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隱形人》提供食材,流行菜與時俱進
    來源:北京青年報 | 張閱  2020年12月14日08:33

    英文系念到大二那年,老師要求我們讀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隱形人》,交一篇英文讀書筆記,同期研讀斯蒂芬·克萊恩講述戰爭荒誕和男性虛榮的《紅色英勇勛章》。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我頓時體會到始祖級科幻作品《隱形人》除了激活我們對“隱身”這一特異功能的無限遐想,在文學性方面是不入流的。

    故事講的是一個從小飽受歧視與迫害的白化病人,埋首科學,鉆研身體顏色,最終發明隱形術,卻無法還原,只好逃往偏遠小地方住旅館,人們看到這個人從頭到腳包那么緊,對這個神秘的異鄉人產生了懼怕、仇視,等明白過來他是個隱形人,便全村聯合起來抓捕、圍剿他,這位瘋狂的科學家最終被打死。威爾斯指出了他發明隱形術的心理原因——對白化病的恥辱感,也說出了他從未改變的絕望處境,正是這種無法生存的絕望導致他開始作惡,隱身又使人有了作惡的相對自由。

    這種對反派人物心理變化過程的強行處理,差不多只達到后世很多純粹商業性科幻類型片的內涵水平,比如托比·馬奎爾版《蜘蛛俠》,其中威廉·達福飾演的反派,單薄到引發喜感。說到底,威爾斯缺乏作家應有的同情心,科學家瘋狂的原因不是隱身,而是他長期缺愛的處境和周遭的惡意環境,他甚至是先被當成異類“圍剿”,才開始作惡的。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本性方面,他都沒有一定要被處決才能讓讀者或觀眾安眠的那種真正邪惡反派所具有的力量感。

    三流小說對電影最大的用處,是提供爆點情節和故事大綱,但威爾斯也為后世所有翻拍這個故事的電影作者們提供了框架性的思路。比如反派往往是瘋狂科學家,這種西方科幻的早期思路,不同于我們平時敬重這一職業人群的常態;比如這個故事有濃郁的維多利亞時代氣息,偏僻小鎮里的人們信息閉塞,思想保守,迫害異端;威爾斯本人站在前者立場的沾沾自喜的口吻,也使我們窺見了那個著名的“假正經”時代。

    于是,這個沒多少文學營養價值的故事,一開始就提醒后世的制片、導演、編劇,翻拍這個故事,可注入自己時代的風貌和主題,也可加入自身的電影風格,隱身的方式也可由劇情發展和人物刻畫的需要來自由設定——本來就沒有真實的科學依據。

    1933年的版本,由因執導《科學怪人》而聞名的詹姆斯·威爾導演,可能由于他本人在當時尚屬異端的同性戀身份,他在遵循原著框架的基礎上,對立意做了一番突破性改動,加強了對反派的同理心,突出他癡迷科學和功名,還有女友和同事,豐富其人性,在刻畫群眾和無能警察方面則增加了喜劇因素,嘲諷之,最終成品大獲成功。

    對隱形人最為同情的,是B級片及恐怖片大師約翰·卡朋特1992年導演的《穿墻隱形人》,反派不再是隱形人,他是因科學事故而意外隱形的普通人,反派是圍剿他的人和環境。我童年時很喜歡這部愛情喜劇,它讓心思善良的觀眾更有代入感,主角隱身后并沒被激活什么為所欲為的邪念,而只是可憐兮兮地求生存。自己看著吞下去的食物在食道、腸胃之間滑動的畫面,既是B級趣味,又是貼近真實的隱形體驗。主角最后也沒能還原,卻與戀人過上歸隱山林的神仙日子,更是普通人“向往的生活”。

    人隱身之后最想干什么,不同作者讓他們有了不同的欲望。中國也拍過一版,發明隱形術的科學家,形象符合我國口味,是正義使者,反派也只是從小偷小摸起家。日本人把這個故事改編成不少色情片或恐怖片,但論藝術性,只能看保羅·范霍文這位荷蘭情色片大師的《透明人》(2000)。故事從一開始就為反派科學怪人設計了明晰的性格,他自大、自戀、暴躁、善妒、控制欲強、競爭心強,是個工作狂,在這個躁動不安的整體性格背后,是他長期無法得到滿足的焦慮,以及在聰明、美麗的女人面前的自卑,成為透明人之后,他只想滿足欲望,由此大開殺戒。范霍文把他兩性權力關系、男性焦慮的思考貫穿于這部扣人心弦的驚險片中,全盤掌控力就像他拍《本能》那樣強。他毫不手軟地折磨著男性觀眾,包括展示那激人疼痛的隱形變身過程。

    最后聊聊本月環球影業上映的最新版《隱形人》,故事背景來到當代美國,反派是研究光學的領軍人物,瘋狂科學家身份疊加“霸道總裁”的富豪身份,他有控制欲極強的性格,還有英俊的相貌、驚人的控制能力、健身鍛煉出的強健體魄等反派技能,近乎單槍匹馬對抗他的女主角則是外貌七八分的鄰家女孩,演員伊麗莎白·莫斯可塑性強,表情豐富,精準演繹了脆弱、驚恐、神經質、猙獰、疏離等各種樣貌,能運動,善攀爬,專于建筑設計這一復雜領域,精心梳洗過后又光彩照人。我們可看出為何反派男主與她之間能產生控制與反控制、折磨與反折磨的病態迷戀關系,也能意識到女性自覺自救的各種自身條件。

    這版選取女性自主意識、反家暴、反性別操控等女性主義話題,是最近的時代主題,也是適用于全美國甚至全球的穩妥而價值觀正確的主題,男女在身體力量上比對懸殊,親密關系里的暴力問題就成為女性生活中難以預知的隱患,它可以超出階級斗爭和利害權衡,也容易激發共情。男二號警察由黑人扮演,他在未成年的女兒面前都不說臟話,片方有很強的符合時代主流要求的意識,但也顯得男主角之外的角色略似工具人,僅為劇情和主題服務。

    本片很值得夸贊的是去電影院觀看才能感受到的、由細微的聲音和畫面特效構造的氛圍,隱形人正是利用室內窸窸窣窣的細微聲音,像貓玩老鼠一樣折磨著女主,使她處于別人不理解的驚驚惶惶狀態,家暴后創傷應激反應既隱喻在其間,又是她之所以被周圍人短暫誤解、孤立的情節要點。

    視覺上,呼吸的白氣,突然變大的灶火,自己移動的刀具,這些細微動態是靜態畫面里的戲。導演雷·沃納爾常幫好友、恐怖片大才子溫子仁做編劇,比如《死寂》《電鋸驚魂》《潛伏》第一二部等,而且已脫離了控制力較弱的稚嫩階段,拿捏恐怖氣氛方面和情節方面已然成熟。女主生活的偷窺視角很有意思,這種熱鬧之后突然疏離的視角,制造出了懸念,和一絲詭異。懸空的刀具突然殺人的場面,除了為觀眾增加震驚和恐懼,還彰顯出反派玩弄受害者的變態心理。

    電影最后的結局,可視為極端女權的態度——不為作惡的男性留下任何生存空間,即便是透過一層女性爽片的虛構感,也要實現。這也是類似《看不見的客人》那樣善人懲罰惡人的完美犯罪,盡管我感覺這個處理在劇情上并非毫無漏洞。總之,這剛好是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隱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