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張凱麗:藝在藝德
    來源:青年報 | 冷梅  2022年03月22日08:08

    張凱麗,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演員工會副會長,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榮獲全國德藝雙馨演員稱號。 20多年來,張凱麗主演了數百部集的影視劇,《渴望》《八女投江》《軍嫂》《某男某女》《孔子》《保姆媽媽》《中國家庭》《新戀愛時代》《閃婚》《裸婚時代》《兒女冤家》《咱們結婚吧》《功夫婆媳》《愛情萬萬歲》《人民的名義》《逆流而上的你》《完美關系》《人世間》《理想的房子》等。主演話劇《哈姆雷特》《家》《仲夏夜之夢》《紀念碑》《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等,主演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話劇金獅獎,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北京電視春燕杯最佳女主角獎;2014國劇盛典年度最佳女配角獎,2015國劇盛典演技實力派女演員獎,2015中國電視華鼎獎最佳女配角獎,2017年華鼎獎觀眾最喜愛的影視明星獎;全國電視十佳演員之首,中國電視劇產業二十年突出貢獻人物,新中國成立七十年全國十佳電視演員。

     

    盡管2022年剛剛開年,許多觀眾就已經把《人世間》稱為“年度劇王”,說它是多年來難得一見的精品。在劇中,為觀眾所熟知的演員張凱麗塑造了反差感極強的“曲書記”,也讓觀眾對這個人物角色收獲了意外驚喜。有人說,從劉慧芳到曲書記,張凱麗在表演的臺階上又完成了一次邁進。對于演員來說,每走近一個角色,都是一次突破自限的過程。因為《渴望》中扮演劉慧芳,張凱麗年少成名,一夜之間家喻戶曉,成為一個里程碑式的存在。張凱麗表示,以后自己演了不少角色,每一個角色都是一次爬坡,她不希望重復之前,希望大家看到不同的凱麗。

    對于演員如何講述中國故事,在全國兩會上,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張凱麗曾提到,作為一個中國演員,一個吃中國飯、由中國人民養育的炎黃子孫,講好中國故事是一種本分,那些認為“外國的月亮圓”的人,講的不是中國故事,他們也講不好中國故事。

    3月14日,張凱麗向吉林省紅十字會捐款100萬,支持家鄉抗疫的事業。她說為家鄉做點事是應該應份的。看來“守住藝德”,并非一句空話,在她身上做到了知行合一。

    盡管2022年剛剛開年,許多觀眾就已經把《人世間》稱為“年度劇王”,說它是多年來難得一見的精品。在劇中,為觀眾所熟知的演員張凱麗塑造了反差感極強的“曲書記”,也讓觀眾對這個人物角色收獲了意外驚喜。有人說,從劉慧芳到曲書記,張凱麗在表演的臺階上又完成了一次邁進。對于演員來說,每走近一個角色,都是一次突破自限的過程。因為《渴望》中扮演劉慧芳,張凱麗年少成名,一夜之間家喻戶曉,成為一個里程碑式的存在。張凱麗表示,以后自己演了不少角色,每一個角色都是一次爬坡,她不希望重復之前,希望大家看到不同的凱麗。

    對于演員如何講述中國故事,在全國兩會上,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張凱麗曾提到,作為一個中國演員,一個吃中國飯、由中國人民養育的炎黃子孫,講好中國故事是一種本分,那些認為“外國的月亮圓”的人,講的不是中國故事,他們也講不好中國故事。

    3月14日,張凱麗向吉林省紅十字會捐款100萬,支持家鄉抗疫的事業。她說為家鄉做點事是應該應份的。看來“守住藝德”,并非一句空話,在她身上做到了知行合一。

    1“曲老太太“經歷像我,演一個角色一定要動心動情。

    青年報:近來,《人世間》收獲了高收視率,堪稱年度爆款劇,你在劇中飾演的“曲書記”,也特別深入人心。可以講一講你對這個角色的理解嗎?

    張凱麗:《人世間》里的“曲書記”對我來說也比較特別,前兩天在央視新聞直播中,該劇導演李路認為,這個角色非我莫屬。原著梁曉聲老師也說演得極好,王海鸰說:“太出乎她的意料了,是所有角色中最出乎意料的表演。”很感謝他們的肯定。我覺得主要是這個人物的色彩決定了不能常規地去表現她。她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女性形象,我還是用了一些心力的。

    青年報:目前中國的許多影視劇,在角色塑造上均有了很大突破,人物更加立體飽滿,優缺點都有,更加回歸人性。對你來說,表演的尺度該如何把握? 都是靠自己去突破嗎?

    張凱麗:當然,首要一定是靠我自己去理解。我一直把握一種信念:我希望自己演的所有人物在個性方面,包括思想方面、感情方面,我都要追求一個“真”字。這個人物哪怕是一個所謂的“丈母娘”或者操心兒女婚事的普通媽媽,我都讓她從愛的角度出發,所以我覺得自己前邊塑造成功的角色都花費了太多的心血,演戲一定要動心動情,《人世間》的“曲書記”更是這樣,梁曉聲老師從見到我那一刻就告訴我,這是一個馬列主義的老太太,他個人非常偏愛“曲老太太”。這個角色觀眾很容易把她理解得很概念化,你就會把她演得很臉譜化。“曲書記”存在的意義,就是她不太招人喜歡。我就在想,我怎么能把這個政工干部、一個老革命演得讓人愛她。覺得她有個性,有缺點,但是充滿了人情味。這確實需要演員自身帶來的氣質,特別是內在的感情加以詮釋。

    青年報:這個角色表演的拿捏上,有哪些小細節特別令你動容?

    張凱麗:“曲老太太”和我個人成長經歷非常相似,也經歷過下鄉插隊,十幾歲時,我和農村的小伙伴一起在田頭干活,那些成長軌跡和情感我均帶入到“曲秀貞”這個人物角色里了。從小到大,我對底層勞動人民總是懷有天然的親近感,擁有深厚的情誼。我的母親也是一個政工干部,我身邊的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形象,我會找到這類人物的典型性,我把無數個和“曲秀貞”相類似的人都捏成一個“曲秀貞”。

    她是我從自己的身邊人,這是從閱讀體會和生活經驗中得來的,然后以我的理解呈現于熒屏上。從情感上講,我和“曲秀貞”能夠建立情感連接。我身上就有東北人那種“傻勁兒”,內在的情感是非常熱烈的。有時,朋友也會這么說我,“凱麗! 這就是你!”我從出演《渴望》開始,就得了一個外號,“大俠”,別人形容我做事特別仗義。自那以后,我就被貼上這個“標簽”了。

    在“曲書記”身上,其實,內在就有真摯的熱乎勁兒,但畢竟是個領導,往往外在看起來涇渭分明,堅持原則。我需要把她內在和外在的反差表現出來。曲秀貞15歲參軍,我16歲當兵。當過兵的女孩,身上也有血性,這個角色里確實有我自己的影子,我們都是在革命的大熔爐里鍛煉出來的一代人。

    青年報:這個角色和你本人的經歷特別像,接劇本時會不會很興奮?

    張凱麗:李路導演已經跟我有過4次合作了,感覺我們之間像家人一樣。從打算拍攝《人世間》開始,他就跟我說,有一個最好的配角,非我莫屬。其實,我也很有壓力,這個角色我沒太演過,不像詮釋“媽媽”,不管何種類型,我已經能揣測個大概。其實,看到《人世間》這個劇本,如果讓我選,我也會選“曲秀貞”這個角色,因為她有無限的可能性。因為,你根本拿捏不住,一個演員能把這個角色演成什么樣。

    導演也不可能給我一個大概的框架,都需要自己去揣摩角色。我大概能體會到,我身上屬于東北人的幽默,也可以在“曲書記”身上有所發揮。大家都知道,我上過春晚,演過小品,自帶喜劇氣場。于是,曲書記和老馬之間比較好玩的戲份,就是這么來的,包括抽煙那場戲,都是后來我自己加上去的。

    青年報:作為中國國家話劇院的一級演員,其實你最為觀眾耳熟能詳的作品都是電視劇,1990年的《渴望》可謂家喻戶曉。就你個人看法,戲劇舞臺和電視劇,你更偏愛哪一種表演方式?

    張凱麗:我肯定是喜歡話劇,這一點毋庸置疑。很多影視劇演員都會這么回答,我自己也是發自內心的喜愛舞臺。我后來的人生轉折也包括演藝事業的發展,都有賴于話劇表演。《渴望》里的劉慧芳是一個讓中國觀眾家喻戶曉的角色,她的善良也會讓我很著急,很難受。劉慧芳讓我收獲了眾多觀眾的喜愛,我一直特別想回報觀眾;但是又不希望觀眾對我失望:以為我只能演這一類的角色。我內心知道自己肯定行。于是,當話劇《紀念碑》上演后,觀眾確實看到我能勝任不同類型的角色。我還在國家話劇院的開院大戲《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中飾演性格開放、能歌善舞的女兵約尼婭。而在《紀念碑》中飾演了一個復仇的母親。《紀念碑》得了梅花獎,《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得了金獅獎,都是中國戲劇領域的最高獎項。自那以后,人們才知道我不是光憑借幸運,因為一部《渴望》而出名的,我也是一個有演技的演員。因此,我非常感謝戲劇。

    2感謝“劉慧芳”,她是我人生一個跳不開的名字。

    青年報:和很多演員相比,你也非常幸運,那么年輕就有了家喻戶曉的電視劇代表作,這段經歷對你的職業發展或者說人生意味著什么?

    張凱麗:我覺得就是命中注定這一切,沒有所謂好或是不好。對于“劉慧芳”這個角色,我根本沒有理由講她不好,否則在感情上我自己都過意不去。當然,單純評論演技,可以說她好或者不好,但是從一個人的信念來看,我不忍心說她任何。我只能說,她后來確實也讓我面臨了更大的人生挑戰。好在,最后我成功了。我覺得這一點上,我特別幸運。

    青年報:在電視劇女主角的光環之下,很多人不太了解的是,距離《渴望》10年之后,也就是2001年你憑借在話劇《紀念碑》飾演無辜死難少女的母親梅加,奪得中國戲劇最高獎項第十八屆戲劇梅花獎。獲此殊榮,也是對你表演功力的極大肯定。對于這個角色和作品,你覺得它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張凱麗:其實我想說四個字,絕地重生。那時,我太想證明自己了。骨子里,我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人。當時,我真的是拼了,一定要突破自己,讓大家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凱麗,或者說非“劉慧芳”的凱麗。證明我是行的。這種“行”并非賭氣,而是不服輸,希望突破自己。就像在《咱們結婚吧》,我飾演了一個反差很大的母親,陳魯豫評價我是“天花板的演技”。如果身體里真不具備這種表演的能力,真不苛刻要求自己,那么觀眾說我只能演“劉慧芳”,我就只能認了。

    青年報:我覺得東北女性很要強,骨子里是有那種韌性的。

    張凱麗:說句東北話,咱們特別“要臉兒”,從來不肯對自己放低要求,一定要爭那口氣。有時,我也跟朋友們說,我性格當中最不好的一點就是太過追求完美。有時拍攝后期錄音,導演都說過了,我說不行,還得再來幾遍,哪怕我自己花錢進錄音棚,也得重新來。太追求完美,往往活得很累,但這就是我性格中的一體兩面,如果不是這樣,我也不可能走到今天。細想那些我詮釋過的角色,如果不是到最后一刻,我又咬著牙,又多堅持了一下,多使出那點勁兒,可能就不會有今天了。我經常和女兒說,我們做到90%,還有不少競爭對手,但能做到95%,就真的鳳毛麟角了。成功往往就取決于你比別人多付出的那5%的努力。哪怕我演的都是丈母娘,都是母親,我還是要追求這些母親之間的差異化,追求這個角色與另一個角色的不同點。我不想觀眾看到凱麗重復飾演一種類型的角色,看凱麗糊弄事兒!

    青年報:會遇到表演創作枯竭,無從展開的困境嗎?

    張凱麗:當然會有。每一個新角色,對我來說,都是爬坡。有幾次,演完角色劇組殺青之后,我一個人躲在浴室里偷偷抹眼淚。在我上一部戲《理想的房子》也是這樣。劇組拍攝節奏很快,我的主場景用了4天半時間就拍攝完成了。我記得特別清楚,結束那天是在蘇州,我在洗手間里痛哭流涕。其實倒不是說體力上的累,我就是覺得在心力上我已經耗盡了。當時我甚至在想,我都到了這把年齡,我究竟圖什么呢? 是不是對自己太過苛刻了?所以說,這就是我的性格,我也沒有辦法去改變它。我心里的準則就是絕不重復角色。就像出演《人世間》,哪怕這個角色觀眾會有質疑,我還是愿意去嘗試新的表演。我愿意接受挑戰,也從來沒有停止步伐去跟上這個時代。我愿意將自己全身心拋給觀眾,當然也不會強求。有時,我也想過,總有一天我會優雅地謝幕,離開表演舞臺。

    青年報:你對為何堅持到現在有過糾結,那么現在想明白了嗎?

    張凱麗: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究竟為了什么? 首先,我一定不是為了錢。這些年我一直堅持做公益,一直參與公益基金捐款。那為什么呢? 我就是覺得觀眾對我還有期待,我就下意識地覺得自己還應該多做一點,還有余力做出一些不太一樣的角色,可能也是我對表演深深的渴望吧。也可能是因為“慧芳”這個角色,我從觀眾那里收獲太多了,總是特別容易感動,也覺得內心特別豐盈,所以一定不能辜負觀眾。

    青年報:到目前為止,你最想挑戰什么角色?

    張凱麗:這方面沒有很成熟的標準,通常先根據劇本再來挑選自己更想詮釋的角色。

    青年報:有沒有固定的標準,哪些類型的作品或角色不接? 選戲的標準是什么?

    張凱麗:肯定是有的,首先角色盡量不重復,但是一些好朋友拍的戲,很難拒絕,我就想盡量把這些角色演出不同的色彩。總之,首選還是那些沒有演過的,或者具有挑戰性的、有難度的角色,哪怕角色塑造失敗,我也愿意嘗試。

    青年報:那你現在有沒有設定“優雅退出”的時間表?

    張凱麗:其實,我十年前就說過這話了。我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總是做好最壞的打算,我會提前想好未來會怎樣? 大家也知道,我也熱愛朗誦,一直也在參與朗誦。假如我已經老到觀眾不太希望在電視里看到我,我也可以通過朗誦和現場表演來讓自己獲得滿足。我沒有想過一定“活到老演到老”,我想,總有一天我會優雅地謝幕。

    青年報:這些年塑造的眾多熒幕和舞臺角色中,你最喜歡哪個角色? 這個角色哪些特質最吸引你?

    張凱麗:肯定是慧芳,這個角色不可替代,從情感上我必須投她一票,是她給了我一切,讓我們彼此成就。慧芳的性格特質和我自己也是高度契合。誰要是說我“本色出演”劉慧芳,我不會反對。之后所有的角色,每一個反轉我都用了全部身心。

    慧芳最大的特質就是善良,這也是大家都喜歡她的重要原因,而且她的善良是天然的,潤物細無聲的,根本不需要去表現善良,是骨子里就存在的。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我的姥姥甚至比慧芳還要好100倍,我就通過印象中的“姥姥”來詮釋慧芳的善良,我從小和姥姥一起長大,這種善良她也給了我,所以不需要刻意去演。你成為這樣的人,姥姥又把“慧芳”帶給我,這全是命運的安排。

    青年報:而這些人物角色中,你覺得表演上難度系數最高的是哪一個?

    張凱麗:對我來說,難度系數最高的應該是《咱們結婚吧》的桃子媽、《人民的名義》的吳惠芬以及《人世間》的曲秀貞。這三個都是非常類型化的人物,在人物設定上有很高的難度。桃子媽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她自己是個演員,每次回看這部劇的片段,我都在想,如果放在現在我還能演出這個人物的張力嗎?《人民的名義》里的吳惠芬,是高官高育良的夫人,這個角色離我的生活很遙遠,全靠自己去揣摩。《人世間》的曲秀貞,多少我還能夠摸到一些。

    青年報:這些角色表演中,你最滿意的是哪個角色?

    張凱麗:最滿意的角色肯定還是劉慧芳。如果談演員演技,我最滿意的角色是話劇《紀念碑》中復仇的母親,當時是我和段奕宏出演對手戲,就兩個人物角色,那部戲在圈里還是挺轟動的。獲得了梅花獎,專家組都是來現場評定的,我覺得表演高度來說,一定是《紀念碑》。

    青年報:能不能講一講你的表演心得? 你覺得表演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

    張凱麗:就是用心用情,從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3 不求活到老演到老,總有一天我會優雅地謝幕

    青年報:你早年是短道速滑運動員,曾經和世界冠軍葉喬波是隊友。運動員都擁有堅毅的性格,這段經歷一定也對你塑造角色,走順人生路,幫助很大吧?

    張凱麗:運動員的目標就是爭第一,因此骨子里一定是非常要強的。運動員的生涯,讓我內心一直有一個信念,凡事都要做到最好。意志力和抗挫能力,都是那段生涯給到我的財富。

    青年報:后來陰錯陽差成為演員,現在回看,對這次轉型還滿意嗎?

    張凱麗:非常滿意,本身我就覺得自己應該搞藝術。當運動員,那時年齡還小,都是聽家長安排。演員才是我自己的選擇。

    青年報:細數人生過往,對你個人成長影響最大的人是誰? 為什么?

    張凱麗:影響最大的人,還是我的姥姥張紹珍。我說過她比劉慧芳還好上100倍,她對我一生做人做事影響深遠。她以前總是掛在嘴邊的話:“要懂得感恩,要多去給予。”即便那時家里條件差,吃不飽飯,她也會接濟到家門口乞討的人。她擁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這種悲天憫人的心,對演員詮釋角色也是相當重要的,也可以說是同理心,一種共情能力。

    青年報:人生中是否經歷過低潮期,面對低潮,你是如何渡過人生困境的? 最大的精神動力是什么?

    張凱麗:我真的太幸運了,在人生中每一個所謂的“低谷期”最后都會迎來轉機,你看飾演完劉慧芳,難以找到表演突破時,我遇到最好的戲劇本子《紀念碑》。可能這多多少少和我“人緣好”有關。我對別人付出真心,別人反過來也會待之以誠。人生總會遭遇波峰波谷,最重要一點就是不灰心。如果你只是盯住眼前,肯定會氣餒,但是把這些困難放之于整個人生長河,那點困境可能真就不算什么事兒了。

    青年報: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你提到“文藝工作者要講好中國故事”。你覺得可以從幾個層面來講好中國故事,在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和中國審美方面我們還能做哪些努力?

    張凱麗:講好中國故事,就是用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通過各種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優秀文藝作品,向世界展示一個生動立體的中國。

    作為一個中國演員,一個吃中國飯、由中國人民養育的炎黃子孫,講好中國故事是我們的本分,更是我們的責任所在。那些祟洋、媚洋、“外國的月亮圓”的言行,不是中國故事,那些人也講不好中國故事。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程,是中國故事;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的一切努力,全國人民的愛國情懷與奉獻精神,是正在展開的中國故事。這些都是文藝作品應該重點去創作表現的好題材。

    青年報:其中,你也提到“只有德藝雙馨的演員才能走下來、走得長遠”。近年來,娛樂圈、文藝圈“風聲四起”,對于演員的藝德、人品的討論也是此起彼伏,你覺得作為演員,需要具備哪些基本的素養?

    張凱麗:對演員來說,演技是首要的,人品同樣重要。演員一定要自律,要行得正,坐得端,要做一個真誠、真心、真情的人。這樣的演員才能演出好戲。現在德才兼備、能夠成為榜樣和楷模的演員,還不夠多。我們要大力提倡做一個真正的好演員,讓觀眾心服口服。

    正如那句“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粉絲經濟盛行的當下,演員要把觀眾當成“衣食父母”。觀眾在我心目中非常重要,他們在看著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演員從心里就要做一個誠信的人,一個把老百姓對你的愛看得高于一切的人。可以說,現在好演員的春天已經來了。藝術生命力的長短不僅取決于演技,更和藝德息息相關。演技和藝德是演員的生命線,堅守住這兩點,好演員就一定不會錯過這個“春天”。

    青年報:作為前輩,你對當下學表演的年輕人,有哪些建議?

    張凱麗:表演還是需要一定天賦的,這是一條非常艱難的路,影視圈充滿了各種誘惑,很多人都想往里鉆。我想說,哪有那么多的一夜成名,這條路太難走了。我奉勸年輕人還是要慎重選擇這條路,對自己適不適合做出合理的評判。首先你得是這塊兒料,就算有天賦,你仍然需要一個異常強大的內心做支撐。也許,你看到的只是少數人的幸運,華麗的外在,卻不知道其背后經歷過多少常人所不能忍的困境,付出多少努力。

    青年報:你一直熱心公益事業,我們剛剛獲悉,3月14日,你向吉林省紅十字會捐款100萬元,支持家鄉的抗疫事業,這一次你是怎么想的?

    張凱麗:真不知道說啥好了。我在長春生長了20多年,擁有太多的記憶和情感,而且我母親曾在吉林省紅十字會工作,她身上有許多“曲書記”的影子,2017年由于母親的緣起,我又做了吉林省紅十字會公益形象大使。因此,為家鄉做點事是順理成章的,也是應該應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