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兒童文學大視野的精彩呈現 ——評孟憲明新作《會飛的日子》
    來源:中華讀書報 | 海飛  2021年12月13日16:39

    《會飛的日子》,孟憲明著,大象出版社2021年10月,39.00元

    中國,丹麥;亞洲,歐洲;東方,西方。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膚色,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習俗,不同的節日……兩個六歲的女孩,一段美麗而又純真的跨國友誼! 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孟憲明的新作《會飛的日子》,用特立獨行的文學視角,用清新脫俗的文學構思,用親切甜美的文學故事,用充滿詩意的文學語言,難能可貴地以兒童文學這一溫馨的文學形態,生動而又精準地解讀了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人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心向往。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陳伯吹先生終身提倡“給小孩子寫大文學”,《會飛的日子》,是兒童文學大視野的精彩呈現,是寫給小孩子的一部大文學。

    精彩的國際大視野

    當前國際形勢下,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還在流行,全球化進程遭遇逆流,全球合作面臨嚴峻的挑戰。具體到中國,伴隨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國際社會對我們的關注前所未有,鼓掌、喝彩的有,觀望、不理解,甚至抹黑的也有。在這種情形下,文化的國際傳播,文明的互通、互鑒顯得尤為重要,尤為必要。

    作家孟憲明顯然具有這種大視野和對當下生活敏銳的把握,他把自己擅長的兒童文學放在了時代的大背景下創作,以他特有的觀察兒童和寫作的角度,在《會飛的日子》這部作品里講述了小主人公們的一個“大”故事。來自中國的六歲女孩兒悅悅,跟隨到丹麥學習的媽媽“伴讀”,媽媽為了學習的方便,我相信,也是媽媽刻意的安排,讓她在當地的森林幼兒園度過了三周的學習生活。悅悅語言不通,來丹麥前只會幾句老師在幼兒園教的英語問候語,而當地人使用丹麥語。語言不通,怎么交流? 怎么學習和生活? 這個“大”問題卻沒有難倒六歲的孩子。悅悅在這里很快交上了朋友,有了好朋友艾米——一個同齡,金發碧眼的丹麥女孩兒,并且很快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這讓我們看到,兒童的世界,語言不是交流的唯一工具和必要工具,心才是。那么,不同國度、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如果以兒童的視角和方式相互尊重、不設偏見、坦誠以待,是不是變得簡單、包容和美好呢?

    兒童是可以唱大戲的。兒童文學是可以唱具有國際大視野的大戲的。正因為兒童有水晶般透明、干凈的心靈,兒童心理的不設防,才有了交流的無礙,從而能夠得到真誠的友誼。孟憲明把它總結為“神性”,他曾講兒童文學的“深意”是寫人性中原本就有的光輝,“人生來具有一種神性,這種神性在孩子身上表現得最明顯”。這句話“一語道破天機”,他的兒童文學作品的高度和深度,源于他的天性和他的知性。

    精彩的文學大視野

    作家孟憲明在文化圈里有多重身份,他同時是影視編劇、民俗學家。他以影視劇本發力文壇,他創作的電影劇本、任編劇和文學統籌的影視作品等,早年多次榮獲國內、國際大獎;在學術領域,他自有建樹,有多部民俗學專著出版并獲獎。這么多榮譽加身,足以讓一個人有些驕氣,但我接觸到的他是一個“特殊”的人,純樸、有趣,且善談、細膩,見人如見其作品。《會飛的日子》凝練了孟憲明兒童文學創作的諸多特點,但又表現得集中而純粹,無論在內容、創作形式,還是藝術表現、出版形式上都是一部獨特的具有文學大視野的作品。

    獨特巧妙的故事結構。故事通過兩個來自不同國度的六歲女孩的相遇演繹了一段樸素、純潔的友情,通過兩個女孩互相在對方國家體驗年節——西方的圣誕節和中國的春節,呈現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交流的美好。從彼此陌生到好奇,從嘗試交往到彼此欣賞和熱愛,她們共同收獲了豐富的情感和體驗,而將這一切連在一起的,正是對方文化中的國際元素——丹麥的安徒生和中國的“功夫”。作者巧妙地抓住“幼兒園的樹”這一細節,展示了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一個是建在森林中的幼兒園,一個是幼兒園里有“森林”,這種差異各有特點,又有相同、相通之處,在兩個小女孩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求同存異”。這樣自然而巧妙的安排,讓一個小故事提出并回答了一個“大”問題!

    獨特巧妙的文學體例。全書十四章,用十四個問題構成了章節名,每一個問題都是六歲小人兒提出來的“天大的問題”。這“十四問”,很兒童,很天真,很別致,很精彩。僅看目錄已可“窺一斑而知全貌”,但又激發起讀者孩童般的好奇去正文中尋找答案。這本書另一個巧妙的安排,也是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插畫。這是一個大手筆! 在書的附錄“插圖作者”名單里,我看到有約五十位小朋友創作了一百多幅插畫,這些小作者分別來自丹麥的博恩瑟幼兒園和中國的河南省實驗幼兒園,小的只有三歲,最大的七歲。丹麥是最早同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之一,也是率先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北歐國家,兩國間的交往素以文化見長。這本書插畫的國際化運作同樣印證了這一點,也顯示出作者和出版社之間默契的合作和視野的開放性。這些插畫充滿童趣和想象,有些簡直是異想天開,“隨手”放在某一頁的一角,似不經意,又恰到好處,在閱讀的余光中給你驚喜,時不時還要停留幾分,仿佛帶你觸達了小主人公悅悅和艾米的真實世界!

    獨特巧妙的兒童性。這是一部俯下身子為兒童“代言”的非虛構小說,它完全以兒童的視角寫作,從章節名稱到插畫,從敘述語言、人物心理,到一景一物,無處不“童”化,處處是童話。在內容情節上,悅悅去丹麥是為尋找童話大師的足跡,是為尋找美人魚、丑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鄉;而艾米來中國是為約定,并帶著給悅悅創作的童話而來。在語言上,“悅悅”天性的爛漫、好奇、善良都滲透在她的話語里、表情里和心里,這個女孩兒鮮活得如同自己家的孩子和我們身邊的孩子! 在寫景上,他不僅把景物擬人化,而且把景物“童”化。他把一樹一木、一花一草都賦予童話的色彩,所有的物都活了起來。他寫飛機穿破金色的云霧“像無數只調皮的小手撩撥著晚霞中的湖水”,寫白云賽跑,寫夜晚的路燈“正努力地瞪起疲倦的眼睛”,寫路邊的樹叢“謙恭、安詳、友好,護送著每一個路過的行人”,寫下雨,每次都不一樣,但又都是一樣的如孩子般的歡快……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正是如此。

    精彩的詩意大視野

    悅悅的提問充滿了詩意的大視野。悅悅有問不完的問題,每一個問題都難“倒”了媽媽。“云彩有沒有家?”“我夢見安徒生了,安徒生會不會夢見我?”“風的家在哪里?”“中國的蒲公英是怎么來到丹麥的?”“泥土能發出多少聲音?”……除了每章提出的“大”問題,悅悅還有各種各樣的小問題,隨時隨地,腦子里都會蹦出問號:我會不會見到安徒生爺爺? 不用語言能不能說話? 天上的星星有幾顆? 為什么黃花朵要綠花苞抱呢? ……這些問題帶有無邊的想象,甚至哲理的思考,是只有“悅悅”才能問出來的“大”問題!

    爺爺的回答充滿了詩意的大視野。悅悅的問題難壞了媽媽,媽媽經常嫌她攪纏。盡管如此,問題還是不斷從她的小腦瓜里一個接一個蹦出來,并且成了他們家的“光榮傳統”。為什么呢? 因為她有一個愛回答她問題的爺爺。爺爺說:“悅悅有很多理不清的問題,她的每一個問題都增加了人間的麻煩!”爺爺還說:“地上的小人兒提了個天上的問題……”爺爺這么說著并耐心地回答了孫女的每一個問題。悅悅的爺爺了不起,他不直接回答孫女的問題,他講故事,講民間故事,故事講完了,悅悅聽得高興,答案不說也明白了,腦瓜里還充滿了想象。這是多么具有大詩意的回答!

    充滿了詩意的大視野兒歌。作為民俗學家的作家,孟憲明的作品里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講不完的民諺、民俗、民謠和民間傳說,并且從他的文字可以看出,他在努力保留傳統文化和方言。但在《會飛的日子》里,我又看到了不一樣的孟憲明——一個具有大視野的詩人的孟憲明。你看他的詩或者叫大詩意的兒歌,因為他是專門為兒童寫的:“讓雪飛起來的是風/讓風飛起來的是云/讓我飛起來的是你/讓你飛起來的是我的心。”“安徒生知道悅悅會來,很早的時候就做好了準備/他準備了大海,準備了飛翔的海鷗/他準備了云,準備了風,準備了無邊的雪花……”詩歌是兒童審美的啟蒙,這樣簡單但又充滿意境的兒童詩不妨多一點。

    當一個作家充滿想象的時候,語言便插上了翅膀;當童年充滿想象的時候,人生便插上了翅膀;當成年充滿想象的時候,思想便插上了翅膀。幾年前,我在《經典中國童話精品寶庫》的前言中寫到:童話無國界,但兒童有祖國。今天,我們越來越強調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能力,這句話還可以反過來說:兒童有祖國,但童話無國界。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用母國文化跨越國際交流的障礙,多“走出去”,用“小”眼睛多看一看“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