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將作品鐫刻在土地上,鐫刻在人民心中 ——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各地代表談文藝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中國藝術報 |  何瑞涓 王瓊  2021年12月20日15:47

    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代表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作家、藝術家,還有另一個響亮的名字——“第一書記”或“駐村干部”。更多文藝工作者在文聯的組織下,積極自發地跨馬赴“戰場”。心系民族復興偉業,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的殷殷囑托,也是文藝創作者的不懈追求,他們用文藝創作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弘氣象,不僅讓人民成為作品的主角,更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中間,走到鄉村振興第一線,參與到偉大史詩的創造中去,將作品鐫刻在腳下的土地上,鐫刻在人民的心中。

    “村民滿意,是我最大的幸福”

    文代會代表陳洪至今還記得第一次走進高坡村時的情景。2019年2月,陳洪作為海南省第一批鄉村振興工作隊的一員派駐高坡村——從海南省文聯副主席、中國書協理事、海南省書協主席、海南省書畫院院長,變成海口市城西鎮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高坡村第一書記。那里山清水秀,貧窮的帽子早已摘除,但地處城鄉接合部,外來人口眾多,樓房密集,村容村貌破敗不堪:廢品收購站多達二三十家,垃圾遍地,污水橫流,村里有很多用鐵皮搭建的違章建筑,銹跡斑斑,堆放著村民們既用不到又舍不得丟的物品,道路坑坑洼洼,車輛亂停,沒有廣場等休閑活動場所,既臟且亂又差。在城市中生活了幾十年,從未接觸過鄉村生活,陳洪不禁心中惶恐:我們有能力改變嗎?要改善人居環境,提升村子的精神面貌和人們的文明素質,進行鄉風文明建設,深覺任重道遠。

    拆除違章建筑,清除垃圾堆,使各家各戶門前屋后保持清潔美觀,美化村容村貌,是陳洪工作計劃的第一步。村民們最初是不理解的,堅決拒絕改造。為開闊他們的視野,改變保守落后的觀念,陳洪帶領村民代表、黨員代表和村干部走進美麗鄉村示范村去參觀,看一看別人是怎么做的,去了兩次村民們就自發地意識到:別人的村子可以這樣美,為什么我們的村子不可以?于是積極配合,順利拆除了圍墻、鐵皮房等違建,家家戶戶變得寬敞了,房前屋后整整齊齊,種上了花花草草,春天駐扎在每個小院里。陳洪說,“要想改變村民觀念、做好農村工作,必須跟群眾打成一片,抱成一團,知道群眾的所思所想,群眾才會真心對待你,支持你,工作自然就好干?!?/p>

    村子變得整潔后,還要打造“亮點”,文化正是點睛之筆。當地村民敬奉冼夫人,她是南北朝時期的巾幗英雄,后被尊稱為“嶺南圣母”。每逢考大學、生孩子及紅白喜事,村民們都會去祭拜,那是他們的精神高地。但原來的冼夫人紀念館常年缺乏維修,破敗零落,周圍空地同樣臟亂差。陳洪結合冼夫人文化節在海口的影響,挖掘愛國文化資源,爭取了資金,打造了冼夫人文化廣場,并設置了古色古香的文化長廊,請海南省書法家撰寫和冼夫人有關的詩詞或佳句,刻為石碑,展示冼夫人愛國愛民、促進民族團結的人生歷程,還加入了鄉賢事跡、新時代家庭美德等圖片故事,建設了公園、綠化等設施,讓村民們有了一個既可以休閑娛樂又可以享受文化熏陶的場所。村民們不禁對陳洪刮目相看:這個工作隊不是走馬觀花,還真能做些事情!

    建文化廣場時,旁邊有塊荒蕪的空地,周邊各家都在空地上搭一米來高的磚墻,占據各自的“領地”,里邊垃圾成堆,雜草叢生。陳洪想擴大廣場面積,建立停車場,但村民們寸土必爭,不肯讓步。陳洪請人設計好了停車場的圖紙,哪個停車位屬于哪家哪戶都標明,并蓋章確認哪一塊地方仍歸哪家村民所用,挨家挨戶解釋:“拆了圍墻這里也還是你的”,讓村民看到實實在在的發展藍圖,工作得以順利開展。而今那里是一片整潔的停車場,可以停一百多輛車,車輛亂停的現象也得以解決,村民們拍手叫好。

    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文化振興,這正是文聯人的優勢。陳洪邀請省里的書法家走進鄉村、校園,邀請專家開展藝術、科技等講座,組織瓊劇進校園,送戲下鄉等等,把文化送到田間地頭。他還籌劃建設了四個標準籃球場、排球場,經常組織比賽,村里的年輕人聚集起來,男女老少一起來當啦啦隊給他們加油,熱情高漲?!艾F在大家生活節奏快了,娛樂項目也多,彼此交流少,有了球場和比賽,感覺好像回到了過去,過去村民們那種親密融洽的氣氛又回來了?!标惡檎f。

    “多聽、多學、多跑、多做”,是陳洪總結的駐村干部經驗。要認真傾聽、反復地聽群眾怎么說,多向村里的鄉賢和有威望的老黨員老干部等請教,有事沒事多找群眾聊天,有問題當面說,了解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難,群眾看在眼里,也都記在心里,只要真心實意做事,他們也會更加積極地配合。

    今年5月,陳洪結束了掛職工作,將接力棒交給下一位“第一書記”手中。離開的時候,村里一位年長的鄉賢說:“舍不得你離開,你走了誰來‘管’我們呀!”他們也經常打電話,問陳洪“你什么時候回來看看!”他表示,做了幾十年文化工作,能夠有機會深入到農村生活中,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也為今后的創作儲備了更多精神與生活資源:“農村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樣思想固化、封建落后,村民們是很容易溝通的,他們有非常強烈的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只要你認真做事,他們就會滿意。而村民們滿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p>

    守望鄉土,尋找一條回家的路

    作代會代表、湖南邵陽市作協副主席周偉是從鄉村成長起來的基層作家,也是忠實的鄉土文學書寫者。“我一直發自內心熱愛鄉土和人民,一直堅守并續寫著我的鄉村夢、中國夢,用自己樸實的文字傳遞來自鄉土的聲音,觸摸鄉村的小草、樹木、山川,抒寫故鄉、親人和大地?!彼f。

    近年來,他創作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鄉村書》《鄉間詞韻》《一個字的故鄉》《陽光下的味道》《大地清明》等,兒童文學作品集《一地陽光》《看見的日子》,小說集《白水點燈》,長篇小說《平安無事》,他說,“這些作品都是抒寫鄉村鄉民的,是農村土生土長的‘土貨’,帶著濃濃的鄉土味、人情味”。

    周偉先后在湘西南綏寧縣唐家坊鎮賴梅村、東山侗族鄉東山村參加駐村扶貧、鄉村振興工作,“走在鄉村振興第一線,感同身受到鄉村鄉民在新時代的巨大變化,為我的創作積累了最鮮活的第一手材料”。他以系列手記的形式創作了《他們,或薄涼的塵?!v村扶貧手記》,記錄在脫貧攻堅現場的親歷和鄉村的巨大變化,字里行間充盈著一種源于鄉村生活本身的魅力,別有一種真實性和代入感。他表示:“在作品中,我用卑微的生命照亮人性,以躬耕大地的堅守見證時代,反映百姓心聲,傳遞家國情懷,聚焦精準扶貧,思考鄉村命運。筆觸飽含人民情懷,清新自然,樸實溫情,觸摸生命,直抵靈魂,藝術地奏響新時代的最強音。”

    常年關注鄉村,周偉對鄉村有著深刻的認識和深厚的情感。他談道,當下鄉村正在蛻變與轉型,對于鄉土文學創作無疑是一個新的挑戰,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我依然會堅守自己的陣地,認識、認知當下的鄉村和所處的新時代,扎根人民,守望鄉土,深入生活,匯入洪流,在火熱的土地上孜孜不倦地躬耕,描繪新的時代。我更愿意在低處去尋找一條回家的道路,寫出鄉土的疼痛感和靈魂的居所,藝術地展現當下鄉村現實與精神困境,寫出時代和人性最為深刻的作品。在鄉村振興的號角聲中,我將以更堅定的信念、更豐沛的激情,為時代立傳,為鄉村賦神,為人民抒懷,寫出反映這個時代精、氣、神的作品?!?/p>

    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有追求、有本領的文藝工作者要提高閱讀生活的能力,不斷發覺更多代表時代精神的新現象新人物”,“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的藝術形象,為時代留下令人難忘的藝術經典”。優秀的文學作品,歸根結底就是要寫好人,塑造好人物形象,塑造出新的人物形象,從人性展開、回歸人性,從心靈出發、抵達心靈,努力寫出屬于我們這個時代新的《創業史》和《山鄉巨變》。

    鄉村振興,我們需要怎樣的文藝

    西海固,曾有“苦瘠甲天下”之名,曾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確定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不久前廣受好評的電視劇《山海情》也將西海固帶進更多人的視野。今日的西海固早已脫胎換骨,今非昔比,發生了翻天覆地、令人難以想象的變化。在西海固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時代進程中,文藝工作者一路同行,走在前列。

    “當去年年底西海固最后一個縣西吉完成脫貧攻堅驗收后,從此,這一地區撕去了‘苦瘠甲天下’的貧困標簽,轉入實施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中,作為地方的一名文藝工作的組織者、參與者,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文藝助推作用,我們義不容辭?!蔽拇鷷?,固原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楊風軍表示。

    過去黃沙漫天,荒山禿嶺,而今滿目綠意盈盈,好似塞外江南;過去靠驢馱人背去山溝取水或者接雨水度日,現在家家通了電、通了路、通了網、通了水,水龍頭一擰水就來了;過去住窯洞、土房,冬透風夏漏雨,斷壁殘垣,而今新農村的農民新居整齊亮麗,窗明幾凈。新生活撲面而來,人們喜上眉梢,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楊風軍說,西海固的歷史性巨變,豐富著我們的創作素材,苦難正在淡出我們的作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越來越多地成為我們的文藝表述。

    在西吉的一個普通村莊楊河村,有一所木蘭書院,經常有文友匯聚于此。今年7月,固原市文聯組織的“鄉村振興,我們需要怎樣的文學”主題座談會在這里舉行,固原作家共商助力鄉村振興中文學應該如何發揮作用。楊風軍認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豐富的過程,我們的作家一定要抓住機遇,沉下去,用心體驗,在火熱的實踐中發現鄉村之美、鄉村之魂,用我們手中的筆墨之細流,匯聚成高歌之江河,傳遞正能量,為新時代家園畫像。

    溫飽之后,是精神需求的提升,人們渴望文藝的春風吹遍西北大地。楊風軍組織畫家,走街串巷,為新農村美化村容村貌。每走到一處,都受到村民們的歡迎,為他們端來茶水。畫家們先和村民們交流:你們喜歡什么?再根據村民的喜好,以莊院墻壁為紙,提筆構思作畫,優美典雅的梅蘭竹菊“開”遍了街頭巷尾,又有禮義廉恥等傳統文化、解讀黨的富民政策等的作品。村民們圍在他們身邊,仔細看著一筆一畫的落下與抬起,不時豎起大拇指。有時天氣嚴寒,氣溫突降,墨和顏料凍結,鄉親們就從家里拿出酒來給他們調墨、調顏料。從此,走在村里,就是接受文化的熏陶。

    此外,楊風軍還帶領固原市文聯集中打造書香村落,在彭陽馮莊鄉馮莊村進行書畫進農家試驗,書寫勵志名言、治家格言等,捐贈給村委,統一裝裱后送到農戶家中,讓家家戶戶墨韻飄香。他們幫助村委會謀劃振興載體,激活內生動力。如評選致富能手、致富帶頭人等,利用農閑時間召開表彰會,送去自編的文藝節目,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消除鄉民聚眾賭博的惡習。村民們熱情高漲,利用農閑時間學習書法、繪畫,老年大學報名人數日增,他們說,“政策這么好,我們不能浪費時間!”

    這些年來,作為家鄉這片土地的忠實守護者,楊風軍也將創作的目光聚焦在家鄉的變化上,創作了《風景這邊獨好》系列散文,“風景這邊獨好”,也是他目睹西海固巨變后的由衷感嘆。他和好友、寧夏攝協副主席、固原攝協主席牛紅旗一起,工作之余長年累月行走于西海固,熟悉了西海固的每一條山川、每一處村莊街巷,用筆和鏡頭記錄下家鄉日新月異的面貌,為時代和人民而歌,為新時代偉大征程中的西海固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