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著名作家遲子建:普及冰雪文化,唱響多重“聲部”
    來源:光明日報 |  韓寒  2022年02月15日08:12
    關鍵詞:遲子建 冬奧會

    作家遲子建對冰雪的親近,與生俱來。她的家鄉在漠河,那里一年中有一半是冬天。“我早期寫過一個短篇就叫《鵝毛大雪》,還有個童話《拾月光》,寫一個少年在冰面上拾月光,當柴來燒;而《我的世界下雪了》《原始風景》《奇寒》《朋友們來看雪吧》《布基蘭小鎮的臘八夜》等,這些中短篇小說,也沒離開雪花的照拂。”遲子建對冰雪的體會很深。

    她的作品,一直不乏冰雪的身影,既有《額爾古納河右岸》《群山之巔》《白雪烏鴉》等諸多發生在雪國的長篇小說,也有《我的世界下雪了》等與雪相關的散文,文章中有“雪花拍打我的臉,那么的涼爽,那么的滋潤,那么的親切”等描述。

    在遲子建看來,冰與雪,與她的生命歷程有著密切地聯結。

    “記得多年前,我說故鄉九月底就飄雪了,有人還說是虛構。而事實確實如此。我出生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日子,北極村正是一世界的白雪,所以我的命運和情感認知,與雪花和冬天難分難解。如果沒有雪花,我們哪會去深山拾取劈柴,點燃火爐?要知道漫漫長冬,爐火熊熊燃燒的時刻,也是老輩人講神話和童話故事的黃金時令,而那是我最早的文學熏陶。”對遲子建來說,冰與雪,就是火與溫暖,甚至在她人生的至暗時刻,給了她力量與溫暖。

    近年來,隨著北京成功申辦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冰雪文化”越來越受到關注,當人們提到“冰雪”時,第一反應也是各類冰雪運動。但在遲子建看來,“冰雪”可以有更多的文化內涵。

    “比如,20世紀30年代被譽為‘文學洛神’的黑龍江籍現代作家蕭紅。我常想,除卻她個人生活經歷的坎坷,她作品中那種迥異于其他作家的獨特審美特質,哀婉而自持,銳利而寬厚,傷感而幽默,與她童年建立起來的自然世界觀是否有關?寒冬是天然的哲學家,讓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作家懂得,春天只是剎那。北國的雪光,莫不是春天的霞光。那么冰雪文化最重要的內涵,就是它外表可以是凜冽凄然的,但內里卻是柔腸百結的,所以它應該是最有活力、最有激情、最富創造力的。”遲子建這樣談道。

    對于北京2022年冬奧會,遲子建也有自己的期待和愿景:“前一段,我參加了黑龍江省兩會,冬奧是大家熱議的話題。大家都期待著,我們的奧運健兒能一路奏響凱歌。”

    遲子建笑著說,自己兒時也參與過冰雪運動,在大興安嶺打雪爬犁,抽冰尜。在紀錄片《文學的故鄉》中,她還即興演示了“打出溜滑”,這些都是東北地區最童趣、最普及的冰雪運動。

    對于如何更好推廣、普及冰雪文化,遲子建說:“由于特殊的緯度,黑龍江的冰雪資源得天獨厚。很多影視劇的冰雪場景,就取自黑龍江。”遲子建認為,冰雪文化的呈現應該是多重“聲部”的,除了文學和影視,還有音樂、繪畫、舞蹈、攝影等等,當它們匯聚到一起時,冰雪之聲才會更嘹亮,冰雪之光才會更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