作者真實情感的體現,羌人六也用文字將他情感深處留存的東西展現給讀者。我們看到了他真切的生活、明了的情緒,也感受到了他所經歷的種種。

    斷裂帶是一個地質學上的名詞,是由大陸板塊運動造成的一種地質現象。羌人六的出生地位于“龍門山斷裂帶”,也是四川的強地震帶,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是幾百年來這個地震帶最大的地震,也是國人心中悲愴的痛,但羌人六并沒有刻意強調這場災難留下的傷痕,而是把這些痛和悲留存于記憶中。“這一年五月份,草兒的家鄉遭遇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地震。地震當時,為了急時疏散班上的學生,草兒把自己留在了最后,就這樣,一個美好善良的生命和靈魂,帶著異常的堅定和無盡的遺憾,匆匆忙忙畫上句號。災難很快過去,傷痛很快被遺忘。只是,不知哪一年,也不知道是誰,把山里的野山梅改良了,一棵棵種植在這大山的角角落落。”(《梅花以吻》)

    在羌人六的文字里,斷裂帶不僅僅是一個名詞,更是羌人六的精神寄托和升華。就像他在文中所寫:“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來龍去脈,一個人有一個人的來龍去脈。斷裂帶,是我的來龍去脈。”(《人在大地上四處流淌》)或許,他想通過“斷裂帶”這樣一個語義中帶著撕裂的詞,讓我們感受到他對于過去的感覺。“斷裂帶”三個字是羌人六記憶深處的靈魂感悟,“斷裂帶”是家鄉,也是回憶背后揮之不去的思緒。

    羌人六作品的內涵,通過標題給予了讀者直接的感知。《綠皮火車》對于羌人六來說其實是新的夢想,是他改變生活現狀的方式,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當他踏上綠皮火車后,都來到了一個全新的生活狀態里。《羊圖騰》以一群幼年時看到的羊為引,寫出了孩子內心天生的善良和同情心:“經歷這件事,我才知道羊其實并不軟弱,骨子里反而有很多珍貴稀缺的品質。關鍵時刻,它們會團結起來,堅決捍衛屬于族群或者同類的安危。此后多年,我再也沒有擺脫掉過羊。事實上,那群春天的羊,一直秘密地尾隨著我。它們,在我的人生里拉開了羊圖騰的序章。”(《羊圖騰》)我們也能清晰地看到,羌人六筆下的生活和家庭充斥著裂痕和不安,自己的童年、少年、成年,自己的父親、母親、妻子,都沒有給自己快樂:“我對自己眼下的生活或者狀態既茫然,又惶恐,好像生命周圍滿是濃濃的霧靄,不見天日,也沒有方向,不知道自己應該何去何從。”(《無根者》)

    羌人六沒有避諱自己對過往生活的厭惡,也直白表達了自己對于改變的束手無策。“我所擁有的,不過是一無所有。更大的威脅來自腳下的路,它讓自以為是、滿腔熱血的我深感不安,整個人似乎都要在內心的愧疚當中沉沒了。”(《露德圣母堂》)《食鼠之家》淋漓盡致地把全家“最為慘淡和黑暗的日子”披露在我們面前,在作者筆下,本應快樂的事情也變得無趣而可悲起來。在魚塘偷魚、在河里洗澡,對于孩子來說,本該是愉悅的事情,但在他的文字中,這些事都含著無奈和隱痛,莫非只有悲情才能讓人成長?或許是的,羌人六經歷過很多不愿意回想的過去,而這些過去也在他的生命印記中留下了不滅的痕跡,沒有讓他沉淪,而是讓他昂著頭,不要再回到以前:“不是苦難的縮影,而是一個充滿寓意的手勢,手勢在沖著現在的我歡呼、咆哮,似乎在告訴我,我是從它的屋檐下走出來的,不是唯一,而是眾多身份尚不明確的一員。”“時隔多年,這些經歷在我的身體里長成了一棵大樹,它經歷過風風雨雨,從未倒下。”(《食鼠之家》)

    雖然我們看到了羌人六的痛楚,但我們同時也感受到了他真正的需要,寫作讓他找到了自己生活的動力:“寫作,光有一大堆想法,如果不寫出來,爛了也就爛了。沒有作品,不行。”“在綿陽三里村寫作的四五年間,寫作和生活的激情并沒有進步緩慢而‘日薄西山’。”(《日薄西山》)“我喜歡讀書和寫作,是為了少說廢話。寫作讀書是務虛,幻化無常的世界,我相信務虛也是一種‘活法’。”(《遍地蒼茫》)“對我來說,最大的幸運便是將這些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遭遇寫下來,把一顆在食鼠之家長大的赤子之心寫下來,永遠留在紙上。”(《食鼠之家》)

    作家寫下的,都是他們自己看到或聽到的,我們讀到的,就是他們的回憶。好的散文要讓讀者有共鳴,讓讀者覺得自己也是事件的親歷者,是作品的一份子。用斷裂帶來貫穿整個散文集,或許是羌人六有意為之,他也許是想將現在和過去隔開,讓過去的回憶和思緒都留在以前。但是,斷裂帶已經存在,它不會變,也不會走,無論是寫在紙上還是留在記憶中,我們都不能把過去隔開,羌人六也一樣,也會在過去的記憶中開始新的生活。

    羌人六的文章深刻而真實,但很多內容在不同文章中重復出現,比如被表哥用氣槍打到大腿,舅舅能賺錢卻管不住舅媽,大伯被全家人厭惡等情節,出現了多次。作為單篇,也許看了會感同身受,但在一部集子中多次看見相同的故事,難免會感到厭倦。

    讀完整本作品,可以看出,羌人六不喜歡他經歷過的生活。但是,當他踏上綠皮火車后,他對新生活就有了期許。在綠皮火車里,沒有家庭的煩惱,沒有工作的牽扯,有的是對新生活新環境的期待。雖然從綠皮火車上下來后,在新的環境中,可能會從新鮮到熟悉再到麻木,然后繼續困頓;作者是不是會再次踏上綠皮火車,去尋找另一種沒有體驗過的生活,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綠皮火車終歸會到站,到站后,面對的依舊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