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童書豈能從讀物變“毒物”
    來源:浙江日報 | 江帆  2021年08月31日08:25

    《人民日報》報道,近日有部分兒童讀物相繼陷入爭議漩渦,被質疑“美化自殺”、內容不適合孩子閱讀等,其中不乏知名作家的作品。眼下正值暑期,兒童閱讀需求上升,此時童書領域“爆雷”,迅速在家長間引發擔心。

    家長的擔心并非多余。在一本叫做《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之天真媽媽》的書中,主人公因為不想練鋼琴而想到了自殺,還與同學討論“哪種自殺方式比較好”,甚至對自殺進行了美化。這樣的兒童讀物,太過離譜。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來說,健康、積極的良性閱讀環境不是一個備選品,而是必需品。稍不留神,這位作家就可能在孩童心里埋下“地雷”。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童書約占圖書銷售總量的四分之一,是圖書出版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全國580多家出版社中有556家在做少兒讀物,這個數字還不包括民營出版機構。少兒出版市場競爭格局由原來專業少兒出版社的“一枝獨秀”變為各類出版機構的“群雄逐鹿”。過度競爭難免使得兒童讀物良莠不齊。

    童書產業作為高度專業化的細分領域,對于生產水平和經驗、能力都應設置更加細致的專業要求。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童書作家、從事童書出版發行的出版社、負責任的檢校團隊……專業、責任心加上系統性的質量把控機制,才有可能較好地把握分寸。其實,童書出版魚龍混雜、市場競爭無序化、粗制濫造甚至逾越底線等問題,已經引發有關部門關注。近年來實施的“護苗行動”,就嚴厲查處了一大批面向未成年人的非法有害出版物。

    書海茫茫,童書絕不能從“讀物”變為“毒物”。這場“閱讀保衛戰”中,家長們當好“把關人”只是一方面,還需各方形成合力。出版社應加強行業自律,只有合理合規才能行穩致遠。行業主管部門則應加強審核監管力度,要像保護兒童一樣維護童書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