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你眼里的浩瀚星辰就是我們的”
    來源:文藝報 | 王 毅  王亞平  2021年11月26日08:20
    關鍵詞:航天 王亞平

    王毅(左)與王亞平

     

    王亞平出征前在朋友圈留言“出差半年”,好多人點贊評論,表達鼓勵與期待,那也代表著所有中國人的激動心情。平常人走進航天員的日常,會形容航天員的工作生活像極了“高三生活”,因為此時大多數人經過多年學習,即將通過高考對自己學習生涯進行一次檢驗。同樣,當代航天員的生活,就是重復幾點幾線與不斷迎接新的挑戰,這一切都需要勇氣和毅力。2021年11月7日,王亞平已經在太空完成了出艙任務,她眼里的浩瀚星辰就是我們的。讓我們跟隨軍旅作家王毅走近王亞平,聽聽她的心聲。

    王 毅:我們常說,中國夢,強軍夢,我的夢。你最初的夢想是什么?

    王亞平:我的夢想,剛開始是飛行夢,后來是航天夢。我23歲時,第一次在電視上看見楊利偉飛向太空,那一刻,我就夢想當航天員。那時我剛畢業不久,當的是運輸機飛行員。我想,我們有了男航天員,我們也會有女航天員。沒想到10年后,我自己作為一名女航天員出征太空。回首這段經歷,慶幸自己身處一個偉大的新時代,也挺感慨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探索,成就了中國航天如今的輝煌。

    王 毅:成為一名飛行員,特別是成為一名航天員,肯定要吃很多苦,你是怎么挺過來的?

    王亞平:從17歲報考長春空軍飛行學院開始,兩件事始終與我形影不離:一是緊張繁重的專業課學習,二是不為常人所知的嚴酷訓練。我們是中國第七批女飛行員,記得第一次跳傘的時候,同學們都毫不猶豫地跳下去了,我是第四個跳的,第一次跳還沒來得及害怕就過去了,第二次時反而感覺特別害怕。那天跳完了之后,同學們坐在回去的車上,一起唱起《真心英雄》,唱得一個個淚流滿面。

    王 毅:我丈夫也是一名飛行員,飛直升機,轉業好多年了。作為飛行員家屬,我素來對飛行員有一種天然崇敬和親近。你能飛幾種機型?

    王亞平:4種。

    王 毅:太了不起了!大家都說你是個要強的女孩子、喜歡挑戰的女孩子。記得你是2010年才加入航天員隊伍,在短短3年的時間里就飛上太空,你是怎么做到的?

    王亞平:人生本來就是在一次次的挑戰過程當中,不斷地成長,不斷地成熟。當航天員的確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尤其是對于女性而言。太空不會因為你是女性就改變它的環境,也不會因為女性到來而降低它的門檻,所以女航天員平時的訓練內容、訓練強度、訓練方法和男航天員基本是一樣的。

    王 毅:沒有鐵一般的信念和毅力,肯定成不了航天員的。

    王亞平:可以這樣說。我當時的信念是,只有堅持,只有不斷地挑戰,才能觸摸得到宇宙中的星辰。從飛行員選拔到航天員,生活和我之前預想的很不一樣。航天員的生活單純而又規律,不僅僅要學習海量的知識,還要進行一些極具挑戰性的航天環境適應性訓練,接收近乎苛刻的零失誤、零差錯的考核,要求全身心地投入,不能出現任何的走神。那幾年間是數千小時的刻苦訓練。在八大類幾十個訓練科目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離心機訓練,航天員要承受8個G值的過載,需要非常強大的意志力才能熬過去。另外,失重環境下,人很容易患上“空間運動病”,類似于在地面上的暈車、暈船。

    王 毅:暈車的感受我體會過,我在原成都軍區當記者,去青藏高原采訪,一路上吐得昏天黑地,幸好只有幾天。而你一訓練就是幾年。

    王亞平:緊張的學習訓練幾乎占據了我所有的時間,3年間我僅僅外出過兩三次。男航天員能夠完成的飛行任務,女航天員也同樣能夠圓滿地完成。就是這3年,我實現了飛行員向航天員的成功轉型,掌握了飛行任務中所需要掌握的各種知識、技能,同時和聶海勝、張曉光兩位師兄之間達成了高度的默契。因為乘組之間長時間在一起工作,對航天員之間的相容性、配合度要求都非常高,因此默契配合也特別重要。

    王 毅:你們是怎么訓練這種默契的?

    王亞平:這種默契是從生活、工作、訓練中一點點培養起來的。我們生活、工作、訓練在一起,平時交流很多,才達到這種默契。記得有一次心理測試,我們3人配合堪稱天衣無縫。

    王 毅:是怎么做心理測試的?

    王亞平:畫一幅畫,3個人集體完成輪流畫,一個人畫時隨時被打斷,另一個人接著畫,中間不能有任何交流,你又要知道別人的想法,幾輪下來,得畫出一幅完美和諧的畫。舉個簡單的例子,張曉光師兄有一次想畫條鐵路,畫了兩條平行線的時候被老師打斷了。我上去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橫線全畫上了,但是畫得太不像鐵路,等整幅畫完成之后我問了一下聶海勝:“師兄,你知道我們畫的是什么嗎?”他當時想都沒想就說:“鐵路吧。”這種默契度還是很高的。

    王 毅:挺有意思的。人們看到的是你贏得了無數榮譽與掌聲,背后的疲憊和淚水只有你自己能體會。現在回過頭來,怎么看這一段經歷?

    王亞平:航天員大隊有句話:“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有擁有過,就不知其中的真諦。”只有經歷過百煉成鋼的人,才能深刻地體會這句話。

    王 毅:人們對你印象最深的,恐怕要算“天宮一號”上那場精彩的“太空物理課”了,尤其是孩子們。當時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王亞平:那次太空授課是一次科普教育活動,目的就是為了激發青少年對美妙太空的向往、對科學探索的熱情,因此我們前期做了大量的準備,比如教具的準備、教學內容的準備、授課方法的準備,甚至包括對課堂教學心理知識的了解。我們針對同學們在課堂上已經掌握的相關常識,挑選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小實驗,在太空里能達到最好的演示效果。上課時,8萬所學校的6000多萬名中小學生同步收看了直播。我在兩位師兄的幫助下,在失重狀態下順利完成了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5個基礎物理實驗。后來,我收到了很多孩子的來信,他們紛紛說也要當航天員。現在回想起來,那種親手為孩子們播種航天夢想、開啟追夢旅程的感覺真是太棒了。

    王 毅:以后還會重返太空嗎?

    王亞平:從太空回來后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訓練,這幾年一直在備戰空間站任務,隨時準備重返太空。作為航天員,在太空中,天宮是家,祖國是夢;在地面上,祖國是家,太空是夢。我們航天人矢志不渝的使命,是隨時聽從召喚,隨時準備出征,為實現我國航天強國夢貢獻力量。

    王 毅:空間站任務都怎么備戰?

    王亞平:在未來的空間站任務中,航天員的在軌運行時間更長,要求更高。因此必須堅持開展常態化訓練,保持最佳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態。針對未來的空間站任務,還要學習空間站基礎知識,開展艙外服訓練、水下訓練等一些針對性更強的科目。

    王 毅:你是中國女性的杰出代表,又是女軍人的杰出代表。你的夢想就是我們中國女性的夢想,也是全世界女性的夢想。期待你再次飛向太空的一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