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劉慶邦:煤礦文學跟上時代,煤礦作家大有可為
12月14日,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國煤礦作家協會主席劉慶邦第六次參加全國作代會。
記者:今年再次參加中國作家協會全國代表大會,算起來,您已經是一位名符其實的老代表了。
劉慶邦:我第一次參加中國作家協會全國代表大會是在第五屆時,算起來已經是第六次當代表了。
記者:您在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呢?
劉慶邦:習近平總書記這次向全國的文藝工作者和作家提出了五個方面的希望,希望我們心系民族復興偉業,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希望我們堅守人民立場,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希望我們堅持守正創新,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希望我們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希望我們堅持弘揚正道,在追求德藝雙馨中成就人生價值。這些話我聽得真切,記得也深,切入心扉。這些要求,也確實是每一個有擔當的作家需要做到的。
記者:那么,您能不能就感觸最深的一點談一談?
劉慶邦:這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到,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這句話對于創作來講,就是真理。我從走上創作之路開始,所有的作品都沒有離開過生活,沒有離開過人民。我的目光一直盯著我的生活,我的筆端一直瞄著我的生活。
記者:您的文學作品基本都沒有離開過煤礦。
劉慶邦:到目前為止,我寫的作品中,有四部長篇小說、十幾部中篇小說、一百多篇短篇小說,創作的內容與反映的生活、情感都沒有離開過煤炭行業。如果沒有對這些生活的了解,我也不會創作出這些作品。作家寫作和礦工挖煤實際上差不多。地下的煤分了很多層,需要一層一層往下挖。每一層都不一樣。可能你覺得已經沒有了,可是真要挖起來,說不定還能挖出來,質量也許會很高。
記者:文學界有人預言,說某一個題材寫來寫去就會枯竭,您這樣認為么?
劉慶邦:我認為不會。雖然一直在寫煤礦,但是我不會重復我自己。到目前為止,我覺得我寫得還不夠,尤其是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之后,我覺得還得繼續去了解人民的勞動,去感知他們的喜樂,去領悟他們的心聲,這樣才是把這次中國作家協會全國代表大會的精神變成作家的行動自覺。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到,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您覺得在這方面我們煤礦作家應該如何努力?
劉慶邦:我寫過一部中篇小說《神木》,后來拍成了電影,也就是明星王寶強的成名作《盲井》,這部電影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后來陸續得了20多個大獎。我覺得我們是通過文藝和文學作品,讓世界一點點了解中國的。我在這方面做出了一點有益的實踐和貢獻,已經在向世界講述中國的故事,我也希望年輕人能跟上來,把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和欣欣向榮的圖景用文學的方式傳播出去。習近平總書記在前幾天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一句話,我記得特別清楚。他說,“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想想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的煤炭產量是多少呢?全國的煤炭產量是3200多萬噸,現在一座現代化大型煤礦一年的產量就有千萬噸。拿去年來說,我國煤炭產量是39億多噸。中國現在的煤炭產量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00多倍。煤炭工業的進步為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我們的煤礦文學理應跟上時代的發展。只要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我覺得我們的煤礦作家大有可為。
記者:如今,我們的煤礦文學事業蒸蒸日上,您作為中國煤礦作家協會主席,對作家們有什么樣的期望呢?
劉慶邦:有的記者問我為什么一直在寫煤礦,我的回答很簡單,因為我熟悉什么就寫什么。魚要活,離不開水,這就是生活與創作的關系。我年輕的時候,在河南的一個煤礦工作生活了九年。在井下當過采煤工、掘進工、運輸工,好多工種都干過,所以,煤礦這個體系我熟悉,我怎么寫都不會離譜。你讓我去寫航天,去寫航海,我周圍沒有這些,我寫不了。為什么呢?不熟悉。所以說,我們各個行業的作家要立足本行業,寫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弘揚本行業的精神,讓更多的人來了解我們的行業,這便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記者:您是全國知名作家,本次又擔任行業系統代表團團長,您對來自其他行業的作家有什么樣的建議呢?
劉慶邦:勞動者最美。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石油也好,電力也好,鐵路也好,其實我們各個行業都非常重要,都值得大家認真書寫。你看行業系統代表團里有很多好作家,他們講中國的地質公園、中國的高鐵、中國的鋼鐵,這些行業在支撐著我們的國家,煤礦工人、石油工人、電力工人等都是要書寫的。我希望我們所有的文學工作者能聯動起來,共同書寫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