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魂兮歸來:科技時代的失根與尋根
    來源:文藝報 | 姚利芬  2021年03月24日08:19

    《移魂有術》書影

    《緝魂》電影海報

     

    江波是中國更新代科幻作家代表,長期聚焦于太空探索、生物基因和人工智能題材,其作品想象宏闊深邈,情節跌宕起伏,技術細節嚴謹綿密,充滿科技的骨感與魅惑。其短篇文集《移魂有術——江波“魂”科幻專輯》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于2021年2月出版,匯集了江波近年來9個短篇代表作。其中的《移魂有術》被改編成電影《緝魂》并于2021年1月15日在全國上映。

    “魂”系列小說多圍繞“還鄉”母題和“尋找”母題展開。《人間蒸發》《尋找無雙》《愛在相對時空》《3018太空漫游》《魂歸丹寨》和《生一個孩子》幾篇故事所蘊含的文化和心理均包含有共通的回歸意識和尋找精神家園的意識,無根的茫然和尋根的渴望彌漫于字里行間。其尋根向度主要分為向內和向外兩種:一是向內指向自身,包括對自我身份的確證,對此身存在的質詢。《人間蒸發》是頗具哲學意味的一篇小說,講述了在一個看似嚴密的新型社會保障體系下發生的荒誕故事:約瑟夫在駕駛汽車時因故障發生誤鎖,被警察錯當成竊賊,因為身份丟失,于是開始不斷通過各種途徑求證“我就是我”。在這個故事中,人的自身因一場意外同社會脫節了,導致自我客體化。我是誰?什么是我存在的憑證?后腦勺的芯片、事無巨細的檔案抑或是其他?這些基本問題像達摩克利斯之劍,加劇了存在的苦悶和恐慌。如此,小說創設了一種本體的荒謬,而荒謬的環境只能產生荒謬的人,或叫非人。其境遇不禁令人想起《飛越瘋人院》中反抗失敗的麥克墨菲——約瑟夫的自我求證也滑向了虛無。

    二是向外尋求愛情、親情或是鄉情的支撐,以《尋找無雙》《愛在相對時空》《3018太空漫游》《魂歸丹寨》和《生一個孩子》為代表。前兩篇是科幻愛情故事,塑造了“驚鴻只一瞥,愛到死方休”,搭乘時光機穿越時空,追尋靈魂伴侶的王仙客(《尋找無雙》);舍身追隨戀人小琴,毅然駕駛飛梭飛向時空破缺的太空浪游者(《愛在相對時空》)。《3018太空漫游》和《魂歸丹寨》都是還鄉主題的故事,依循從故鄉到他鄉,再從他鄉到故鄉的模式展開。《3018太空漫游》中在太空作業時意外流離他鄉的王十二,將返回地球故園與妻兒重逢當作生之信仰,無疑是科幻時代的奧德賽。《魂歸丹寨》是一篇嘗試以科技去重鑄和鍍亮民族自我的科幻尋根小說,小說塑造了由上海返回故鄉丹寨的苗族青年劉滿貴的形象。該小說在返歸故土的意蘊之外,還勾勒了往復回旋于城與鄉、現代性與傳統性之間的焦慮,書寫了童年記憶或是家族集體無意識的魅惑,演繹了形而上層面心靈的復歸以及過往斷裂的愈合。劉滿貴歇隱鄉里的選擇使得文化根源作為生命個體生存依據的意識彰顯。該作更為可貴的是作者嘗試以科幻彌合科學與民族文化傳統的鴻溝,創新了中國科幻故事的表達。江波極為推崇被譽為科幻詩人的雷·布拉德伯里,這篇小說中清淡的悲傷和憂郁的詩意無疑很好地踐行了雷式風格,也成為魂系列篇目中最具有人文情懷、韻味悠長的一篇。在上述作品中,我們看到科技的高速發展給人們帶來的生命困境,諸如身份的丟失、文化的認同、家園的尋求,均為尋找母題中最常見的著眼點。

    《移魂有術》《烏有之鄉》和《追蹤灰影子》是魂系列作品中最具通俗小說特質的三篇。《移魂有術》圍繞精神病醫生通過記憶復制竊取富豪身份,獲得巨額財富的故事展開。以其為藍本改編的電影《緝魂》在原作的基礎上增添了情的糾葛,加大了沖突張力,劇中設計的李燕的角色就像是一個“容器”,存放著四個截然不同的靈魂。然而,無論是原作還是電影均意不在哲學層面上對“一身多魂”的探討,盡管如此,作品仍然拋出了后科技時代的“特修斯之船”帶來的失根危機,在一身多魂的多人格時代,我又何以為我?《烏有之鄉》和《追蹤灰影子》兩篇則分別講了腦陣組織成員因爭奪首席夢師發生權力爭奪以及圍繞國家網絡安全實驗室被敵方網絡勢力潛入而發生的與黑客的周旋、角逐和博弈的故事。無疑,“移魂”“腦陣”以及反特等話題極具傳奇色彩和眼球效力,再加以懸偵等通俗化表達,使得作品地氣十足。以《移魂有術》為例,同名影片較原著增添了不少親情、愛情的糾葛以增添戲份,但撇去“情”的戲份回歸原作,仍不失為一篇趣味十足的燒腦故事。江波享受思想實驗的樂趣,特別是在科技一維上不斷開拓幻想的疆域。

    “失根”的迷茫者和“尋根”的探索者是“魂”系列小說集中塑造的兩類形象。作者對科技的猛烈攻勢帶給人們根基的震蕩和焦慮感有敏銳的體察,經歷了“移魂”“腦陣協作”“時空穿越”“螢火空間”“美麗新世界”等科幻世界中各色裝置下的欲望煎熬,人們一邊感喟世界變化之快,一邊苦思“我是誰?”“生而何為”……終極答案則在《人間蒸發》中約瑟夫對自我身份的不斷找尋中,在《追蹤灰影子》中李兵鍥而不舍地與敵方USB黑客力量的角逐中,在《尋找無雙》王仙客在對無雙至死方休的尋覓中,在《3018太空漫游》王十二九死不悔的返鄉決心中,在堅持要一個孩子的方子羽的執拗中(《生一個孩子》)。值得尋味的是,諸上求索行為的結果并非指向成功,江波筆下的人物像是執意還鄉的奧德賽,拋置了仙女卡呂普索對險途的忠告,秉承著“就算被毀滅,也不能給打敗”的信念。這些人物形象的行為已然超越了功利性水準,更是一種對自身的追尋和驗認,因而具備一種形而上的哲學本體意味。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加速演進,信息科技、生命科學等領域取得飛速進展,人工智能快速進步和廣泛滲透,基因組學、合成生物學、腦科學等領域的突破性進展正全面提升人類對生命的認知。對此,伊萊恩.L.格雷厄姆(Elaine L.Graham)指出,“科技的發展導致自然的技術化、物種界限的模糊化、人類身體的技術化以及新的個人與社會世界的創建,這使人們產生了一個面對新科技時代獨一無二的、廣泛的焦慮”。江波的作品恰恰展現了科技時代驚異圖景下人類存在的荒謬及本體焦慮。他將親情、愛情、鄉情等作為緩解焦慮的方舟,嘗試在不息求索的步履中安放漂泊的靈魂。他塑造的科技時代“求索者”群像承襲了屈原、俄底浦斯、浮士德、桑地亞哥等中外追尋者的精魂;更可貴的是,江波還試圖探尋本土與他者,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碰撞的可能與關聯。在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原始文化的表象之下,是科技時代精英們“文化身份認同的焦慮”,而如何在高科技的洪流中,秉承弘揚民族文化傳統,是江波拋出的,也是當下時代已然賦予我們的重大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