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探究當代西方兒童文學理論批評發展路徑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 趙霞  2021年08月27日09:04

    20世紀70年代初,英國當代青少年文學作家艾登·錢伯斯等人曾經奔走呼吁,希望人們能夠更加重視兒童文學和兒童文學研究。彼時的兒童文學研究一般不是從文學專業視角出發進行的,多被歸入教育學、圖書館學等學科領域。如今,高校文學專業開設兒童文學課程已被視作理所當然,兒童文學由邊緣學科變成了當前的研究熱點之一。這種變化是如何發生的?西方兒童文學研究是如何逐步發展演進的?取得了何種成果又留下了哪些值得反思的問題?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現實下,兒童文學研究將如何實現新的自我突破?毫無疑問,當代西方兒童文學理論批評作為一個研究對象,為我們提供了太多可以探討的話題和可以深究的問題。

    兒童文學研究漸受重視

    當代西方兒童文學理論批評在過去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取得了重要的、全方位的發展進步。英國羅漢普頓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創立者之一帕特·平森特在《兒童文學》(2016)一書的緒論中,這樣總結半個多世紀以來西方兒童文學學科的發展:“20世紀后半葉見證了兒童文學研究在學術進程方面的巨大變遷。它起初只是教師教育課程的一項選擇性補充(學生最初甚至連學位都拿不到),至20世紀末,已發展成為一門體面的學科,受到高等院校本科生及數量可觀的研究生的青睞。”翻閱2010年以來的西方兒童文學研究相關論著可以發現,對于兒童文學研究之學術身份與學術地位的認可,無疑正在成為學界的某種共識。

    談及西方兒童文學理論批評的發展,許多西方學者認為20世紀70年代是重要的分界線。20世紀70年代前后,在英美兒童文學研究界的主導下,西方兒童文學研究的主要語境從教育學、圖書館學逐漸轉向文學與文化研究。這一轉向從根本上改變了西方兒童文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論基礎,也促成了其理論批評的飛躍式發展。高等教育機構開始在文學專業項下設立兒童文學課程,還出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兒童文學研究者或群體。與此同時,國際兒童文學研究會、美國現代語言協會兒童文學分會等一批兒童文學學術組織得以設立,《教育中的兒童文學》《兒童文學》《兒童文學學會季刊》等一批至今仍富有學術影響力的兒童文學專業刊物在這一階段創刊,為兒童文學研究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學術機構與學術園地依托。在這一背景下,一方面,兒童文學研究界迅速吸收20世紀西方文學研究的豐富理論資源并引為己用,以兒童文學文類為中心,建立、發展起一套相對完備的理論與批評體系。可以說,迄今為止,西方文學批評領域的幾乎所有理論都曾在兒童文學研究中得到過運用或試驗。另一方面,通過拓展理論與批評視野,提升相關能力,兒童文學研究也在思考與闡釋一些困擾學界已久的基礎理論問題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通過研究、剖析兒童和兒童文學是什么、如何理解兒童文學的特殊性和文學性等一系列看似簡單卻難以厘清的問題,為思考、探尋兒童文學研究自身獨特的理論與批評話語,提供了重要基礎和支撐。

    利用理論資源 探索自身路徑

    當代西方兒童文學研究的迅速發展,首先得益于兒童文學研究者有意識地借用各類理論資源,不斷拓展自身視野,探索新的理論與批評方法。通過吸收、借鑒一般文學理論與批評方法,努力克服自身研究弱勢與缺陷,投身于新的理論運用與批評闡釋,使兒童文學理論批評具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研究空間,也揭示了兒童文學文本作為真正意義上的“文學”文本的多樣性與復雜性。西方兒童文學研究從傳統的審美研究起步,向文化研究與文化批評不斷拓展,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學者們在借鑒和吸收成人文學研究理論資源的過程中,意識到這些理論相對于兒童文學研究有著某種異質性,進而開始思考發展屬于兒童文學自身的解釋理論和批評方法的可能性。盡管從西方兒童文學研究為自己打開文學理論的儲存庫開始,機械搬用、套用經典理論的現象始終存在,但這一領域最富思想力和創造力的批評,始終關注兒童文學理論的原創力及其對兒童文學現象、文本的解釋力。兒童文學研究者意識到,作為兒童文學文類核心的“兒童”具有特殊性,而這種特殊性又讓兒童文學作品的藝術表達具有獨特面貌和方式,他們所提出的具有原創性的兒童文學理論反過來深化了人們對于上述兩點的理解。

    此外,在西方兒童文學研究走向文化批評的潮流中,學者們也并沒有放棄對理論主義的理性反思,仍在探求審美批評的意義與新方法。當代西方兒童文學理論批評的發展極大地受惠于文化批評的觀念與方法,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批判理論成為西方兒童文學研究的重要理論與方法資源,兒童文學批評在某種程度上呈現出文化研究化的趨勢,導致兒童文學研究出現只有兒童沒有文學、只有文化沒有文學等問題。在這種背景下,2010年之后的西方兒童文學界興起對理論主義與一般文化批評的反思,呼吁、主張審美批評的回歸,同時強調,這種回歸并非回到狹隘的傳統藝術觀念中,而是帶著新的理論與精神,探索將文學批評、審美批評與文化批評更好地融為一體的方法。認知批評在當下西方兒童文學研究中的興起,即與這種思考和探索密切相關。

    踐行跨學科研究并從中受益

    在筆者看來,兒童文學研究在西方學界的興起,既是這一學科主動尋求獨立的學術身份與研究價值的結果,也反映了20世紀后半葉以來西方乃至全球人文研究格局的某種內在變化。兒童文學研究在西方蓬勃發展的時期,正是西方文學研究進行自我反思與拓展的重要階段。許多傳統觀念受到挑戰,高雅文學與通俗文學、經典文本與普通文本、文學與文化之間的區隔、關系等也得到重新思考和認定。在這種背景下,兒童文學與通俗文學的密切關聯以及兒童文學作為文化文本的獨特性,使之成為當代文學研究關注的重要對象。也是在這一時期,跨學科的研究觀念與方法受到了學術界越來越多的重視。兒童文學研究固有的跨學科與學科融合特性,又使其成為這種研究范式的重要實踐者與受益者。作為當代西方兒童文學最重要的批評家之一,英國學者彼得·亨特認為,當代兒童文學學科的發展“主要是因為近來學術領域中各學科的分野正在消解,人文及自然科學領域皆如是,而本來就具有學科融合特質的兒童文學恰巧可以為這種趨勢提供一種發展模式”。事實上,近二三十年間,西方兒童文學研究為文學的跨學科研究提供了大量實踐范例,同時也通過運用跨學科研究模式收獲了重要成果。

    此外,當代西方兒童文學理論批評的發展也成為西方人文思考與探求的一部分。關于當代兒童文學及其相關問題的各種理論研究與探索,承載了當代人文傳統中對于文化、人與世界關系的重新認識、理解和思考。20世紀后期以來,西方兒童文學理論批評的重要特點與突出貢獻之一,就是將兒童文學的審美批評與圍繞“兒童”一詞發生的各種社會生活和文化實踐緊密關聯在一起。如何看待、解讀兒童文學的背后,是如何看待、解讀“兒童”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人”的問題、文化的問題。它提醒我們,歷史上一切與兒童有關的問題,總是與其背后的社會網絡難以分割的。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當代西方兒童文學理論批評研究”(16CWW029)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文化創意與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