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編后記

    來源:《中國當代文學研究》 |   2021年07月27日15:59

    日常生活美學與日常生活哲學主導著新世紀以來的文學創作,這是充滿著輕質化、碎片化屬性的時代語境決定的。洪治綱的《論新世紀小說的輕逸化審美追求》正好抓住了小說創作潮流中的這一現象,不僅從小說的敘事形式,也從小說的主題及人物塑造方面分析了作家們以輕擊重的寫作方式。受到互聯網及新媒體的影響,新的傳播形式以強大輻射力開啟了對經典文學的重造,李靜的《互聯網時代的文學生活與主體塑造》關注 B 站彈幕版四大名著的接受情況,分析了當下年輕群體的電子社群接受模式,論題較為新穎,方法也比較前沿。

    本期“文學史研究”欄目的論文主題涉及對不同時期、不同作家及文學史現象、文學史研究方法等問題的研究。吳周文的《楊朔文學史形象考辨》一文,對楊朔在不同時期的文學史形象變遷及接受反應進行了細致考究,將其個體放入“十七年”文學整體中觀照,對其“被”政治化與“去”政治化中的偏激予以理性評判。閆海田的文章則對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內地文學的關聯性及其入史可能性進行了探討,他試圖通過對這一時期香港—內地文學交流活動的勾連,獲得重新思考當下香港文學研究格局的新理路,對現有香港文學研究有新的啟示。邵部的《再造浩然的文學實驗》一文將晚年浩然與扶持農村業余作者的“文藝綠化工程”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詳盡的梳理,文章有效呈現了晚年浩然的沒落心態及有別于前的文學史形象。

    “賈平凹研究”中,季進對《暫坐》的解讀充滿機警,從體裁內容、藝術手法、寓言特質三個維度的解析,邏輯分明,看似輕盈,實則滿現功力,逐層分析中文本與理論的結合恰到好處。周景雷對賈平凹《老生》的重讀細膩入微,將其在與《山海經》的對讀中重新發現這部作品的寓言特質與文化意味,讀出了新意。

    本期“陳彥《喜劇》研究專輯”對陳彥的長篇新作展開了深入剖析。王金勝的文章對陳彥小說創作中的文化政治意味進行了整體關照,具有宏闊的視野,從陳彥由戲劇到小說獨所開創的敘事形態中,發現中國經驗書寫的可能性及其重要價值,借由本雅明和威廉斯理論對文本進行的闡釋顯示了作者扎實的理論功底。楊輝的文章以浦安迪的“寓意小說”理論作為對《喜劇》的闡釋路徑,進而從“道”“藝”“人”三個層次逐層深入,該文的解讀頗為切合陳彥小說創作心理與表達意圖,結構嚴謹,觀點鮮明,論證有力。陳培浩的文章雖然談的是《喜劇》,實則也是對現實主義在當代命運的一種理解。文章以“典型人物與典型環境”的現實主義理論來理解和闡釋《喜劇》的創作,圍繞小說主要人物賀加貝的塑造進行深入剖析,兼具理論深度與現實關懷。

    此外,本期還有諸多對于最新文本、作家作品的研究論文及學術專著的書評,也各有特色,值得開卷一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