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晉察冀畫報》創刊紀實
    來源:北京青年報 | 周惠斌  2021年05月13日07:37

    1942年,河北平山碾盤溝,制作《晉察冀畫報》創刊號銅版

    《晉察冀畫報》創刊號

    為擴大新聞攝影在抗戰中的宣傳力度,1941年5月,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宣布成立《晉察冀畫報》籌備組,由政治部新聞攝影科科長沙飛全面負責。

    第二年1月,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召集專門會議,商量、研究畫報的編輯方針和出版任務,明確指出:辦畫報就是要把邊區抗日軍民對敵英勇斗爭的光輝事跡真實地報道出來,鼓舞人民勇敢地斗爭,同時要把我們的正義事業、斗爭事跡告訴邊區以外的人,爭取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對我們的支持,我們的畫報要面向全中國、全世界。

    沙飛隨后同戰友們積極籌備,整理照片,編寫稿件。當時,沙飛已患有肺結核,但他堅持外出采訪,由于連續晝夜工作,以致不時咯血。他在給軍區宣傳部長潘自力的信中表示,只要能夠完成出版畫報的任務,即便自己病倒,也絕不停止工作。抗戰史上著名的新聞報道《滾滾的滹沱河》,便是沙飛在病床上完成的。根據地物資短缺,聶榮臻調來了原擬印制鈔票的設備;畫報需要制版的專業人員,原故宮博物院印刷廠的制版師傅康健,很快被調到攝影科;沙飛自己則和同事們反復研制、不斷改進印刷技術。

    1942年3月20日,《時事專刊》作為《晉察冀畫報》的雛形,由軍區政治部編印出版。5月1日,經過艱辛籌劃,《晉察冀畫報》社在河北平山縣碾盤溝村成立,下設編校、出版、印刷、總務4個部門,工作人員達100多人,沙飛被任命為畫報社主任。7月1日,第一本《晉察冀畫報》裝訂問世,為黨的21歲生日獻上了一份厚禮。7月7日,正值抗戰五周年紀念日,以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名義出版的、中國共產黨和敵后根據地創辦的第一份新聞攝影畫報《晉察冀畫報》正式發行。

    《晉察冀畫報》創刊號為五色套印,16開本,計94頁,共刊登照片11組162幅(根據聶榮臻的要求,照片說明統一使用中英兩種文字),由沙飛、羅光達、石少華、呂正操、趙烈等人拍攝,其中沙飛的作品達82幅。封面是沙飛拍攝的反映八路軍楊成武支隊挺進長城的《塞上風云》,封底是沙飛拍攝的八路軍115師騎兵營向冀西進軍的《沙原鐵騎》,均彩色套版。畫報還刊發了軍區首長聶榮臻的親筆題詞:“五年的抗戰,晉察冀的人民究竟做了些什么?一切活生生的事實都顯露在這小小畫刊里。它告訴了全國同胞,他們在敵后是如何地堅決英勇保衛著自己的祖國;同時也告訴了全世界的正義人士,他們在東方在如何的艱難困苦中抵抗著日本強盜!”

    《晉察冀畫報》圖文并茂,內容豐富,全面反映了抗戰5年來晉察冀邊區軍民的戰斗和建設成就,既有八路軍初創根據地時的各種戰況,如黃土嶺戰斗、大龍華戰斗、百團大戰、陳莊戰斗等著名戰役,以及收復淶源、蔚縣、喜峰口、平型關、紫荊關、插箭嶺、妙峰山、西齋堂等城鎮要隘;也有邊區子弟兵的戰斗生活、群眾支前、青年參軍等報道;更有揭露日寇暴行、敵偽投誠、八路軍優待俘虜和日人反戰同盟支部活動;此外,還有外賓來訪、白求恩大夫在邊區的戰斗生活及其逝世后邊區軍民的沉痛悼念、聶榮臻將軍與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的珍貴圖片,以及鄧拓(署名蕭斯)的長篇文章《晉察冀的舵師聶榮臻》。

    創刊號共裝訂1000冊,通過各種渠道,越過日偽封鎖線,發送到延安黨中央、八路軍總部、大后方重慶和其他抗日革命根據地,甚至日寇占據的北平、天津等城市,以及蘇聯、美國、英國、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在敵、友、我三方都廣受矚目,國內外許多報刊紛紛發表評論,譽之為“文化的鮮花”、“了不起的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