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爸爸的口琴》:歷史天空回旋的琴聲
    來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 丁筱青  2022年02月17日09:38

    《爸爸的口琴》張菱兒著/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21年12月版/32.00元

    閱讀《爸爸的口琴》,會讓內心洶涌著被燃起的激情,但也令人有些許壓抑,因為這樣的故事不僅發生在書里,也發生在現實里,彌散在歷史的硝煙中。

    歷史的烽煙與普通人的煙火 盧溝橋事變后,抗日戰爭的硝煙彌漫中國大地,無數愛國青年放棄安樂的生活投身革命,這是特定年代激情與信仰的爆發,是一代年輕人對大義的抉擇。

    故事里,父親張若松是一名大學老師,在學生時代就秘密加入共青團,被特務列入黑名單;母親高敏是一名中學老師,與父親有著一樣的愛國熱情。北平淪陷后,他們與幾位朋友一起準備投筆從戎,報效祖國。兩人本計劃把三歲的女兒鈴鈴送到外婆家,卻因鐵路被炸而無法成行,只能帶著孩子輾轉至古城西安。然而,孤兒院也無法安置玲玲,急切要奔赴前線的他們,只好將女兒留給溫和、善良的馬慶祥、淑貞夫婦,并在臨行前將一支口琴留給鈴鈴。從此,父母與孩子都重新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愛與成長 愛與成長是兒童文學的永恒話題。《爸爸的口琴》把對國家的愛與對家人的愛,融合在一起。

    小說中的小主人公鈴鈴,后來也面臨了第一次真正的抉擇。當年被留下,是他人選擇的結果,而后,她的選擇代表著她的思考。她在愛中得以成長,也用愛回報呵護她成長的人,用琴聲用選擇。所幸她的選擇也在愛中被成全,因此少了很多歉疚與痛苦。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會有自己的軌跡,也會有突變的過程。鈴鈴成長在特定的年代里,有意外有傷感,但不缺少愛與堅強。生命中一次次艱難的抉擇,都是成長。

    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塑造 作為小說,人物形象的塑造必須既有時代感又符合基本人性狀態。作品中的張若松有才華、有理想、有干勁,有一種向前沖的姿態;馬慶祥忠厚、溫和,有擔當有溫度,有一種大地般的沉穩。雖然他們生活的環境和經歷有很大區別,但基于父親的角色,他們擁有共同的底色:愛孩子,想念孩子,維護孩子,保護孩子,愿意成全孩子。而作品中的兩個母親也很有特色:一個風風火火地行走在革命的路上,有作為母親的惦記和內疚,更有豁達的氣概;一個母親則淳樸、善良、細致、能干,把鈴鈴看得比自己還重要,個中細節歷歷在目。作為母親的柔情兩者都可以觸摸到,而淑貞的形象則更豐滿、動人。此外,初見讓人害怕、時間長了也很親切的黃婆婆,護著鈴鈴的老師,知錯就改的同學……普通人的人性之美,在簡單的勾勒中盡顯溫暖。

    重大主題在兒童文學里呈現,既是需要,也是挑戰。能“反映出社會、民族、國家的厚度和高度”的故事更應該被帶到當下孩子的面前,不僅是緬懷、銘記,更是體悟與思考,是傳遞也更期待傳承,《爸爸的口琴》便是這樣的努力。

    作者:丁筱青(江蘇省特級教師、閱讀推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