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兒童心理敏感單純,但不能矮化、幼稚化—— 兒童的世界并不幼稚
    來源:長江日報 | 鄒超穎  2021年08月31日12:11

    近期,第十一屆全國兒童文學獎公布,劉海棲的小說《有鴿子的夏天》獲獎。這是一部洋溢著生活氣息,趣味盎然的兒童文學作品。作者用娓娓道來的筆調,在讀者眼前展開了一幅五十多年前的中國式童年畫卷。

    童年的寶貴之處,在于它無形地影響人的一生。而作為寫作者,童年經驗是一座挖掘不盡的富礦。五十多年前的孩子們在做什么?他們的游戲可能是當今孩子無法想象的。我曾經在電梯里遇到一對母子,媽媽帶著孩子出去玩,孩子問媽媽,“我們去哪里?我們玩什么?”媽媽問:“你想玩什么?”孩子低頭不語,過了一陣,他抬起頭,說:“我不知道玩什么。”沒錯,這是當下不少孩子的現狀,拋開電腦游戲,拋開作業課程,當他們走到樓下,進入大自然,他們“不會玩”了。

    在《有鴿子的夏天》這部小說中,海子、二米、鴨子、二老扁,他們玩杏核、養鴿子、抽陀螺、在發大水的時候去街上撈東西……夏天發洪水,本是令人苦惱的,而從孩子的視角看卻不是這樣。“洪水像一只長了許多腳的大蜈蚣,一路走下來會順手帶走許多東西,所以,一來洪水,我們就沖到街上去,攔截撈撿我們認為有用的東西。”孩子們看待這場洪水,仿佛看待大獎揭曉,站在山水街上,期待著上面會漂來什么,幾根菠菜,不要;幾根蔥,不要;辣椒,也不要;水蘿卜,要搶;茄子,也要;西紅柿,那是最大的獎了……劉海棲以童年趣事做橋梁,以最純粹的兒童主體角度呈現,實現了情感傳遞,創造出了一個日常生活、人情、人性以及童年精神的美學世界。

    劉海棲從自我的生命體察出發,將作者童年的故事梳理,想象,熔爐再造,讓整部小說渾然天成。他一直堅守著兒童本位的思想,陶行知先生曾說:“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兒童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兒童。兒童心理敏感單純,但不能矮化、幼稚化。在《有鴿子的夏天》中,主人翁海子對媽媽說想養鴿子的話被送煤叔叔趙理踐聽去了,他為海子帶來了兩只鴿子。這是一個大人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文中說,當海子接過鴿子時,“手都抖了”。這是他日夜祈盼的夢想,得到了大人的重視。

    另一邊,玩杏核的鴨子,他一點點將孩子們的杏核都贏了去,后來有一天,來了一個叫孫建國的人,他背了一書包的杏核,全被鴨子贏去了。當文中寫道:“秋風起了,玩杏核的把戲就結束了。”本以為關于杏核的故事再無篇幅,作家劉海棲卻緩緩講出鴨子贏來的那一堆杏核的用處——鴨子媽媽要腌杏仁咸菜了,那么多的咸菜還得給他的爸爸捎去,爸爸在支援大三線建設去了陜西……看到這里,內心不免涌出了感動,在那個物質貧瘠的年代,孩子看似沒心沒肺地玩耍游戲,實則將大人的艱難辛酸看在眼中,并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愛著自己的家庭,體恤著自己的父母。即使日子再艱難,也透著溫情和暖意。這是典型的中國式童年,融匯了當地小城的生活風貌和民俗特征,連通了人類最樸素的情感共鳴。

    戴渭清在1924年發表《兒童文學的哲學觀》,提出兒童文學的“人群化”或“社會化”,即“教育要偏重到社會、兒童文學里面,就不得不有人群化的材料。使兒童不知不覺感知自身與人群社會的關系,養成獻身社會,改造社會的習性,完成兒童的社會人格”。文中,當海子的鴿子丟了,實際是遭賣肉的郭一刀給扣下了。男孩海子雖然是無助和虛弱的,但他想盡一切辦法,所爆發出的勇氣不得不令人感慨和尊重。這也是某種喚醒,在童年成長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要完成從弱小到強大的轉變,是生理上,更是心理上。這種面對大人不畏懼,是一個孩子的人格走向獨立的必經之路。

    《有鴿子的夏天》這部作品中,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而是像一顆顆珍珠,串起了記憶中的童年,復活了那個夏天里吹拂而過的風,和鴿子撲哧翅膀飛過的聲響,整部小說擁有一種生機勃勃的氣韻。山水街上奔跑的孩子們,他們在生長,在向前,在完成自己。讓當下的孩子們也能感同身受,因為對小動物、對朋友、對家人的愛是不變的,人與人之間豐潤的情感是不變的,對生命的敬畏是不變的。在劉海棲的筆下,這些無需過多粉飾,在潤物細無聲的敘事中,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式童年里那久遠卻有力的生命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