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豐子愷和豐一吟的父女情
    來源:北京晚報 | 何頻  2022年01月11日07:51
    關鍵詞:豐子愷

    我愿化天使 空中收炸彈 豐子愷

    2021年12月11日下午,九十二歲的豐一吟先生在滬去世,對喜愛豐子愷藝術與人生的我來說,豐一吟的離世,似乎是斷了我與豐子愷直接聯系的最后一根線。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我了解豐子愷,與這些年閱讀豐一吟的大量著述分不開。沉思良久,我又想起2005年深秋在桐鄉石門灣參觀緣緣堂的時候,看到樓上樓下懸掛的全是豐一吟的畫,還有豐子愷帶著豐一吟出游以及父女二人同讀書、同作畫的老照片。

    從日本人竹久夢二的創作中汲取靈感,豐子愷楊柳翻新的墨筆小品甫一問世,就在文人圈里獲得盛贊,隨即以“子愷漫畫”的名義,借助紙媒廣泛流行。1935年春天,豐子愷于《人間世》雜志連載兩期《談自己的畫》,答謝林語堂一再約稿的好意。他對自己的畫作有如下說明:“說它是諷刺的畫,不盡然;說它是速寫畫,又不盡然;說它是黑和白的畫,有色彩的也未始不可稱為‘漫畫’;說它是小幅的畫,小幅的不一定都是‘漫畫’……原來我的畫稱為漫畫,不是我自己做主的,十年前我初描這種畫的時候,《文學周報》編輯部的朋友們要拿我的‘漫畫’去在該報發表。從此知道我的畫可以稱為‘漫畫’,畫集出版時我就遵用這名稱,定為‘子愷漫畫’?!毖酝庵猓m然大家一味稱贊豐子愷的“漫畫”,他自己卻對此持保留意見。

    中國畫是設帳授徒傳承的。對現代中國畫家而言,家族承襲的方式還存在,但無論是子學父畫還是女學父畫,一脈相承可以,幾乎沒有完全像的。唯獨豐一吟學豐子愷是個例外,畫和書法都能亂真。據說上世紀80年代新加坡的廣洽法師來中國訪問,當他看到豐一吟埋首整理的豐子愷的文集與畫集,又聽說豐一吟在國立藝術??茖W校學過美術,就建議她臨摹父親的畫,以此來滿足愛好者的迫切需求,如此方才成就了豐一吟晚年的這一特長。那么,豐子愷畫的究竟是什么畫?一開始豐子愷還吞吞吐吐的,直到1941年他發表《繪畫改良論》一文時,索性直白地說:

    中國畫高似喬木,西洋畫深似幽谷。喬木高大,幽谷太深,都不宜于住人。我要走在“人”行道上。我要學習關于“人生”,近于“人情”的繪畫……與同志的畫友約法七章:(1)不避現實,(2)不事臨畫,(3)重寫生,(4)重透視,(5)重構圖,(6)有筆墨趣,(7)合人生味。其中第一、第二是矯中國畫之弊,第三、四、五是采西洋畫之長。第六、七是保存中國畫之長……我要自成一家,不要依附人家。

    這一高論,最初我見之于豐一吟的《瀟灑風神:我的父親豐子愷》一書。二十世紀初西風東漸,對積弱的時弊,各行各業都在反思,康有為、徐悲鴻就倡導“改造中國畫”。豐子愷有意識地將自己的創作分為四塊:古詩詞、兒童相、社會相和自然相,旨在表現“人間送小溫”的格調,拉近和受眾的距離。事實證明,豐子愷的畫就像《古詩十九首》那樣,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沒有之前的《楚辭》《離騷》那般繁復,也沒有之后的李白與辛棄疾那般豪放;其表現人世和人生的永久況味,一見可直抵人心,令人過目不忘,不僅撫摸我們兒女情長、家長里短的柔軟,也觸發我們對丑惡與丑陋的憤怒。多年來我一直在思索,為什么豐一吟能臨摹父親的畫?豐一吟晚年時,有人拿來豐子愷的一幅畫,因為上面留有炭筆的痕跡,那人認為可能是偽作,豐一吟極坦率地說,這幅畫是真的,父親作畫事先多用炭筆勾勒,書法則從索靖的《月儀帖》衍化,自成風貌。此外,豐子愷的畫塊面分割有規律,紅綠交織突出單純和稚拙,潛移默化受影響,故而豐一吟的臨摹幾可亂真。只不過豐一吟忌諱他人以假當真,特地在作品上鈐印“仿先父遺墨”。作為豐子愷的小女兒,豐一吟成功繼承了父親的書畫衣缽和精神;北方人好說“女兒是父親的小棉襖”,對豐氏父女而言,這個比喻無比恰切,特別溫馨。

    豐一吟晚年與家人一起整理、出版了豐子愷的文集、畫集和相關文獻,自己還一連寫了幾本回憶父親的書——《瀟灑風神:我的父親豐子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11月)、《我的父親豐子愷》(團結出版社,2007年1月)、《爸爸豐子愷》(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年1月)。這三本書的寫作各有側重,內容并不重復。此外作為上海文史館館員,她應邀口述,并由他人執筆完成了《豐一吟口述歷史》,也是認識豐子愷人生與藝術的讀物。由于豐子愷深受追捧,熱度不減,為適應市場需求,近幾年豐一吟的著作被“改頭換面”,出現諸多版本。

    七十多歲時,豐一吟為宣傳父親,學會了用電腦寫文章,她對自己的女兒崔東明說:“我為研究爸爸的生平和創作,從未浪費過一分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