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談:追著時代的腳步奔跑
每每參加作代會,我的心中總有激情涌動。從上世紀80年代的第四次作代會開始,每一次作代會我都沒有缺席,算得上是一個“老代表”了。
每一次作代會,我們都能聽到黨中央的聲音,作家們心中就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大家一道總結過往,規劃未來,交流經驗,享受文學家庭大聚會的溫馨。每一次,都會收獲滿滿。
今天,我們中華民族正處在一個民族復興的偉大時代,文藝家的心隨著時代的脈搏跳動,文藝家的腳步追尋著時代的步伐而奔跑。上世紀90年代起,中國共產黨就調動一切力量幫助、支持、組織、帶領廣大貧困地區的鄉親脫貧致富。記得在1997年,當時的中共湖南省委就把貧困程度較深的湘西定為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派出16000多名干部走進全省4000多個特困村。有一天,當時的湖南省委主要負責同志把我找去,對我說:“這是又一次重大的社會變革,是我們黨帶領廣大貧困農民第二次翻身。你們作家應該投身到這場時代洪流中去。”于是我和水運憲、蔡測海結伴,歷時三個月,行程兩萬里,前后走訪了全省21個貧困縣、108個特困村。就是在這一次,我們認識了被人們譽為“扶貧司令”的湘西軍分區司令員彭楚政,記錄了他多年奔走山鄉、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感人事跡,寫出了長篇報告文學《大山的傾訴》,我們的心靈也在這次采訪中受到了洗禮。
有一天,在湘西的一個村寨,我看到一個青年在看一本沒了封面、卷了角的舊雜志,禁不住問他:“這么破的書,你們還在看?”他回答說:“沒有呀!這本書,還是我們村一個在長沙打工的人前年帶回來的。”我為此受到啟示,呼吁全國作家朋友援手,匯集了數萬冊圖書,在漣源一個貧困山村建起了“作家愛心書屋”。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精準扶貧的英明策略,使得脫貧攻堅的方向更明確、力度也更大了,脫貧的步伐便更快了。20多年的堅持,20多年的奮戰,我們國家消滅了絕對貧困,全國所有的貧困縣、貧困村全部摘帽。
在這樣激動人心的時候,我們三個當年采訪貧困村寨的作家一起商議,重訪當年走過的湘西的貧困村寨,看看那里的變化。后來終于有了合適的機會,湖南省最偏遠的龍山縣是作家蔡測海的故鄉,那里有一個火巖大峽谷,湘西最后一個土匪就是在這個峽谷的山洞里被抓到的。這塊土地因作家水運憲的電視連續劇《烏龍山剿匪記》的熱播而聲名大震,引來了遠遠近近的游客。在縣里開發全域旅游的熱潮中,當地決定將火巖大峽谷更名為烏龍山大峽谷,峽谷中的火巖村更名為烏龍山村。縣里決定舉行一個更名儀式,并聘請水運憲擔任烏龍山村名譽村主任,邀請我們三人和其他一些作家參加儀式并重訪這個現已脫貧致富的村寨。
我們興奮地踏上了這次重訪之路。這一路所見所聞讓我們驚嘆。入寨進村的路如此之好,不是水泥硬化,就是油沙鋪就。一棟棟嶄新的村舍農屋聳立在坡坡嶺嶺,幾乎每個村都建有漂亮氣派的文化中心、文化廣場。過去從州府吉首到龍山縣,汽車從沙石山道上要顛簸一整天,如今一條高速公路直達縣城,從吉首到這里只需要一個多小時的路程。過去從長沙來這里要在中途住一宿,現在乘高鐵來龍山只要兩個多小時。
幾天里,我們重訪了當年采訪過的水沙、惹巴拉、比耳等幾個村寨,變化真可以說是翻天覆地。比耳村以其特色產業臍橙著稱,全村1258人,人均年收入達3.7萬元;水沙的大棚蔬菜遠銷重慶、廣州;惹巴拉成了這方山地極具民族特色的游客的打卡地。最后,我們走進已經更名的烏龍山大峽谷,碰到了走進這個大峽谷的男男女女的游客。在烏龍山村更名儀式上,我忍不住動情地說:“如果說,今天烏龍山村是一位英俊的新郎的話,那么,我們的朋友水運憲,就是一位美麗的新娘。我們作為新娘的娘家人,是送新娘來完婚的!”
看到自己朋友的作品,在客觀上能如此助力鄉村振興,真為朋友感到榮幸。這次重走當年采訪過的貧困村,讓我強烈地感受到,我們這個國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斷向前奔跑,千千萬萬個山寨都在奔跑。回來以后,我寫了篇短文《奔跑的山寨》,抒發了自己此次重訪的感受。近兩三年間,我追尋著時代的步伐,奔走在祖國的山山嶺嶺間、村村寨寨里,記錄著這個偉大時代的步伐,寫下了一百篇記述鄉村山寨新貌的短小紀實散文。我追著時代奔跑,我為祖國放歌,我為自己生活在這個時代、生活在這個國家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