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自然風物與童趣生成的詩意美學 ——讀韓開春的“自然學堂博物美文系列”叢書
    來源:文藝報 | 王 燦  2021年12月27日09:23

    大自然不僅是兒童成長的快樂源泉,更是孕育了兒童觀照萬物的審美能力。兒童在大自然中汲取生命的養分,顯露童真與童趣,發現生命成長中的真善美。然而,生活在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很多兒童被拘束在狹窄的空間,疏離大自然的萬物,甚至患上了如美國作家理查德·洛夫所說的“自然缺失癥”。因而,試圖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們了解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就顯得十分重要且必要。

    多年以來,韓開春先生筆耕不輟,關注鄉村、童年、自然與生態,2018年出版的“少年與自然”叢書就廣受好評。近期,他再次推出的“自然學堂博物美文系列”叢書(先期推出動物植物2卷共10冊。其中動物卷5冊,分為《走獸記》《飛蟲記》《爬蟲記》《鳴禽記》《河魚記》;植物卷5冊,分為《野果記》《野草記》《草花記》《木花記》《水草記》)由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結集出版。他致力于為孩子們書寫自然風物,讓孩子們在書本中與“花草蟲魚”親密接觸,不僅內容豐富、知識性強,而且字里行間充滿著童趣,給孩子們帶去美的發現與享受。

    打開書本,不得不為散落其間的童趣童真所吸引,這是自然與童趣的詩意生成,顯得渾然天成。自然本應該就是孩子童年生活的主題,孩子置身于大自然,在花草樹木間流連,與蟲魚鳥獸們嬉戲,不僅獲得自然知識,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更收獲屬于他們的那份純真與歡樂。韓開春曾坦言自己有一個追求的小目標,那就是“很希望我的作品能夠引起孩子們對于大自然的興趣,激發起他們主動探尋大自然奧秘的欲望”,因為他認為“對于孩子們來說,興趣比知識更為重要”,此套叢書幫他實現了這個目標,他用成人視角鋪陳詩意語言,或敞開兒童體驗,或講述少年故事,或科普自然知識,將童趣潛隱于自然之中,顯得妙趣橫生,躍然紙上。《走獸記》中孩提時的作者與“有一雙如豆的賊眼”的老鼠斗智斗勇,充滿樂趣,即使是“人人喊打”的老鼠也有自己的優點。西瓜地里農村生產隊捉獾的經歷讓人印象深刻,充滿鄉土氣息,也讓人瞬間想到魯迅的《故鄉》。每本里都有與自然之物接觸、充滿童趣的童年生活,生動形象地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

    童年是人生的起點,對個體的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童年的回憶性書寫,隱藏著作者對童年的無限熱愛,那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自然流露。作者以身臨其境的“在場感”表現童年時的鄉間生活,觸摸并感知到花鳥蟲魚的溫度,最終抵達個體內心的最深處。時莊是作者從小生活長大的地方,燕子在堂屋壘窩,孩子們去玉米地里捉金龜子,發現丁家門口小園子里山芋花的秘密,與玩伴小兔子一起捉黃鱔,村莊流傳泥鰍變成龍的故事……時莊的各色人物在作者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重要影響。奶奶、大伯家的大哥、老舅太、丁三爺、老葛大等等,都在作者孩童時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是因為他們才使得作者認識這個大千世界,讓童年生活變得多姿多彩。作者在書中寫道:“我很感激老葛大,在我心靈成長急需養料的那段時間,他向我灌輸的是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即便講的是狐仙的故事,說的也多是做人的道理。”這種自然與鄉村所呈現出來的樸素的溫情讓人格外感動。在當今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動物日漸疏離的社會,這樣的溫情無疑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倫理關懷。

    向孩子們傳遞動植物的科普知識,也是這套叢書的目的之一。為218種動植物“立傳”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為此,韓開春多年來奔走于大自然之中,進行田野調查、查閱資料,反復確證,用真實客觀的態度,力求得到最精確的答案。這顯示了其寫作的科學性與嚴謹性。《野果記》中關于“梧桐子”的寫作,他不僅分析了法桐、泡桐與青桐的區別,在談到青桐的種子的時候,作者敘述了一次外地采風的經歷,為了弄清楚青桐種子與葉子的關系,不僅現場打電話給在林業部門工作的老同學,又聯系了林場的居廠長,可謂是打破砂鍋問到底,處處留心皆學問。韓開春表示:“從科普的角度來講,我不是科學家,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如何準確地向孩子們傳授科學知識不是我的強項,但是我有我的特長,比如文科背景、鄉村生活的經歷等。我可以揚長避短,在給孩子們講述這種動物或者植物生物學特點的同時穿插一些與之相關的小故事或者民間傳說,在特定的背景下,用拉家常講故事的方法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進而引發他們的興趣。”如此,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往往引經據典,穿插文化史料、神話故事、古典詩詞、人文典故等,同時運用泛靈性的思維以及擬人化的表達,再配以精美逼真的動植物圖畫,讓文本不僅富有知識性、科學性,同時富有文學性,實現了文學性與知識性融為一體。

    此外,書中還彌漫著主體性的哲學思考,讓孩子們從中受到思考與啟迪。由自然的花草蟲魚等感悟出自然哲理,這樣的思考是人與自然的對話結果,容易引起兒童的共鳴。穿山甲和黑魚拼盡全力護子,讓我們看到了動物母愛的偉大;從對穿山甲、刺猬、旱獺、獐等動物的講述中引出“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的道理,告誡人們要保護自然生物,維護生態環境的平衡,尊重生命、敬畏生命。《野草記》中眼子菜、稗子等則讓我們認識到事物的兩面性,要看到美麗的外表下可能隱藏的危害。“推己由人”“感他人之感”等,不僅反映出作者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也讓人們想到斯洛特“移情關懷”的理念,由人到自然能夠對兒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讓兒童對動植物產生同理心,培養共情的能力。

    大自然能夠給予孩子最溫暖的力量,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觸摸大自然的質感,將時光、氣味、色彩、聲音等匯聚,寫就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文學,不僅是孩子們的小確幸,也是文學審美的應有之義。韓開春先生以寫意的方式為自然之物“立傳”,編織自然風物與童趣的詩意美學,為孩子們打開了不一樣的自然世界,從而培育、溫暖、療愈心靈。這套叢書既是鐫刻著童年光影的溫暖敘事詩,也是氤氳著自然之物清香的自然之書。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作者一定能再次敞開胸懷,以簡單、樸素、自然的語言書寫兒童向往的自然天地,在柳林風聲中聆聽自然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