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文學:凝聚為時代抒懷的力量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 范燕瑩  2022年01月09日08:23
    關鍵詞:文學 時代力量

    告別2021,迎來2022。新的一年啟幕,閱讀永不休止。對我們來說,文學是通往更廣大生活的起點,也認識到更為遼闊的世界。《覺醒年代》《那樣的時代,那樣的人》……我們精選了一些新近出版的文學好書,愿大家借此開啟新年的閱讀之旅,共同感受文學的力量。

    先輩的足跡指引前行

    2021年,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掀起現象級熱潮。近日,黨史專家、編劇龍平平在熱播大劇基礎上進行重大藝術加工創作而成的同名長篇小說《覺醒年代》(安徽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這部作品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建黨先驅的初心之純、信仰之堅、理想之美。

    軍旅作家徐劍創作的《天曉:1921》(萬卷出版公司)是一部以文學形式敘述建黨歷史的長篇報告文學作品。報告文學的根本是真實性,因此,報告文學的寫作要處理好真實性和文學性的關系。“這是一部有溫度、有激情的黨史,它讓黨的生命在文學中再誕生了一次。”在近日舉辦的《天曉:1921》出版座談會上,專家一致認為,該書是一部史實與文學性相結合、歷史回敘和現場感并重的長篇報告文學佳作。

    如何講好“膠東革命故事”,對報告文學作家來說同樣是一個不小的考驗。《烈火芳菲》(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山東文藝出版社)一書作者鐵流、趙方新在該書創作談中談道,向人物無限靠近,是創作上的“華山一條路”,“為此,我們不得不做一名掘進者,從蕪雜的資料和厚厚的時光壁壘間開出一條隧道,抵達人物面前,傾聽他們的吆喝、絮語、歌哭,感受他們的氣息,與他們俯仰于山海之間;或者做一名探訪者,走進人物生活過的環境,觸摸他們遺留的氣息,尋覓蛛絲馬跡……”正是基于這樣的寫作要求,才能寫出有生氣的人物、熱騰騰的故事來。

    往事和記憶依然鮮活

    作家肖復興筆下的文字,總是給人一種特別的親切感和煙火氣。2017年度“中國好書”《我們的老院》中所記的是形形色色的老院人,也是老北京的生活。新近出版的《我們的老時光》(四川文藝出版社)是《我們的老院》的“姊妹篇”。時光是這部作品的主角。憶往事、懷親人、念舊友、追故人、感人生……作者通過描繪普通百姓的點滴生活,流露出至善至美的人間真情。

    一些文壇老將雖然年事已高,但仍筆耕不輟,帶給讀者以驚喜。不久前出版的《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是馬識途老先生所作的首部甲骨文著作。馬老在百歲之年克服病魔侵擾仍然潛心研究甲骨文,就在我們尚在為他這種樂觀豁達、堅韌不拔的精神所折服時,他的又一部新書《那樣的時代,那樣的人》(人民出版社)與廣大讀者見面。在書中,馬老將自己這一生敬佩的人一一寫了下來,包括魯迅、巴金、聞一多、冰心、楊絳、周有光等諸多名家。用他的話來說:“都是我接觸過的,值得書寫的人。”馬老年逾百歲寫下人物回憶錄,憑借驚人記憶力,用文字再現文壇學界名家的音容笑貌。

    每天堅持寫作和閱讀,常戲稱自己為“80后”的作家王蒙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創作狀態。新年伊始,王蒙又推新作。長篇小說《猴兒與少年》(花城出版社)中的故事并不復雜,它講述了一位年逾九旬的外國文學研究專家施炳炎老者的人生往事。如同小說后記里所說的:“能夠回憶成小說的人,也用小說來期待與追遠,你不羨慕小說人的福氣嗎?”

    經典原來可以這樣讀

    唐詩的意境深遠悠長,深深地打動著全世界的讀者。唐詩在外國讀者的眼中,也許會有不一樣的味道,況且這位讀者的身份非同一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讀唐詩。《唐詩之路》(人民文學出版社)由勒克萊齊奧和北京大學教授董強共同創作,以世界的眼光體悟中國文化。“進入唐詩世界,我幾乎毫無準備,卻也并非完全偶然。當時,我讀了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一個1962年的英文版本。詩中,有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那里,與一座山面對面交流。”勒克萊齊奧在書中回憶,至今記得讀到這首詩時的激動。在他的筆端,唐詩的意境深遠悠長,就如同法語書名“奔流不息的詩歌之河”。

    了解一國之小說,除了浩如煙海的文學閱讀外,還可以從學者的小說史學中窺得捷徑。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自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從事小說史研究,他新近出版的《小說史學面面觀》(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討論的是晚清以來的中國現代小說研究史。作者遴選魯迅、胡適等12位中國現代小說史家進行多面觀察。用他的話說,這些研究者都別具特色,很能引發思考與討論。讀完本書,可以了解20世紀中國小說史學研究的狀態,領略幾代文史工作者的風采,對中國近現代小說有總體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