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兒童文學的堅守與拓新
    來源:文藝報 | 張 煒  2022年04月29日08:40

    《風雷頂》我看得很早,也很細,看后我給劉海棲說,《風雷頂》這部作品和他已經出版的幾部作品相比各有所長,但就個人而言,我更喜歡《風雷頂》。到了我這個年紀,更喜歡“實”的東西,《風雷頂》中這種“實”的感覺很強。它寫的故事源自海棲的家人和家鄉,很有代入感,沒有一點編造的痕跡。海棲用真實的敘述,完成了整個寫作,用一種大氣的姿態,自然放松地記錄和發揮,脫離了一個時期的局限,突破了條條框框的束縛。

    對于時下的兒童文學作品,我希望它們讀起來不要那么像“兒童文學”。我不希望它們捏著鼻子說話,用一種特異的固定的腔調講述一個“圓熟”的故事。那種“兒童文學”的語調,或許看上去很“專業”、很“可愛”,但它一定不會是最優秀的。我們看到,每個年代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形成一種“集體語調”,這是某種總語調,下面還會有很多分語調,如公文有公文的語調,新聞有新聞的語調。但一個優秀的作家要盡量擺脫這種“集體語調”,也要脫離那些“分語調”的束縛。只有這樣,才能擁有自己的語言方式,才能進入語言藝術,這是一個基礎條件。能夠做到這一點的,非大作家而不能。難能可貴的是,海棲的兒童文學作品,越到后來,越是沒有那種“集體語調”,沒有那種約定俗成的“兒童文學”的氣息。

    海棲的寫作,語言不是表面上的“圓融”,不是那樣的“嫻熟”,但卻是生氣勃勃的、個人的。我對此表示充分肯定。這種肯定,源自我個人幾十年的寫作經驗。實踐告訴我,文學首先是文學,然后才會是某種文學。基礎不在,后面的自然也就不成立了。對于犧牲文學品質,追求市場與迎合趣味的某些“兒童文學”,我是不喜歡的。堅持追求高尚、高雅、深邃的文學品質,讓兒童和成人都受益,這才是好的兒童文學。在歷史上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如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安徒生的作品,都難以發現今天市場上那些“兒童文學”的拿捏氣味。這是不好聞的。海棲創作的所有兒童文學作品,氣息都很好。能獲得這樣的成功,不僅在于他努力提高的創作技術,更在于他長期的人生閱歷和道德堅持。這種品質,在目前的《風雷頂》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風雷頂》這部作品剛開始讀時,感覺似乎不像海棲之前的作品那般“圓潤”。但讀下去,會覺得這正是《風雷頂》較之以前創作的進步之處,它用一種更自然、更原生態的方式講述故事,更質樸自然,從而拓寬了當代兒童文學的書寫。中國的兒童文學寫作,非常需要作者用自己的嗓子來歌唱,需要作者用自己的人生經驗來呈現。作者如果雜念多了,動作必然會變形。而海棲憑著內心的真誠,一路寫下來,交出了一份很好的答卷。事實上,通常來說,作為作者必然會有種種考慮和顧忌,但它們最好不要影響文學的品質。兒童文學應該有它最本質的東西,比如詩性、童真、淳樸等等。這些本質,在海棲的《風雷頂》中被很好地保存了下來。

    兒童需要讀到更多生活的真實,特別是上一代人的生活。那些粗糲的生活被一顆童心處理過,既是原生態的,又是當下的、新鮮可愛的。那一段生活離我們似乎很遠了,但又如在眼前。它們所表達的童年意趣,與今天的孩子常常并無二致。也就是說,童心是相通的,生活是繼續的。不理解過去的生活,也就不會理解今天的生活,不會更好地向前。就這個意義上說,海棲為孩子們講述的故事,既是常憶常新的,又是膾炙人口的。

    海棲長期從事兒童文學的出版工作,在此過程中,他悟到了很多東西。他是一個老手,不是新手。這幾年他寫作的沖動很多,創造力如此旺盛,爆發力如此強大,因為肚子里的東西太多了、張力太強了。他曾經幫助過那么多兒童文學作家,有那么豐厚的生活儲備,到了他自己動手創作的時候,大量的積累就一涌而出了。他還可以不停地寫下去,他的創作豐華期剛剛開始。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茅盾文學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