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奔向我們的星辰大海 ——2021年兒童文學創作綜述
    來源:文藝報 | 納 楊  2022年01月28日08:08

    2021年對中國文學來說,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啟。在新時代兒童文學論壇暨中國作協兒童文學委員會2021年年會上,當童書出版家海飛發出“走向新時代兒童文學的星辰大海”的倡議時,立刻引起在場的兒童文學研究者、作家、出版人和媒體人的共鳴。“星辰大海”這個年度熱詞,用在兒童文學上格外貼切。

    回顧2021年的兒童文學創作,我們欣喜地看到,在兒童文學作家、出版人、研究者所形成的良性循環持續發揮積極作用下,兒童文學在題材開掘拓展、藝術空間探索方面穩步前進,在積極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融入中國社會發展進程、書寫當代英雄的主題創作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可以說,在2021這個重要關口,兒童文學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

    主題創作的文學品質進一步提升

    兒童文學主題創作在經過了多年探索之后,正在邁向一個新的臺階,對主旋律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創作目的更加明確,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從紀實類到虛構類,從小學年齡段為主到兼顧青少年和幼兒,正在形成豐富立體的作品體系。接力出版社和黨建讀物出版社聯合推出的“中華先鋒人物故事匯”新增加了《樊錦詩》《張富清》《茅盾》《郭蘭英》等30種。這套書系由兒童文學作家創作,把中華先鋒人物的先進事跡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孩子聽,讓孩子們在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中感受人物的閃光品質,獲得積極向上的精神熏陶。二十一世紀出版社打造“革命精神譜·紅色故事書系”,推出了《雷鋒故事》《“兩彈一星”故事》等,用報告文學的形式講述紅色精神的傳承。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童心向黨·百年輝煌”書系16種,由李東華主編,多位兒童文學作家和青年插畫師合作,選取百年黨史中的重要事件,用繪本的形式從兒童視角去講述,讓孩子們能夠更加親近黨史。何建明的報告文學《不能忘卻的少年——歐陽立安的故事》挖掘“龍華二十四烈士”中年紀最小的一位烈士歐陽立安的故事,他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為什么能夠在黑暗時刻勇敢地挺身而出,不惜犧牲生命只為了追尋心中正道。從這樣一位小烈士身上,可以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紅色基因的傳承。董宏猷的長詩《中國有了一條船》以宏闊的意象和充沛的情感,把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與世界社會發展進程相聯系,寫出了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斗爭與建設實踐,也寫出了支撐著這一開天辟地的歷史壯舉的偉大建黨精神,是一部難得的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主題作品。

    出現了更多以紅色歷史為主題的小說作品。徐魯的《遠山燈火》從少年紅軍梁滿倉的戰斗歲月寫到解放后參加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再到和平年代回家鄉繼續默默奉獻,這樣一位英雄老兵一生都在以自己的奉獻和奮斗影響、幫助著身邊的人,給身邊的青少年做了優質榜樣,提供健康成長的精神能量。溫燕霞的《虎牘》在少共國際師的成長道路中探索那個年代進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小說以更貼近當下青少年的敘事方式講述紅色故事,可以找到今昔對比下,青少年的精神追求的異同,進而對青少年的精神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還有劉海棲的《風雷頂》、連城的《璧玉歌》、陳建波的《少年阿水》、許諾晨的《百年仁心》、吳洲星的《烏篷里的紅》等小說,都較成功地塑造了百年黨史中的少年兒童形象,鼓舞和激勵今天的少年兒童,繼承和發揚紅色革命傳統,投身建設祖國的偉業。

    關于時代楷模等當代英雄的書寫近年來熱度與日俱增。阮梅的報告文學《一個女孩朝前走》借用小說的寫作手法,從時代楷模、“七一勛章”獲得者黃文秀的童年時期寫起,講述了這樣一位有知識、有能力又勇于擔當、敢于拼搏的時代好青年是如何“煉成”的,特別關注到她的家庭教育、父母對她的影響,從而讓我們看到榜樣和家庭應有的樣子。徐玲的小說《長大后我想成為你》以一位從機關主動下基層到社區工作的普通人的孩子的視角,寫出了社區工作者的辛勞、對家庭特別是孩子的虧欠,也寫出了他們的自豪感和精神追求。社區工作者是當下承擔社會管理職能最一線最基層的一個群體,他們直接面對百姓生活的種種訴求,甚至是一地雞毛的瑣碎,這些是對他們工作能力的考驗,也是對精神能力的挑戰。他們的奮斗精神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下一代,讓孩子們樹立起積極向上、講責任擔當的人生目標,生發出“長大后我想成為你”的愿望。李姍姍的《羊群里的孩子》、趙國棟的《溝洼廟的春天》、徐魯的《爺爺的蘋果園》、王新明的《山花怒放》、馬嘉的《鳳凰花開的學校》等一批小說講述脫貧攻堅這一重大歷史過程中的種種人物和故事,這里有親歷者、有觀察者,有被感動的,有從不相信到堅信的,這些都是當下我國社會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形象,是中國精神、中國風范的具體表現之一。這些形象所表現出的精神,會以文學的方式留在讀者心中,這也是主題創作的目的和意義所在。

    誠然,主題創作的難度在于對當下社會近距離觀察和書寫。作品的成敗與作家的眼光站位、知識儲備、對現實的把握能力、對文學的理解等密切相關。需要作家多沉淀、多觀察、多思考,力求準確描摹這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助力中國少年兒童的精神成長。

    題材拓展與藝術創新相融合,貼近兒童生活

    兒童文學作家已經把筆觸延伸到少年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的,一定會有兒童文學作家到場。同時,在面對寬廣的創作對象時,作家們也在不斷突破表現形式,通過藝術創新增強題材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提升小讀者的閱讀興趣與收獲。

    近年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在不斷深入。孟憲明的《二十六張古琴》、趙菱的《我的老師乘詩而來》、王苗的《石上生花》、陳曦的《男旦》、王璐琪的《坤生》《錦裳少年》、王新生的《琉璃爺爺和琉璃小子們》等小說讓傳統文化與當下兒童生活發生聯系,寫出了優秀傳統文化在今天孩子身邊的傳承與發展。

    家庭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近年的熱門話題。秦文君的《幸福課》、舒輝波的《天使之翼》、鄧西的《鯨歌島的夏天》等小說寫出了家庭對孩子成長的巨大影響。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們首先要面對和處理的就是與父母、親人的關系。各式各樣的成人對成長中的孩子產生的影響也是各式各樣的。作家們從各自對當下少年兒童生活的觀察中思考成長的心理軌跡,再把這種思考融入到故事中,帶領小讀者去看、去領悟。

    東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讓體育運動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王璐琪的小說《追光少年》以在亞洲少年田徑錦標賽上勇奪冠軍的少年“飛人”為原型,帶我們走近少年運動員的生活,感受他們的拼搏精神,一些作家也開始嘗試創作以冰雪運動為主題的短篇小說。

    游戲與青少年成長是2021年的一個爭議話題。杜梅的小說《媽媽變小的日子》關注的正是沉迷手機游戲的孩子,用文學的方式刻畫網癮孩子的心理、父母的心理,幫助孩子和家長換位思考,理性對待自己的欲望,發現更廣闊更有實際意義的真實世界,以對抗每個人都會面對的空虛、無助等負面情緒。

    曹文軒的《沒有街道的城市》展現了作家在藝術創新上的不懈追求。小說把故事和人物規劃到一個特定的現實場景下,通過大量的細節和心理描寫,把人在某種極端狀況下被激發出的人性本能描寫得淋漓盡致,而這里面,人性美和善在黑暗面的襯托下更加熠熠生輝。王苗的《回眸》把歷史與現實相融合,在今天的孩子生活中穿插過去的故事,感受今日中國的來路,也讓我們看到明日中國的希望。謝華的《山楂紅了》、張忠誠的《米罐》等小說把目光放在那些特殊兒童群體身上,從他們的視角去寫身邊的人和事,寫他們的思想情感,讓讀者得以貼身感受這些不一樣的孩子。

    隨著生態文學興起,動物小說更受關注。這一門類的創作又有了一些變化和突破。黑鶴的《風山的狼》讓我們看到草原上人與狼、犬與狼的另一種關系,那是一種來自原生態生活的狀態,引發對一些慣常概念的新認知。劉虎的《鳴鶴》把丹頂鶴、鷹、狐貍等東北動物生態圈嵌入抗日戰爭時期的東北人民的生活,構筑了一個戰爭、孩子和丹頂鶴的歷史場景,大大提升了動物小說的表現領域,是一次有意義的嘗試。

    童話要與當下孩子現實生活接駁已經成為童話創作的一個較為普遍的傾向。第三屆“溫泉杯”全國短篇童話擂臺賽獲獎作品中,多篇作品都是取材于當下兒童的現實生活。獲獎作家們在第三屆新時代原創童話論壇上不約而同地把關注點放在童話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關系上,認為童話想象是對現實世界的折射和敘說,有矛盾的不是童話與現實,而是丟棄質樸的精神而又對復雜現實性思維感到厭煩的成年人等。此外,金朵兒的“真的很天真”系列童話、張惠雯的《水晶孩童》、周敏的《沉默的雄雞》《大耳狐出逃記》等都是生發于兒童現實生活的童話。小高鬼的《謊言修復師》、黃文軍的《安寧的奇幻之旅》等則是在奇幻的想象世界中注入作者對現實生活的觀察與思考。這樣的童話讓孩子在閱讀中更有同理心,而其中包含的溫暖、善良等人類美好高尚的品質,更能影響孩子的成長。當然,與現實的距離是童話創作的一個難點,非常考驗作家的想象力與虛構力。童話創作的現實傾向也反映出當前的巨大潛力。

    兒童文學各文體的不平衡發展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小說、童話依然是主力,報告文學、詩歌散文也佳作不斷。翌平主編的散文“童年中國書系”已經出到第四輯,多位兒童文學作家用文字記錄自己的童年,為今天的孩子打開了更多理解生活的“窗戶”。童詩創作熱度不減。幼兒文學中圖畫書已成為主要形式,許多優秀的兒歌、童話、童詩、散文等被改編成圖畫書,也有專門針對圖畫書特點創作的文本,與繪畫相結合,形成別有韻味的圖畫書。金波、郁蓉的《迷路的小孩》,海飛、楊鵓的《喜鵲窩》,薛濤、郁蓉的《腳印》,湯湯、大面包的《太陽和蜉蝣》,沙沙、姚佳的《我外婆真膽小》等都是文學性較強的圖畫書作品。

    跨界寫作呈現新的突破

    近年來知名作家紛紛投身兒童文學創作,可以說蔚然成風。2021年又有幾位作家拿出了兒童文學“處女作”,比如前面說過何建明的《不能忘卻的少年》、閻晶明為青少年寫的魯迅導讀作品《這樣的魯迅》。這些作品在兒童生活的表現領域上既有橫向開掘,比如荊歌的“成長課系列”小說《托萊多電影》《西班牙爸爸》《你好馬德里》把我們帶進那些生活在西班牙的中國小孩的世界,蔣殊的散文集《再回1949——那時的少年,那時的夢》集結了24位各行各業的“那時少年”在共和國誕生之時的回憶,通過他們的講述,可以從孩子的視角感受新中國成立時的景象,以“平行”的心態去理解今日之中國的來路,也有的是向縱深開掘,比如張煒的《愛的川流不息》把人與所養的動物的情感聯系提升到了哲學思考的范疇,肖復興的《兄弟倆》繼續深潛童年記憶,書寫童年精神,梁曉聲的《人世間童書》是為幼兒創作的生命之書。

    成熟作家進行兒童文學創作的時候,首先注意的是兒童文學與其他文學的差別,在他們的創作中會比較刻意地適應這些差別,而這些差別恰恰是兒童文學深層次美學的反映,于是這些作家的思考和實踐也就一定程度上呈現出對兒童文學獨特審美的追求,這就是兒童文學跨界寫作的意義。2021年出現的兩部作品值得深入研究,趙麗宏在寫出了多部現實題材兒童小說后,創作了一部童話般的小說《樹孩》,發出關于生命的本真的追問,而這正是童話的精神本質所在。小說用簡潔而優美的語言講述了一個被雕成小男孩形象的樹根的“流浪記”,一個并不復雜的故事被講得婉轉生動。小說吸引我們的不僅是故事的起伏,小樹孩的命運,更是其中關于人性、人心的深刻探索。當沒有生命的樹根被雕成小男孩形象后漸漸有了生命,小男孩所思考的、疑惑的往往是關于生命本真的,于是這部小說就成為追尋生命本真的書寫。無獨有偶,孫惠芬在第一部兒童小說《多年蟻后》里,就以富含哲理和詩性的故事探尋生命的真諦。小說設置了一個故事中套童話的結構,讓作家以小主人公男孩童童的老姑奶奶的身份出現,童童把與蟻后交往的故事寫在給老姑奶奶的信里,一個稀奇古怪的童話故事被放置到現實環境里,生活感和魔幻感并存,而其中的核心就是生命的本真。當把外面包裹的故事去除后,內里的核心會發出啟發心智的光芒,這兩部作品把兒童文學對生命的追問推到了一個審美新高度。

    今年有兩部表現軍人生活的小說也頗有新意,較好地結合了軍人的獨特氣質與孩童的精神成長。王棵的第一部兒童小說《風箏是會飛的魚》把南沙群島上的守島軍人的生活真實而細膩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小說很用心地設計了三個人物,守島軍人“南沙爸爸”、初中男孩艾齊、輕微自閉癥兒童夏樹。為了幫助夏樹走出自閉空間,“南沙爸爸”給他寫信,講守島軍人的生活,艾齊則是被大人要求給夏樹讀信的人。書信在這里發揮了神奇的效果,讓大人、少年和兒童之間產生了情感的聯結,相互支持應對生活的挑戰。陸穎墨的《藍海金鋼》也是表現西沙、南沙群島海軍生活的兒童小說,講述了海軍戰士和軍犬之間深厚的戰友情,展現我國海軍鋼鐵意志和愛國情懷。

    非兒童文學作家跨界寫作兒童文學并不是都很成功,上述作品中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兒童性、兒童心理、兒童閱讀特點等是創作的難點,也是常被兒童文學研究者詬病的方面。但成熟作家的文學造詣是提升原創兒童文學精神力和文學審美價值的有力支持,只要作家對童年心存敬畏,肯真心與當下的少年兒童交朋友,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關切的東西,就能寫出優秀的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理論研究和評論收獲豐碩

    張之路的《中國兒童電影百年史話》是梳理中國兒童電影發展的重要著作,其中很多觀念和認識值得兒童文學借鑒。新出版了多部兒童文學理論專著,包括朱自強的《繪本為什么這么好》、陳暉的《兒童圖畫書的閱讀與講讀》、談鳳霞的《坐標與價值:中西兒童文學研究》等。束沛德的《我這九十年:文學戰線“普通一兵”自述》為研究兒童文學發展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文藝報》繼續開設新時代兒童文學觀念及變革之童詩現狀與發展專欄,對童詩創作的討論更加深入,開始進入童詩創作中一些具體問題的探討,有力推動了童詩創作。崔昕平的《回眸百年風華 寄望兒童少年——百年黨史中的中國兒童文學》把兒童文學的發展歷程放到百年黨史的視域中觀察,史料豐富,邏輯清晰,論證了兒童文學在“培根鑄魂”的歷史使命中的價值與意義。

    2021年是第十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評獎年,從征集、評選到獲獎作家作品的宣傳報道,幾乎貫穿全年的評獎過程,讓全國文學界看到了2017-2020年兒童文學創作的整體風貌,也在社會上興起關注當代原創兒童文學的熱潮。對兒童文學自身來說,評選過程是對近年兒童文學創作趨勢、成績、經驗的一次大總結,兒童文學作家、研究者們提出了許多當前兒童文學創作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中肯而有啟發。比如,王泉根提出現實主義是百年中國兒童文學一脈相承的主潮。方衛平指出,面對新時代,僅僅把新的童年生活納入題材視野,還只是承擔了兒童文學的部分職責,如何以藝術力量洞察童年生活的新現實,如何寫出當代兒童生活的新意和深度,如何反映童年與社會文化生活的深度關聯,是兒童文學得到認可的關鍵。兒童文學創作就是要在看似無從回避的題材、語言、內容等的限度之內,寫出童年語言的文學高度、童年情感的文學厚度以及童年精神的文學深度。陳暉提出新時代兒童文學創作要更加重視教育性及思想內涵,兼顧兒童性與文學性,與文化藝術和審美交融交匯。李利芳認為當下兒童文學的核心功能應聚焦兒童全面發展,進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識,打破專業壁壘,推進觀念變革和文學疆域重振。徐德霞指出兒童文學作家和從事兒童文學事業的人,心中要有兒童和文學,還要有大視野、大格局,要關心國內外大事,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道德情操和文化素養,這些是寫好兒童文學的前提。專家們的這些觀點在兒童文學界引起強烈共鳴。

    在剛閉幕不久的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給文學界注入了強有力的自信心和自覺力,描繪了新時代文學應有的樣貌,是每一位作家、文學研究者、出版人的努力方向。兒童文學是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朱自強在《兒童文學藝術攀升的路徑和方法》一文中所說,“關懷今日之兒童,即關懷明日之中國。幫助兒童實現心智成長的兒童文學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中,始終發揮著獨特的重要作用。”面對世界上最大的少年兒童群體,兒童文學作家應該拿出相稱的文學精品,努力為“明日之中國”打下堅實的精神之基,陪伴和引領少年兒童共同奔赴我們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