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訪談 | 湯湯:從“別去五厘米之外”走向更向往的遠方
    來源:文學報 |   2022年02月21日08:49

    采訪者:胡麗娜(青年評論家)受訪者:湯湯(兒童文學作家)

    胡麗娜:湯湯你好,我對你童話的喜愛,是源于《別去五厘米之外》。這篇令人驚喜的作品有一種舉重若輕的智慧,對禁忌、規訓(這也是兒童成長中必然要面對的重要問題)的消解,是十分契合兒童文學輕逸美學的作品。開門見山地問一個問題,作為一名童書創作者,你是怎樣理解兒童文學的?坦率地說,作為一名兒童文學研究者,我一直在思考和困惑于什么是兒童文學,什么是好的兒童文學?作為一個流動的、不斷延展的概念,要對兒童文學達成理解和把握是一場挺有難度的冒險。作為一名有經驗且有創作特色的寫作者,你認為創作兒童文學最難之處是什么?

    湯湯:兒童文學首先是文學,它和成人文學一樣是審美和情感的藝術,兩者之間最主要的區別是,兒童文學的主要讀者是兒童,所以創作者要充分考慮兒童的閱讀、思維和審美特點。我認為創作兒童文學最難之處是如何用好玩迷人的故事呈現深邃的哲思和情感,既讓孩子們讀得興致勃勃,讀完了又能回味思索。也就是說,作者既要用故事深深地吸引孩子,同時又表達自己對世界和生命的理解,它是立體的,豐富的,鮮活的,多元的。這最難之處恰恰是兒童文學創作最有魅力之處。

    剛開始寫兒童文學的時候,我想的只是寫出故事來吸引孩子。寫作之初,我對技法呀,藝術性啊都很模糊,憑的是直覺,直覺這樣寫孩子們會感興趣,就這么寫了。在后來的實踐和閱讀積累中,我慢慢懂得兒童文學絕對不是文學里的小兒科,寫好它太難了,又太有魅力,并且太重要了。童年需要文學,兒童文學是人類智慧賜予童年的最好禮物之一,它帶給兒童快樂,以真、善、美滋養兒童的精神世界。人類在產生兒童文學以后,我以為人類的童年就更值得一過了。

    胡麗娜:兒童文學是有難度的寫作,很多有影響和成就的創作者都極度重視童年經驗,就你個人來說,童年經驗和生活經歷在你的創作中有著怎樣的影響?到目前為止調動童年經驗最充沛的是哪一部作品?從童年經驗到作品的呈現,你認為需要進行怎樣的藝術轉換?

    湯湯:童年經驗對我的寫作挺重要的,我的很多童話的靈感起源都是童年記憶,到目前為止調動童年經驗最充沛的是“湯湯奇幻童年故事本”系列。這個系列以童話的形式,以我自己的童年和村莊為底色,寫一個女孩充滿奇幻色彩的童年時代,寫看似平平常常卻又驚心動魄的成長。許多作家用散文和小說的形式回顧童年或者調動童年經驗寫作,這樣的文章數不勝數,所以我想另辟蹊徑,用幻想故事來寫童年。從童年經驗到作品的藝術創作,尤其是從現實到虛構,這之間的轉換力度是很大的,不過很有意思,飄飄渺渺、若有若無的。童年經驗是一顆種子,有種子就不怕,有種子就有真生命真感情了,好好讓它生根發芽抽枝長葉就是了。土壤是什么,就是盛大的想象,藝術轉換肯定需要想象,就像玉米變成爆米花,經過“嘭”一聲響,這“嘭”一聲就是在想象、構思和醞釀的“高溫”中實現了質變的過程。

    胡麗娜:說到“湯湯奇幻童年故事本”,讓我很自然地想到了新近出版的“幻野故事簿系列”,你讓土豆走進了幻野。其中的《小青瞳》,呈現了和以往故事不同的氣質與思考。能否結合這一系列,談一談童話這一幻想文類,如何更好地表達對當下現實的深度思考與關懷?

    湯湯:童話寫作從來離不開過現實的生活,無論是靈感的捕捉,還是故事的內核。我一直相信,真正動人的童話,一定是把最奇妙、荒誕的幻想和人類最普通的生活、情感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童話不是真實的,童話是比真實更真實。童話是有擔當和力量的文學,它常常以強大的人生隱喻釋放能量,陪伴人類的心靈趨于更好。童話可以幫助孩子理解這個世界,理解真、善、美,理解愛和夢想,同時也理解人生的艱難和黑暗。所以我希望通過童話,讓孩子們看到隱蔽在現實日常里的真實,讓他們感受到離靈魂更近的那些高貴的情感,從而擁有更多的勇敢、善良和深情。比如在《小青瞳》里,他們明明是魚,長著魚的眼睛,魚的嘴巴,魚的腦袋,魚的脊背,魚的鱗片,魚的肚子,魚的鰭,魚的鰓,魚的須,卻不知道自己是魚,他們只知道自己叫作“幸”?!稌円锅B》是一個關于使命的童話,每當想到“使命”這個詞,我的胸腔會一震,我的眼睛會一熱,在這個瑣碎、物質、平庸、功利的時代,“使命”這個詞和“崇高”一樣,都讓人覺得好遙遠,仿佛只是用來“瞻仰”的物件,再也不能讓人血脈僨張、熱淚盈眶。可是,生命怎么能沒有使命感呢?怎么能讓身體和靈魂一起匍匐在大地上,只為生活中的蠅營狗茍喜怒哀樂呢?這是我寫得很蕩氣回腸的一個童話。也是我想對孩子們說的話。

    我覺得,好的兒童文學應該讓孩子們見到世界的真相后,精神世界更健全飽滿,也更純粹干凈。

    胡麗娜:謝謝你的分享,相信“幻野故事簿系列”會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你童話創作的重要里程碑。我個人很偏愛幻野這一有著多重言說可能和意味的意象,很高興你將這一意象在童話中進行了充分書寫。那么,審視“幻野故事簿系列”,還有《綠珍珠》,這樣融匯了更多個體的思考與現實關切的作品,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的童話風格發生了轉變?就如開頭所說,從《別去五厘米之外》這樣帶有鮮明的輕逸美學風格的寫作,轉向了更富有厚重感和有力度的寫作?同時,關于兒童文學的敘事和創作邊界,你是如何看待的?

    湯湯:兒童文學中的輕逸美學,在我的理解中,是清淺而深刻,簡單又豐富,比如一個很深很大甚至有點晦澀的主題能用一個迷人的故事很輕松很巧妙地呈現出來,這就有輕逸之美了,也就是舉重若輕,四兩撥千斤的講述智慧。我很向往這個境界的,就是很難抵達。兒童文學當然也需要具有厚重之感的作品,長篇童話《綠珍珠》帶了一點厚重之感。兒童文學的輕逸之美和厚重之美都是我想追求的,但不會明確地去追求,在興致勃勃編織故事的過程中,如果作品走向了輕逸,那就輕逸,如果走向了厚重,那就厚重,一切跟著人物命運和故事的走向來。

    我覺得兒童文學什么都可以寫,愛情、死亡、暴力、性、人性惡……都不是禁區,孩子們有權利看到世界的真相,重要的是在于怎么寫。也就是說你的寫作可以讓孩子看到真相,但不能嚇著他們,不能給他們的心靈造成陰影,不能讓他們對這個世界懷著恐懼和悲觀,而是要讓他們明白,世界和生命有你看不到和想象不到的黑暗和沉重,但眼睛見過再黑的黑暗,再深的深淵,心里都依然要有亮有光。

    兒童文學中書寫死亡,讓孩子們明白生命的有限和短暫性,是很有必要的,關鍵不要寫得令孩子們悲觀和害怕,而是讓他們更加樂觀,更加珍惜和熱愛生命。我寫過一個童話叫做《一只小雞去天國》,里邊寫到一只小雞生病了,死神要來帶走它,在帶走之前呢,死神又給了它一點時間。小雞便利用這點時間做了它平常不敢做的事情,它嘗到了葡萄的滋味,走進了它好奇又害怕的山洞,它和喜歡的一只小雞表白了情感,它親了媽媽,和姐姐說了對不起,最后它做了一個好夢。雖然最后它還是被死神帶走了,但是在它短暫的生命里,它做了自己最想做的事,余生的每一分鐘都很快樂。孩子們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會感受到,人不可能永遠活著,活著的時候,就用力珍惜,好好活著,生命的質量和生命的長度并不劃等號。幾年前,劉緒源老師提出《一個小雞去天國》這樣的結尾還是太殘酷了,所以我嘗試著寫了一篇《如果還有三分鐘》,把結尾改成:小雞面臨著死亡,干脆豁出去了,把曾經沒有勇氣的事情一一做完。當死神回來要帶它走的時候,卻發現帶不走它了,因為它已經充滿了生命的力量。這生命的力量來自哪里,來自小雞沉浸在悲傷害怕里不再一味等死,而是積極行動,做了一件一件最喜歡的事。這兩種結尾,哪種更適合兒童文學呢,有的喜歡前者,有的喜歡后者。我覺得,兩種都適合,前者讓人悲傷的同時珍惜生命,后者在明亮的反轉里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堅韌。

    胡麗娜:是的,在兒童文學中,相較于寫什么的問題,或許怎么寫才是真正考驗作家智慧的藝術難題。在你的作品中,透過日常、自然而流暢的敘事和語言,我能讀出一種悲憫的情懷與堅守的精神。悲憫體現在對微小個體生命和主體價值的尊重與關愛,堅守體現于對人性深處美好精神品質的贊頌。面對你以想象力造就的諸多文學形象,如水妖喀喀莎、綠嘀哩、牙齒阿上,又如土豆、草櫻、喜地,在這些不同類型的形象中,你最傾心的是哪一個形象?

    湯湯:要創造童話形象,肯定離不開想象力,沒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童話。很慶幸的是,我的想象力挺豐沛的,我相信還可以用它寫很多年童話。我最傾心的童話形象是門牙阿上,它平凡、堅韌、豁達,能在日常生活的喜怒哀樂里感受生命的真諦和美麗,同時帶著點小喜劇色彩。它的身上,閃爍著質樸的華彩,《門牙阿上小傳》這個童話本身,也有質樸的華彩。

    胡麗娜:我也很欣賞《門牙阿上小傳》,從作品中流淌而出的是對個體的生命與情感、追求與尊嚴的在意和悲憫,這也是你創作的一種情懷吧。最后一個問題,你如何看兒童文學與兒童的精神養成這一話題,你希望自己的兒童文學創作帶給孩子們怎樣的影響?

    湯湯:我相信,兒童文學里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可以幫助孩子們在長大以后的日子里,更有可能天真純潔地活著,內心溫柔地活著,本真而詩意地活著,心里充滿愛地活著,總是保有好奇心,總是有勇氣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相信這個,我的兒童文學創作就有價值和意義了。當我在作品里傳達一種悲憫精神和堅守品質的時候,我相信孩子們會感知到,使他們尊重和關愛微小、個體的生命,使他們對人性深處的美好懷有信任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