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三體》團隊:致力于創作真實可信的科幻力作
數個游戲手柄、七階魔方和讀了一半的書規則地擺放在寬大的辦公桌,證書、獎狀和各色手辦塞滿了一整面靠墻的玻璃柜,一只貓咪、一架三角鋼琴相伴左右……這間“混搭”的辦公室屬于武漢藝畫開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阮瑞,全球矚目的《三體》動畫制作方和聯合出品方。
2018年6月,阮瑞第一次接到《三體》的邀約,對方希望與藝畫開天合作推出動畫《三體》。彼時,這家落戶于武漢光谷的文創企業雖處在發展初期,但其深耕的原創動畫長劇《靈籠》已名聲在外,吸引百萬粉絲“追番”。
“意外、幸運,但更多的是壓力。”阮瑞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正因為自己熟悉和喜歡《三體》這部小說,所以更清楚它的意義之大。《三體》代表的中國科幻的地位,以及它規律的想象所呈現出來的質感,無疑都是二次創作中的挑戰。
阮瑞說,動畫《三體》的創作難度之一在于小說并非影視化的敘述方式,更側重于描述對宇宙的認知、對文明之間的想象。在影視化過程中,團隊首先要考慮制作出來的動畫長劇是否符合《三體》的調性,是否能夠把小說中呈現的世界觀展現出來,又能讓觀眾感到真實、流暢。
2015年,《三體》獲得雨果獎成為現象級文化事件,推動了“三體”IP的第一個爆發風口,也使之成為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科幻IP。業內人士認為,即將上線的動畫長劇《三體》是迄今為止國內動畫劇資金投入量和制作量最大的項目之一。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培養出了我國最早一批從事動畫、數字媒體藝術、游戲設計等領域的專業人才,1982年出生的阮瑞是首批畢業生。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泛二次元用戶量已超4億,國產動畫在各個產業鏈條上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時期。而阮瑞帶領藝畫開天選擇了“影視化科幻類動畫作品”這一條賽道。
“‘三體’IP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不少行業里的資深從業者都希望能親身參與。”阮瑞說,公司從接到《三體》項目之初的100多人,到現在發展為近500人的規模,擴充的人員絕大部分都投入在動畫《三體》的編劇、制作、外部協調、產能整合等各個環節,不乏很多從一線城市來到武漢的人員,都因為這個項目“組合”起來,整個團隊的能力和技術在不斷提升。
原畫,將寬泛的科幻概念“落地”,是動畫工業化生產的關鍵一環。原畫師蔡明亮是藝畫開天的“元老”之一,在動畫《三體》影視原畫組里,他帶領近30人將全劇的具象概念圖形化。
阮瑞(左)和蔡明亮(中)在工作中
蔡明亮常和組里的人說,做羅輯等人物的時候,要把自己想象成“副導演”,不斷“選角”、不斷試錯。在做太空站、航天器的時候,要對每一個機械結構反復查資料,把自己訓練成“機械工程師”。在做一片森林的時候,要查閱植物的種類、生長的經緯度以及海鳥羽毛的顏色等,自己又像一名“自然科學家”。
“要滿足觀眾心中的形象,還要有驚喜。”蔡明亮說,《三體》是一部構架龐大、元素極其深邃復雜的科幻巨著,思考和探索如何將作品中的環境、社會功能、世界觀實現視覺化呈現是創作的起點。
《三體》動畫由嗶哩嗶哩、三體宇宙和藝畫開天聯合出品。目前,《三體》動畫在嗶哩嗶哩共對外發布3條預告片和1條宇航服設計,并通過該平臺獲得觀眾、粉絲大量的反饋和期待。與此同時,三體宇宙也在動畫創作前期為作品的世界觀、科學程度“定調”,幫助團隊“省勁”。
科幻作家劉慈欣曾在嗶哩嗶哩十周年慶典活動上說:“作為用畫面來表現科幻的作品,我希望它能夠超出原作者所想象的東西,最好是讓我們看到后,能有倒吸一口冷氣的感覺。”
沉穩、冷峻、真實、可信,是阮瑞對于這部作品特質的概括,也是他對于科幻題材創作的態度。他說,這部作品一定是正向的,也會兼顧青少年“科幻迷”,希望年輕的觀眾從中意識到科技發展對人類文明的重要性,《三體》最終的內涵是對人類未來的思考。
在阮瑞眼里,穩定高效的量產是作品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前提。這家成立僅7年的年輕公司未來仍有很多不斷調整、不斷迭代的可能性。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 寶樹:中國科幻“國際化”的憂思[2022-04-22]
- 《荒野行動》《三體》海外聯動 展示中國科幻的浪漫 [2022-02-21]
- 杜學文:劉慈欣科幻小說的思想資源[202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