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李大釗的恩師與灤州起義
    來源:學習時報 | 陳十  2021年12月06日09:11
    關鍵詞:李大釗

    關于灤州起義,《灤縣志(1986—2003)》里有一段這樣的記載:“這里曾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震驚中外的辛亥灤州起義、張學良東北易幟等重大歷史事件均發生在灤州大地。”灤州起義有一個重要的領導者,他就是李大釗的老師——白雅雨烈士。

    1919年,李大釗再次在《五峰游記》中回想起恩師白雅雨:“到灤州車站……有一標在此起義,以眾寡不敵失敗,營長施從云、王金銘,參謀長白雅雨殉難,這是歷史上的紀念地。”

    李大釗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學堂,受到當時為學校史地教員的白雅雨的重要影響。白雅雨淵博的史地知識、鮮明的愛國主義思想深深影響著年輕的李大釗。白雅雨的諄諄教導,使得李大釗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對李大釗成長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有著重要的影響。

    1899年,白雅雨已經在地理學領域小有名氣,受上海南洋公學和澄衷學堂邀請擔任教習,在澄衷學堂,擔任了二十世紀對中國影響巨大的思想家胡適的早期啟蒙老師?,F存胡適最早的日記《澄衷學堂日記》中,就記載了他在一次學生社團的集會上聆聽白雅雨老師講“泰否”二字之義一事。在此期間,白雅雨結識了蔡元培、張相文、鈕永建等一批學術界大師,并與當時從事革命活動的章太炎、鄒容、章士釗等人成了莫逆之交。在民主革命的影響下,白雅雨立志以“地理學救國”,成為當時最為著名的愛國學者。

    清朝末年,中國內憂外患交集,社會動蕩,民不聊生,有志之士紛紛而起,上下探索救國救民之路。光緒三十年(1904年),白雅雨參加蔡元培等建立的反清組織光復會,次年又隨光復會并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積極從事有組織的反清革命活動。

    1908年深秋,列強入侵,中國大地風雨飄搖,白雅雨應北洋女子師范、北洋法政學堂的邀請,攜家眷來到天津,繼續從事地理學的教學和研究。到達津門后,他目睹了清政府的腐敗和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感受到民眾蒼生的水深火熱。白雅雨以振興中華民族為己任,從團結和聯系地學工作者入手,通過教育和提高民眾的地理學知識以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他上下奔走,特邀當時北洋女子學堂校長張相文等發起,于1909年9月27日(清宣統元年八月選舉),創立了劃時代意義的“中國地學會”,推舉張相文為會長,而白雅雨擔任了學會中最為重要的編輯部長,于1910年1月,主編并出版《地學雜志》,前18期都是由白雅雨為主編輯的,第一卷中載有《中國地學會啟事》和《中國地學會簡章》。啟事通篇強調抗擊帝國主義的侵略,為了拯救中國,必須研究中國地理科學。后來的許多文章通過對祖國地理、山川、河流、礦藏的介紹,揭露了清政府腐敗無能、喪權辱國的罪行,并生動地通過邊界線不平等條約的交涉事件繪制祖國固有的地圖,揭露了帝國主義肢解、瓜分我國疆土的無恥行徑。文章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激發了許許多多愛國志士的革命熱情。

    1910年底,天津愛國學生以北洋法政學堂為首,以間島問題為由,罷課集會游行,要求清政府迅速召開國會,實行憲政。此時的白雅雨已經深刻認識了清廷的腐敗和虛偽,他勸阻學生向清政府請愿,認為向清政府請愿是“與虎謀皮,無濟于事”,已堅定了革命的信念。次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全國深受影響。白雅雨振臂高呼,京、津之地是“清室之根本”,他主張組織發動京、津起義,以徹底動搖“清室之根本”,達到推翻清政府反動統治的目的。他以組織紅十字會天津分會的名義,聚眾演說,宣講革命道理。紅十字會天津分會作為革命外圍組織,擬赴戰地服務。11月,白雅雨在天津法租界的生昌酒樓與李大釗、凌鉞等人組織建立了天津共和會,首批會員20多人,白雅雨擔任會長,負責具體的領導工作。天津共和會成立后的革命目標主要是聯絡北京附近的革命團體進行武裝暴動,最為重要的則是策動灤州的清朝新軍起義,進而攻取北京、天津。此時的白雅雨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讓妻子攜帶獨子回江蘇南通老家生活,臨行前又將致滬軍都督鈕永建的密函縫入兒子內衣夾層內,一是吩咐后事,二是希望革命軍能從海路北上,直取京師。

    清宣統三年十一月初,北方已是天寒地凍,但革命起義卻進入了倒計時。白雅雨從天津出發,經坨子頭,向敢死隊長凌鉞了解敵情,由凌鉞等陪同,當晚拜會灤州警察所長張注東,并找到灤州知州朱佑葆。白雅雨當即宣布革命立場,做通朱佑葆的工作,計劃在灤州宣布起義獨立,以灤州衙署為北方革命軍政府,凡各稅款交軍政府以充軍需。朱佑葆平日政聲素好,深明大義,當即派員將鹽務局灤州第三區征收局的賬冊和現款交給白雅雨。白雅雨等攜款交由王金銘和施從云,雙方商定了起義的細節。

    白雅雨馬不停蹄,迅速回到天津。北方革命協會在法租界召集各革命團體代表會議,白雅雨通報了灤州清軍七十九標及革命黨人準備起義情況即又孤身奔赴灤州。次日是1912年的元旦。這一天,灤州起義爆發,北方軍政府成立,宣布獨立。白雅雨代表同盟會授予王金銘大都督印,授予施從云總司令旗。白雅雨親任參謀長,隨后,策劃西進,打算攻取天津和北京,完成革命大業。灤州起義的消息極大震動了京津。袁世凱急調第三鎮統制曹錕配合通永鎮總兵王懷慶領兵趕往鎮壓。白雅雨見事不濟,指揮部下突圍,約以到天津再謀大業,但不幸在古冶被敵軍俘獲。白雅雨大義凜然,坦然宣告:“我,灤州革命軍參謀長白雅雨,何必刺刺不休!”面對清兵,他大聲疾呼:“同胞們,共和大好,若果是男子漢,應當為共和而戰!”王懷慶急令立即處死,喝白雅雨下跪。白雅雨厲聲斥罵:“此身可裂,此膝不可屈,殺就殺吧,為何要加侮辱?”

    白雅雨被害后,他的親友和學生以天津紅十字會的名義去開平收殮遺體,運回天津。烈士就義后,白雅雨生前執教的北洋法政學堂、北洋女子師范以及烈士的家鄉江蘇南通,先后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活動。馮玉祥將軍是灤州起義的初期參與者,在他的倡議下,為灤州起義的烈士在北京和山東泰山建造了紀念碑。

    1912年9月,白雅雨烈士的靈柩安葬在家鄉江蘇南通狼山大觀臺東側松柏環抱的山腰間。烈士之墓背靠青山,面對奔流不息的滾滾長江。墓碑上蒼勁有力的“白雅雨烈士之墓”七個大字為清末狀元張謇手書。墓碑旁的一塊方方正正的石頭上則刻著白雅雨烈士的絕命詩,雖歷經百年,但字跡仍然清晰。狼山現已成為全國知名的風景區,游人如織,但每到此處,讀到這首絕命詩,依然會令人動容:

    慷慨赴死易 從容就義難

    革命當流血 成功總在天

    身同草木朽 魂隨日月旋

    耿耿此心志 仰望白云間

    悠悠我心憂 蒼天不見憐

    希望后起者 同志氣相連

    此身雖死了 千古美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