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談鳳霞:與時俱進的現實關懷和創作風尚 ——2020年江蘇兒童文學創作綜述
    來源:江蘇文學(微信公眾號) | 談鳳霞  2021年09月06日23:26

    2020年,江蘇兒童文學作品在各種評獎中“花團錦簇”,如:黃蓓佳的《奔跑的岱二牛》、楊筱艷的《荊棘叢中的微笑:小叢》獲第七屆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第七屆江蘇紫金山文學獎中的兒童文學獎頒給了五部兒童小說,包括祁智的《沿線》、章紅的《白色的大鳥》、曹文芳的《牧鶴女孩》、荊歌的《詩巷不憂傷》、馬昇嘉的《班上來了“蒙面客”》,韓青辰的《因為爸爸》獲榮譽獎;在第十屆金陵文學獎中,黃蓓佳等多位兒童文學作家獲榮譽獎,章紅的長篇小說《唐栗子和他的同學們》、祁智的短篇小說《大魚》、韓開春的散文集《與獸為鄰》分獲兒童文學大獎、佳作獎和優秀獎;趙菱的《我的老師乘詩而來》獲得首屆“長江杯”中國現實主義原創兒童文學一等獎;許敏球的《1937少年的征途》、沈習武的《小塘主》獲第三屆“青銅葵花兒童小說獎”;儲成劍的《少年將要遠行》獲第二屆曹文軒兒童文學獎;趙菱的散文集《紅蜻蜓,我的紅蜻蜓》、曹文芳撰文的繪本《我們都是朋友》獲冰心圖書獎;龔房芳童話《星星鹿》、蘇梅的詩歌《漏了(組詩)》獲首屆謝璞兒童文學獎;嵇紹波的《在一本書里耕耘》獲金近兒童文學獎;等等。此外,一些沒有參與評獎或未獲獎的“花果”也呈現了各自安靜生長的姿態,亦有其用心醞釀的獨特芬芳。

    一、現實主義小說對戰爭歷史與社會主潮的聚焦

    在這個敘事時代,兒童小說——尤其是現實主義的長篇小說是每年最為豐富的收獲,本年度有兩類題材的創作尤為突出:一是關于抗日戰爭的歷史題材,一是關于新農村的現實題材。

    自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和反法西斯戰爭70周年以來,抗戰題材小說頻繁出現,本年度有三位江蘇作家出版了以南京大屠殺為歷史背景的長篇兒童小說:楊筱艷的《荊棘叢中的微笑:小叢》、許敏球的《1937少年的征途》和賴爾的《女兵安妮》。這一大屠殺歷史因為過于沉重,中國當代的兒童文學鮮有涉獵。《小叢》故事發生的地點主要是戰火中的南京與重慶,從大屠殺前夕的南京寫起,之后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小叢一家逃難到重慶的經歷和學徒沈旭生留在南京的經歷相互交織,到抗戰勝利之后重又在南京匯合。小說通過小叢、虎子、沈旭生等孩子的視角來見證南京大屠殺、難民大逃亡、重慶大轟炸等重大歷史事件。作者以單純的兒童視角去見證那充滿苦難的歲月,同時也將人間的溫情、人性的光芒和純真的童心閃耀其中。作者用豐富的文學性細節去生動地展現歷史,也歌頌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1937少年的征途》以抗戰時期南京淪陷為背景,采用少年洛桐第一人稱的受限視角進行敘事,從對戰前的安寧生活的悉心描摹轉至對戰爭災難的沉痛刻畫,以兩個相依為命的少年一路流亡的遭遇來見證和撻伐日軍侵略的罪行,謳歌中國軍民的舍身為國的氣概,也表現了少年在戰火導致的家破人亡和顛沛流離中的愛恨情仇和性格成長。故事中融入了中央大學動物西遷的史實,將虛構的少年逃亡征途和這一歷史事件結合,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感和厚重感。《女兵安妮》從一個外國女孩安妮的視角描寫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的罪行和她的抗爭。作品剖析戰爭給兒童造成的心理創傷,揭示戰爭的殘酷與人性的閃光,塑造了國際戰士形象,弘揚反侵略的革命精神,譜寫了一曲黨領導下中華兒女與國際友人前赴后繼、并肩為世界反法西斯而戰的英雄贊歌。對于南京大屠殺等重大歷史事件題材的寫作嘗試,是中國當代兒童文學戰爭書寫中的重要創造。

    現實題材中逐漸蔚然成風的是具有時代氣息的新農村書寫。黃蓓佳的《奔跑的岱二牛》突破了她以往的創作路子,汪政指出:“她忠實于生活,在更廣闊的視野中觀察中國農村的變化與農村兒童生活,給出了另一種文學表達。” 小說以社會轉型和江南新農村建設為時代背景,以農村少年岱二牛撿到來紅草壩村的游客丟失的手機后去歸還失主的事件為線索,他在鄉村和城市間奔走,由此聯結起各色人等和各自的生活,展現了真實而豐富的新農村風貌,也涉及城鄉文化的碰撞和沖突,思考鄉村秩序和精神的重建問題。小說以幽默詼諧的筆調描繪了兒童生活于其中的成人世界,節奏明快而筆力深厚。《少年將要遠行》是儲成劍第一部兒童文學作品,以江蘇海安李堡為故事發生地講述改革開放浪潮中鄉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從少年視角呈現改革開放的時代語境和社會生活的嬗變,也以深細的筆致呈現里下河地區鮮明的地域風景、民風民俗和鄉村日常生活中的溫情,富有濃郁的鄉土文化韻味。吳義勤認為“此作品的豐富性超越了兒童文學本身的意義,還具有社會學與文化學的意義”。王巨成的《幸福像花開》著眼于“脫貧攻堅”的時代主題,塑造了一個“扶貧爸爸”的形象,創作目的在于讓孩子們“去了解他們的父輩、祖輩已經做過的以及正在做著的事,中國人的精神需要他們去傳承,需要他們去發揚光大”。余今的第一部長篇兒童小說《上馬鎮的夏天》是展現農村現實風貌和少年心理成長的日記體長篇小說,對于主人公情感的轉變處理得自然熨帖,并通過少年視角呈現大學生投身農村建設及新農村蓬勃發展的時代成就。

    反映時代風貌的另一類新題材關于海軍及其家庭。趙菱的《乘風破浪的男孩》講述十歲男孩秦海心的成長,他被海軍爸爸要求參加嚴格的水上帆船訓練,在拼盡全力的帆船競賽中成長為賽場上和生活中的強者,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海軍父母對大海的熱愛、對祖國人民的忠誠守護和奉獻精神。南通作家張劍彬的《爺爺的螺號》塑造了護航軍人的兒子浩浩及其家人堅定果敢、孝老愛親的形象,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護航軍人及其家人致敬,也從側面反映國家振興鄉村經濟、改善海洋生態環境的方針,貼合當下主旋律。涉及地域和民族文化題材的小說有趙菱的《梨園明月》和鄒凡凡“奇域筆記”系列中的第8本《羊皮紙地圖》。前者描繪河南孩子對豫劇的熱情和努力,用清新活潑的語言多角度反映新時代的鄉村精神和鄉村兒童的生活、情感與夢想,藝術上追求中國韻味。《羊皮紙地圖》沿襲了此系列“文化加懸念”的范式,巴黎少年維克多和中國少年在絲路古道上揭開地圖上的秘密,發現那些來自東西方相遇且相知的人們留下的印記。此外,鄒凡凡繼續出版“寫給孩子的名人傳”系列多部。

    鄉土兒童文學是江蘇兒童文學的一大板塊,本年度持續性增長。蘇北作家沈習武的《小塘主》一反兒童小說呈現溫情脈脈的家庭情感面貌,直面生活中尖銳的父子矛盾,深刻地探討父子關系,傳遞積極向上、互相尊重的正能量。這個苦難中的成長故事角色鮮明,真實還原鄉村生活景象,使得情節更有現場感和說服力。胡繼風的《長命鎖》是其“野薔薇成長系列”中的長篇,以早早尋找媽媽為主線,串聯起偏僻的農村和繁華的城市、記憶與現實、家人與師長及社會上眾多人物,“既有生存的艱辛和凝重,又有生命的關懷和暖意,從而使小說顯示出一種別樣的審美情趣” 。

    蘇州籍作家的小說創作大多較為注重地域色彩。跨界寫作的荊歌出版“童年記憶”系列(《記憶開出花來》《記憶結成蚌珠》《記憶破繭而出》)和“童年課”系列(《音樂課》《美術課》《語文課》)以及《他們的塔》。《他們的塔》循著蘇北少年大皮到蘇州笠澤鎮的姨媽家參加表哥婚禮的經歷,舒徐地展開一幅江南風俗畫卷,呈現生活和人性的豐富和復雜。小說總體色調較為單純明朗,“是對生命本有的淳樸善良的紀念,但并不意味著因此而遮蔽曾經蒙受的傷害,而是意味著在對生活的承受中感知生命的美好。” 高巧林的《琴弦上的童年》可看作是之前《草屋里的琴聲》的姊妹篇,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江南水鄉為背景,講述三代人傳承錫胡藝術的故事,描繪江南水鄉的詩情畫意,展現胡琴魅力、孩子純真善良的心靈和堅定的藝術追求。殷建紅的“夢尋江南系列”包括《水天堂》《外婆橋》《姚家弄的貓》,從兒童的視角提煉日常生活,內涵涉及時代、文化、人情等,故事發展中插入了水鄉民俗傳說和蘇州評彈等加深文化底蘊。王一梅的“鄉愁里的童年”系列包括《合歡街》《校長的游戲》《童年的歌謠》,從家庭、學校、社會的不同維度寫成長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展開較為全面的童年成長生態,傳遞關懷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呼喚,給孩子力量去化解生活的陰霾。

    家庭和校園題材也是兒童文學中常開不敗的花圃。徐玲出版了《別把媽媽藏起來》《老男孩》等,《老男孩》主要著眼于“養老”問題,小說涉及的社會背景包括空巢老人的孤居獨處、中小學生沉重的學業負擔、中年人工作生活的壓力等現實問題,作者更多地照著生活的邏輯去敘述,給讀者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間。秦愛梅的《月亮灣的兩個世界》細膩樸實地講述女孩花兒的成長,她在生活中遇到了種種磨難,但能想辦法克服困難,做生活的強者。校園小說方面,程瑋出版了 “海龜老師”系列的第十冊《斑馬汽車》,將孩子的誠實與擔當納入小說議題。蘇梅的《過山車》講述小學生之間的友誼,生活細節中深藏了愛與善以及人生的體悟,呈現給兒童清冽甘甜的生活愿景。郭姜燕出版了“噓,老師來了”系列和短篇小說集《來了一只貓》,張小鹿出版注音版“谷豆豆校園故事系列”四冊,后者用平易的語言講述剛上學的小男孩的生活和心理成長故事。顧抒的《噓,我只告訴你》體式新穎,是校園懸疑多結局互動故事。她創作了12個沒有結尾的懸疑校園故事,讓小讀者填補故事結尾,之后再跟作者本人的結尾和征集的其他孩子們寫的結尾相對照。這種類型集趣味性、互動性和實用性為一體,旨在激發小讀者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自傳性質的長篇兒童小說有兩部:王憶的《冬日焰火》和談鳳霞的《守護天使》。《冬日焰火》中的主人公小冬以作家自身為原型,講述她的童年故事以及一個蘇北家庭在時代變遷下從苦難中收獲的感動。小冬的生命歷程和人生體驗包含了個體的期待與絕望,也反映了周遭的世態炎涼,最為動人的是主人公面對苦難自強不息的精神,她憑著頑強的毅力去戰勝和超越苦難。小說文字細膩流暢,敘事本真質樸,具有勵志意義。《守護天使》是以作家和自己孩子的故事為原型創作的親子共讀作品,是關于“家”和“歲月”的故事,小說文體新穎,每一章故事結尾用頂針格的詩句銜接流轉。“小說中自然曉暢的語言、溫情柔軟的格調、精巧別致的形式,都給人以審美的享受。作家對流浪動物、失憶癥老人、自閉癥兒童等社會性話題的關注,對成長、愛與生命的深沉思考,又賦予這部作品豐厚的情感張力和豐富的哲學內涵。” 

    中短篇小說的創作也有一些高質量的成果。馬昇嘉發表短篇小說《歪打正著》《不歡而聚》《一枚鉆石戒》《爺爺的第二故鄉》等,技法樸素,語言誠摯,展示了兒童純粹的童年狀態與真實的成長煩惱。身為公安警察的韓青辰的小說聚焦于英模和民警,短篇小說《廣場上的鞋》謳歌英模親屬為國家和平、人民幸福做出的犧牲與奉獻,中篇小說《池邊的鵝》反映鄉村留守女童的成長危機與困境,頌揚民警扶危濟困的精神。田俊發表《貶詞褒用可以嗎》和《曲終奏雅》,行文語氣坦率又諧謔,后者從側面反映了奔赴疫區的“逆行者”醫生爸爸的擔當。祁智的《作文課》以成人為敘事者,生動描繪大作家給孩子和家長們講作文的“鬧劇”場面,在鋪墊和對比中注入情感的分量。余今的短篇小說有《從一到無窮多》《南邊的天空》《皮匠老夏》等,其中《從一到無窮多》獲第九屆“周莊杯”全國兒童文學短篇小說大賽三等獎,故事中我和蟲子做朋友的構思和描寫頗為出彩,但是人物轉變缺乏鋪墊。楊海林的短篇小說《魚摸子》《盲眼羊》《小黑》《臘狗》寫出了動物的鮮明個性和令人唏噓的命運,筆法質樸,散發粗獷的鄉野氣息。

    二、童話幻想對現實的映照和成長的關注

    本年度的童話創作中,多部長中篇童話采用了一種共同的手法,以角色“變形”作為構思的核心。金曾豪的新作《烏鴉開門》是一部將現實的動物世界和奇幻的少年之旅相結合的長篇幻想小說,作者將這一文體定義為“志異小說”,男孩賀大寶的父親迷戀賭博而導致家破人亡,為了阻止父親去賭博,無助的大寶請求有仙法的白鸚鵡把他變成一只烏鴉,從而開始了一場尋找自由、也是明白擔當的旅程。這一“變形記”是男孩對于現實生活的逃遁,在抽離之后對之有著更為冷靜的審度,并重新發現自己對于人間溫情的感懷。烏鴉的世界也折射了世態,拉克、格格等烏鴉的個性和選擇反映了人性中的自私與迷誤,而大寶從人變鴉到從鴉變人的兩次不同選擇則體現了少年在困境中的探索和找到價值基準之后的成長。相比德國普魯士勒的《鬼磨坊》中徒弟變烏鴉的哥特式故事的復雜性,顯現出更多聚焦于現實觀照和批判的單純性。另兩部同樣有著“變形”這一構思的童話是是郭姜燕的《果然鎮的熊先生》和徐玲的《媽媽變成了一條龍》。剛剛搬到果然鎮的“小耳朵”結識了熊先生等平凡而又有些奇怪的人,他一點點揭開了秘密,原來居民是為了躲避人類傷害而幻化成人樣的動物。故事想象獨特,情感豐富而溫暖。《媽媽變成了一條龍》講述成人的變形,媽媽以一條毛毛蟲變成龍的力量引領兒子學會勇敢,喚醒孩子對親情的珍惜,在似真似幻的故事中傳遞愛的真諦。

    富有詩意、哲理和文化內涵的長篇童話有萬修芬的《收集名字的小孩》和孫麗萍的《我的風朋友》等。《收集名字的小孩》講述孤僻女孩立夏被無暇顧及她的父母送到鄉下的外公家,在和烏有一起收集名字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亦真亦幻的人和事。故事的核心是“收集名字”,“命名”本身就是一個帶有哲理意味的命題。立夏收集名字的過程是與外部世界奇妙關聯的過程,同時也是她成長的過程,童話中充滿奇特的想象,有溫度和深度。《我的風朋友》是一個時空穿越類型的故事,安靜孤單的女孩林小兔陪同小南風一縷來自宋朝的小南風穿越時空去尋找昔日的繡花姑娘,一路上經歷了曲折和奇險,在這奇妙的時空旅程中,感知人間的溫暖和善意,收獲友誼和成長。作品筆調輕盈流暢,故事中融入豐富的歷史文化元素,陶瓷、刺繡、詩詞、書畫以及茶文化星星點點地散布其間,傳遞出中華文化的古雅神韻。顧抒繼續創作《白魚記》系列第6本《無名》,小說情節扣人心弦,融匯了武俠之氣和風雅之韻,也蘊含哲思。蘇梅創作了“彩虹花”文學書系列的中篇童話《神秘老貓》《飛天快遞》,后者是傳統文化和科學幻想、現代童話的結合,傳遞了鮮明的善惡觀,她追求文字敘述有韻味、故事內容溫暖動人又具有深刻的啟發性。

    顧鷹出版童話集《閣樓上的熊皮外套》《愛思考的小椅子》《你好,毛茸茸》,短篇《失落博物館》獲第二屆“溫泉杯”短篇童話大賽銅獎。黃蓓佳認為她的童話“構思有出奇制勝之妙,文筆溫暖瑰麗,所表達的思想內涵豐富綿長。”《你好,毛茸茸》故事新奇靈妙,摘一顆星星當寵物,每天用溫暖的句子喂養它,作品呈現出散文詩般的意境和語言。《我講笑話給你聽》用輕靈的童話形式表現如何面對錯誤、跨越黑暗的沉重又嚴肅的主題。另有一些作家也出版了童話集和寓言集,如龔房芳的《我們只優待一只熊》《田鼠先生的大麥茶》《狐貍鎮的新聞》《總有一個吃糖的理由》等、王一梅的《紙蝴蝶》、沈習武的《狐貍郵差》《心里的光》等。沈習武的短篇童話《遇見狐貍的小老鼠》獲得了“第二屆接力杯金波幼兒文學獎”銀獎,情節在反復中遞進,語言簡明,體現出幼兒文學單純的審美性。錢欣葆發表寓言童話作品二十多篇,出版三本繁體版寓言集《啄木鳥兄弟》《刺猬的秘密》《小象想出名》,在中國臺灣和香港、馬來西亞等地發行。他的作品提煉生活智慧,給人以教育和啟迪。趙菱短篇童話《星孩子、夢孩子和風孩子》獲第五屆讀友杯作家組優秀獎,余今的《流浪者手記》獲全國“溫泉杯”短篇童話大賽優秀獎,《偷獵者》獲冰心兒童文學獎新作獎。任小霞在《小溪流》《中國校園文學》《讀友》等刊物發表《啞山》《阿簡的生日愿望》《獨角之謎》《一罐子清風》等童話和幻想小說。周彩虹的20集童話《林小小的秘密基地》和15集童話《達汝的水果娃娃》在《少年百科知識報》連載,以有趣的童話故事來講述知識。

    三、兒童散文、詩歌與繪本中的時代與心聲

    本年度兒童散文創作的題材、風格、作者類型較為多樣。丁捷的大散文《初心》(青少年讀本)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和人生閱歷去感悟歷史和審視自我,把“不忘初心”引入人生,挖掘其意義,語言親切率真。鞏孺萍的散文集《童年島》用輕盈、樸素而又飽含深情的筆觸描繪童年島上讓她刻骨銘心的人事和風物,這既是她個人的童年史,也折射了她家鄉的地方史,反映了一代人的生活史。作者在再現兒時的美好之時,并不過濾不快和無奈,也不回避殘酷和丑陋,將生活以其本色的面貌原汁原味地呈現。隔著時空距離,成年后的作者回望童年的目光中既有熱烈的眷念,也有冷靜的審視,文筆自然,情思并舉。韓青辰的散文集《呢呢喃喃》以依戀之情回憶在蘇北鄉村度過的童年,講述周遭的人事和自身成長的酸甜苦辣,動情地寫早逝的爺爺、堅韌的奶奶,滿身書卷氣的爸爸,體現了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對童年成長的滋養。作者說:“捕捉生命之光、人性之光、生活之光,是我這些年鉆在文字森林里始終在做的一場努力。” 寫作這些呢呢喃喃的文字,讓她找到了生命的源頭活水,創作起來輕松自在,文字也如行云流水。韓開春持續創作博物散文,《它是獸,卻像鳥一樣飛》獲第十一屆江蘇省優秀科普作品獎一等獎。他的“少年與自然”系列主要集中于草木蟲魚鳥獸,涉及鄉村、童年、自然、生態。作者崇尚清新、活躍的自然生命力,反思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泥淖,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他調動文學、史學等積累,力求將博物類散文寫得豐盈飽滿,鋪展出鄉村樸素而又蘊藏奧秘的風土畫卷。這些平中見奇、小中見大的博物散文,能激發讀者對于尋常視若無睹的風景風物的好奇之心和探察之舉,觸發讀者與作者之間心弦的共鳴。章紅的隨筆集《寫作課——像作家一樣生活》的核心理念是“讓寫作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像作家那樣去觀察與記錄,回憶與想象,誠實勇敢地去書寫生命中的詩與故事。”此外,多位作家在刊物上發表單篇散文,如張寄寒、田俊、任小霞、龔房芳、呂紅梅、加映、董玥等。于1983年開始創作兒童文學十年的張寄寒自2008年起又重返兒童文學領域,發表小說、散文有八十多篇,有多篇入選《中國兒童文學年度選》等讀本。本年度在《少年文藝》《東方少年》等刊發表《母親的“雪里蕻”》《童年的家書》《販米記》等,呈現記憶中久遠的人事,文字樸實無華,情感真摯。

    本年度兒童詩歌的成果不夠豐富,任小霞出版童詩集《笨蘑菇》,詩行間閃耀著童心。另有一些作家的兒童詩歌零星地發表于報刊。在所有體裁中,兒童詩歌更能彰顯兒童作者獨特的氣息和才思,江蘇的《少年詩刊》登載了多篇江蘇中小學生的詩歌。比較集中呈現的是南京籍高中生孫清越的詩文集《點雪為火》,第一輯“行走四季”收錄了近七十首詩歌,這些抒情詩意象豐富,輕盈多姿,節奏有致,且感性與理性并存。她在寫景抒情之外也有對于人生和成長的體悟,《點雪為火》一詩的前兩節生動描繪“雪”與“火”的不同境遇與情調,之后轉向成長是“點雪為火”般的蛻變:“歲月/蹲在窗外的枝頭/凝視風景荏苒/彈指一揮,點石成金/我站在十七歲的初春/眺望原野颯爽/嫣然一笑,點雪為火”。這些詩歌的風格或細膩靈秀或跳脫瀟灑,閃耀著充滿自信、激情和勇于求索的青春情懷,可以看作是一種情思并重的“少年詩歌”類型。這部詩文集中也收錄了她一百多篇隨筆,對于自然、社會、藝術等風景的諦視和思考使其筆下既有樸實的質感,也有飛揚的靈性,流淌溫存的情意和遐思,體現了清新俊逸的少年風采。另一部來自少年作者的創作是無錫籍女孩朱夏妮的《新來的人:美國高中故事》,記錄了在美國讀高中的學習經歷和生活體驗,描繪不同老師的形象,也涉及海外華人學生的身份認同壓力。敘事文筆自然,沒有過多修飾和雕琢,多從小事出發來分析一些現象和問題,表達面對不同文化的思考。

    2020年初爆發的武漢疫情成為了繪本的一種時代性題材,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在疫情爆發后,緊急策劃和出版了 “童心戰疫——大眼睛暖心繪本”系列,多位江蘇兒童文學作家和插畫家參與其中,如趙菱撰文的《爺爺的十四個游戲》、張曉玲撰文的《九千毫米的旅行》、周翔插畫的《“躲”起來的媽媽》。這一系列繪本以兒童視角聚焦戰“疫”過程中不同家庭的感人故事,充滿童真情感和人文關懷,引導兒童應對危機,感悟人間大愛。這一系列繪本很快輸出了十多個國家的版權,這一出版主題體現了江蘇少兒出版人的責任擔當。由江蘇兒童文學作家撰寫的繪本另有張曉玲的《爸爸,生日快樂》、龔房芳的《鼴鼠先生撿到一朵有香味的花》《嗚嗚嗚,哈哈哈》,曹文芳的《牧鶴女孩》、馮云的《等》、蘇梅的《神奇數學營》和《趣味玩數學》等。龔慧瑛的詩歌體繪本《向書致敬》(小海/圖)獲首屆東方娃娃原創繪本獎“主題獎”三等獎,作者以唯美的詩歌表達了一位從業三十多年的文字工作者對書的敬與愛。她用了許多形象的比喻來點出書給讀者帶來的種種美妙效用,尤其是運用了許多經典兒童文學作品的典故,逐層深入、充滿深情地號召孩子們投入書的懷抱。楊海林撰文的繪本《哼將軍哈將軍》被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改編成幽默小品上演。

    江蘇插畫家創作的繪本作品有:朱成梁為高洪波撰文的《上山打老虎》繪制插畫,圖畫借鑒了民間傳統手工藝品的形象,讓畫面具有濃郁的中國氣息,呈現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之美,妙趣橫生的畫面增強了兒歌的詼諧幽默感;王祖民為汪曾祺作品繪圖的《倉老鼠和蒼鷹借糧》,王祖民用國韻畫風加印章藝術把汪曾祺筆下的民間故事表現得幽默靈動;貴圖子與作家鮑爾吉原野合作的《馬頭琴的故事》,用細膩的肌理增強圖畫的如夢似幻感,傳遞出悠遠的況味;周尤為呂麗娜撰寫的《妖怪時鐘》繪圖,以詼諧的造型對角色進行了生動的擬人化處理,鮮艷跳躍的色彩烘托出了歡樂和奇幻的氣氛。英國華裔畫家郁蓉插畫的《李娜:做更好的自己》,由阿甲撰寫網球冠軍李娜的成長故事,畫家用活潑鮮亮的色彩來表現李娜的追求夢想和拼搏的激情,傳遞勵志的感染力。

    總體而言,2020年度大部分江蘇兒童文學作品體現出對兒童生活的現實處境尤其是時代主潮的關注,但是如何以文學處理時代性問題,如何持有作家自身的主體性,需要作家們有更多的沉淀和蒸餾。《鼠疫》作者阿爾貝?加繆在其獲得諾貝爾獎之后的名為《藝術家及其時代》的演講中談到的問題值得我們深入領會:“面對時代,藝術家既不能棄之不顧也不能迷失其中……藝術家正是在選擇分享普通人的命運的時候肯定了他是什么樣的一個人。藝術的目的不在立法和統治,而首先在于理解。”唯有理解深透,才有深透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