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講好中國故事 出新出彩打造嶺南精品 ——廣東省作家協會五年工作綜述
2020年12月15日,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指導,廣東省作協、廣東省出版集團聯合主辦的重大主題創作《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新書發布會在廣州舉行。圖為該書部分作者合影
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以來,廣東省作家協會在中國作協的指導和中共廣東省委、省政府及省委宣傳部的領導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主動作為、守正創新,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踐行初心使命,在抗擊疫情大戰大考中彰顯責任擔當,團結引領廣大作家凝聚共識力量,在打造精品力作中努力出新出彩,加快推進廣東文學事業高質量發展,開創了全省文學工作新局面。
一、引領文心向黨,以黨的理論“固本強基”
切實增強文學工作政治性,引領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全面融入、主動作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一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省文學界持續開展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教育實踐,先后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組織“三個一”,即“讀一本好書”、組織“一次大討論”、組織“一次深調研”活動,舉行省作協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機關青年作家青年干部座談會、青年作家和青年干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報告會等,積極引導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在深學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堅定“主心骨”、把準“定盤星”。二是抓好會員作家大輪訓。自主編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學習資料,供機關黨員干部和文學培訓班、職稱評審繼續教育培訓班的學員使用。舉辦全省市、縣(區、鎮)文學組織負責人學習十九大精神專題培訓班、廣東重點作家、青年作家、網絡作家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培訓班、省作協新會員培訓班等,引導廣大作家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創作方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維護和發展了全省文學界團結向上的良好形勢。
二、聚焦主責主業,以頂層設計“謀篇布局”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創作更多優秀作品作為中心環節,把打造新時代嶺南文學代表作作為工作重點,形成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文學創作管理機制。全面布局精品創作。先后召開了廣東文學攀高峰重大選題論證會、全省長篇小說創作推進會、全省長篇報告文學創作推進會、全省兒童文學創作座談會、全省新時代鄉村題材創作會議、廣東省青年作家創作會議、粵港澳大灣區兒童文學作家座談會、粵港澳大灣區兒童文學高峰論壇,研究、部署全省重點題材文學創作,形成“策劃一批、創作一批、儲備一批”的梯次推進格局。大力扶持重點選題。先后確定廣東文學攀高峰重大選題、2019年度廣東重大現實與歷史題材、2020年廣東重大現實題材和紅色題材、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精品創作選題、廣東省青年作家創作資金扶持選題等共計71個,由廣東省作協與作家簽約,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加強創作激勵引導。突出精品導向、嚴格評獎標準、規范評獎程序,切實發揮評獎對文學精品創作的引導、示范和激勵作用。先后組織了第三屆、第四屆廣東文藝終身成就獎,第三屆、第四屆廣東省德藝雙馨中青年作家文藝家,廣東省有為文學獎“大瀝杯”小說獎、“有為杯” 報告文學獎、“九江龍”散文獎等評選活動。廣東作家積極參加全國各類文學評獎活動,贏得了榮譽。主要包括曾平標報告文學《中國橋——港珠澳大橋圓夢之路》獲中宣部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特別獎;馮娜詩集《無數燈火選中的夜》獲第十二屆(2016—2019)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胡永紅小說《上學謠》、吳巖科幻文學《中國軌道號》獲第十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鄧一光長篇小說《人,或所有的士兵》入選第四屆長篇小說年度金榜(2019)作品一批優秀作家作品分別獲中國文藝評論獎、馮牧文學獎、人民文學獎、《小說選刊》年度大獎、《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民族文學》年度獎、百花文學獎、山花文學雙年獎、花城文學獎、冰心散文獎、徐遲報告文學獎、中國傳記文學獎、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獎、《兒童文學》金近獎等。
三、肩負神圣使命,以精品力作“凝魂聚魄”
圍繞黨中央和廣東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策劃重要專題創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講好中國故事、時代故事、廣東故事,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發揮文學引領風尚、催人奮進的獨特作用。組織抗疫創作。開展“以筆為援,抗擊疫情”主題文學活動,以“點對點”形式組織多位重點作家采寫抗擊疫情題材重點作品,積極采寫疫情防控一線感人故事、先進事跡。張培忠、許鋒聯合采寫報告文學《千里馳援》發表于2020年3月2日《人民日報》,是全國第一篇反映各地區醫療隊馳援湖北的報告文學,被全國20多家媒體轉載。熊育群采寫長篇報告文學《鐘南山:蒼生在上》在《收獲》雜志長篇專號2020春卷頭條首發并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全省會員作家創作抗疫題材作品超過一萬篇(首),廣東省作協結集出版了抗疫作品集《千里馳援》(上、下冊)。組織改革開放題材創作。2019年9月,舉行“改革開放再出發”作家深扎創作啟動儀式,由廣東省作協與首批深扎作家楊黎光、陳繼明、熊育群、吳君、丁燕、王哲珠簽約,作家深扎創作周期為三年。陳繼明長篇小說《平安批》、吳君長篇小說《曬米人家》分別在2021年第1期、第5期《人民文學》發表。組織小康建設主題創作。自2019年11月起,廣東省作協組織由張培忠擔任總撰稿,由喻季欣、黎衡、姚中才、何龍、劉鑒、陳啟文、盛慧、李焱鑫、曾平標、王威廉、陳楓等12名重點作家歷時一年聯合攻關、集體創作《奮斗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四卷,100萬字),于2020年11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被譽為“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史志式紀錄小康工程的鴻篇巨作”。此外,全省作家還創作了一大批反映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優秀之作。
四、堅持多措并舉,以人才規律打造“文學粵軍”
圍繞建設文學創作、文學研究、文學服務三支隊伍,培育有特色、有實力的作家群體和文學評論隊伍,建設有擔當、有作為的文學服務隊伍,鍥而不舍打造“文學粵軍”。文學創作方面,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兒童文學、網絡文學、影視文學、文學評論等文學門類各打造30名主力軍方陣;抓好“改革開放再出發”深扎活動,以掛職蹲點鍛煉為抓手,鍛造精銳之師;在全省遴選新銳作家,打造青年作家百人方陣,邀請全國知名作家評論家或名刊名編作為導師對青年作家進行結對指導;著力扶持網絡文學有實力、有積累的阿菩、玄雨等“頭部作者”,加快形成網絡文學創作第一梯隊;推薦楊克、王十月、熊育群、魏微入選廣東特支計劃“宣傳思想文化領軍人才”名單,推薦鄭小瓊、王威廉、陳培浩、李德南、皮佳佳、盛慧入選廣東特支計劃“青年文化英才”名單,推薦熊育群入選中央宣傳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文學研究方面,積極組織文學評論家跟蹤研究評析當代作家作品及文學思潮和現象,旗幟鮮明地回應當代文學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組織了100多名作家作品研討會;高度重視老一輩作家文學創作回顧研究與宣傳,組織了廣東文學名家系列學術研討會;聘定全省10位著名文學評論家為廣東省作協首屆簽約文學評論家,著力從整體上打造骨干文學評論隊伍,提升“粵派批評”影響力;創辦《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雜志,努力將刊物辦成新時代中國文學理論創新、觀念變革的最前沿,致力于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新高地;聯合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暨南大學創辦中國報告文學研究院,整合國內外資源,打造一流的報告文學創作和研究基地;推出《廣東文學藍皮書(2020)》;啟動編撰《廣東文學通史》等。文學服務方面,針對作協機關干部隊伍存在的“五不”現象,實行“五抓”,做到五管齊下,著力加強機關干部隊伍建設,不斷提高作協機關服務作家、服務基層的能力。
五、倡導守正創新,以靈活方式探索網文“廣東方案”
通過加強組織建設、凝聚創作人才、努力搭建平臺,建立完善符合網絡文學發展規律的管理、創新、發展機制,為繁榮網絡文學創作積極探索“廣東方案”。構建網絡作家聯系網絡。加強廣東省網絡作家協會建設,積極延伸聯系手臂,實行網絡寫作者“自治”“自律”“自約”。廣東網絡作家協會發展會員共計607人,還推薦了20名網絡作家加入廣東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會。搭建網絡作家學習交流平臺。每年至少舉辦一期廣東網絡作家創作研修班,網絡文學創作培訓工作形成常態。成功承辦了第二屆中國網絡文學論壇。舉辦了廣東網絡文學“金盤工程”峰會等活動。拓展網絡文學創作與創意開發對接鏈條。與全國14家有影響力的大型文學網站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南海創辦了“廣東網絡文學基地”,與珠江電影集團、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廣東省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國藝影視城簽署了五方合作共建基地協議,嘗試打造網絡文學創作與影視產業轉化的新高地。聯合閱文集團舉辦了“網絡正能量”小說征文大賽等。一系列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入選中國作協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國家新聞出版署和中國作家協會聯合發布的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推介篇目。
六、站穩人民立場,以特色服務抓好“文學惠民”
把采訪創作、錘煉品格與服務基層群眾有機結合起來,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學惠民活動,在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作出積極貢獻?!吧钊肷睢毙纬蓹C制。因地制宜、精心策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先后組織開展了“海上絲綢之路”文學采風團走進粵西活動、“迎接黨的十九大暨紀念建軍90周年”主題在粵采訪活動等,聯合內蒙古作協開展了“結對子”文學交流系列活動。加強文學培訓服務。組織廣東省青年作家創作培訓班、廣東省中青年詩人暨評論家高研班、廣東(肇慶)長篇小說創作高級研修班、全省兒童文學作家、青少年閱讀及寫作指導老師培訓班、廣東(中山)散文創作研修班等。組織文學惠民活動。建設公益性文學場所“嶺南文學空間”,策劃組織“面向社會、走向大眾”系列文學活動。開展“文學進校園”“詩歌進工廠”系列文學普及活動、“紅色文學輕騎兵”文學惠民活動等。
七、發揮地緣優勢,以多種渠道推動文學“走出去”
充分發揮文學在增強地區文化軟實力中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積極開啟對外文學交流活動,不斷提升廣東文學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掀開廣東文學“走出去”新篇章。因地制宜開展主場活動。2018年率先在全國文學界組織以“海絲”為主題的文學論壇活動,舉辦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學發展論壇,提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文學合作發展倡議書》。揚帆起航組團參團“走出去”。先后組織廣東作家代表團赴摩洛哥、約旦、匈牙利等國家和地區開展了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文學交流活動。接待了尼泊爾等國家作家代表團。多名廣東作家分別參加了世界華文文學大會、國際寫作營等文學活動,進一步增強了與國外文學界的交流。加強文學譯介工作借船出海。一方面,主動策劃,集中向海外推介廣東文學優秀作家作品。自2017年起,實施廣東文學“走出去”的戰略性工程——“當代中國廣東文學譯叢”,遴選一批講述廣東改革開放故事、展現廣東社會變化的優秀文學作品在國外翻譯出版。另一方面,發揮作家自主能動性,積極向海外輸出個人作品集。
八、加強統籌謀劃,以改革協作建設“溫馨之家”
認真貫徹黨中央關于深化群團改革的決策部署,加快推進組織體制、運行機制、服務方式改革,切實轉變職能、增強組織活力,確保在重要方面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進展,努力建設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的“溫馨之家”??茖W謀劃發展藍圖。先后實施廣東文學攀登高峰戰略、廣東文學“異軍突起”戰略。制定《廣東文學創作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穩妥推進廣東文學館建設,擬于2023年竣工。不斷深化作協改革。落實《廣東省作協深化改革方案》,調整優化機關黨委(人事部),設立了社會聯絡部;加快推進廣東文學院改革步伐。多措并舉破解基層作協“三無”“四不”等難題,努力打通基層作協“最后一公里”。強化黨管意識形態主體責任,把導向管理要求落實到《作品》《少男少女》《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評論》雜志及公眾號、《廣東文壇》報、廣東作家網、廣東省作協公眾號工作各個環節。團體會員在原有公安、司法、稅務、鐵路分會基礎上,拓展成立了廣東省作協青年產業工人分會、殘聯分會。創新服務會員作家手段,開設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動態服務與應用系統,實現信息化服務升級。截至2021年7月底,全省共有中國作協會員658人,省作協會員4148人,各地級以上市作協、廣東省作家協會各分會會員人數10983人,廣東省小作家協會會員3389人。積極構建“小作協、大協作”工作格局。由廣東省作協發起,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聯盟,主辦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周”活動。在全國首創成立了“1+3廣東兒童文學大聯盟”,即省作協+作家、出版機構、學校。聯合省出版集團在北京舉行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筆會啟動儀式暨《花城》創刊40周年座談會。聯合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聯、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舉辦了廣州國際文學周暨粵港澳大灣區文學盛典,承辦了“中國少數民族文學之星”叢書推介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