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威廉·華茲華斯傳》

    來源:中國作家網 | 斯蒂芬·吉爾  2020年11月26日08:50

     

    《威廉·華茲華斯傳》

    作者:(英)斯蒂芬·吉爾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1月

    ISBN:9787559828750

    定價:186.00元

    內容簡介

    在《威廉·華茲華斯傳》中,斯蒂芬·吉爾闡述了詩人的創作實踐、赫赫聲名及其生前身后的影響。作者并不認為詩人的晚年平淡無奇,因此在這本傳記中追溯了華茲華斯漫長的一生(1770—1850),從親眼見證法國大革命的魯莽青年,到維多利亞女王親授的、寶刀未老的桂冠詩人。

    作者以共情而不失批判的筆觸挖掘了華茲華斯一生的各個時期,呈現了詩人與妻子、家人為選擇自己的人生方式而付出的勇氣。本書既聚焦作為詩人的華茲華斯,同時也充分探討了滋養詩人創造力的種種友誼,以及影響詩歌創作的歷史環境。眾所周知,華茲華斯珍視詩歌的自發性。誠然,在出版過程中,他也不遺余力地推敲和審訂每一個細節。同第一版一樣,第二版傳記基于以下信念:華茲華斯的詩歌曾為一代代讀者帶來愉悅和慰藉,并將永遠如此。

    作者簡介

    斯蒂芬·吉爾(Stephen Gill) , 牛津大學榮休教授,林肯學院特聘院士,長期擔任華茲華斯基金會董事。他編輯的《威廉·華茲華斯索爾茲伯里平原詩歌》(1975)開啟了康奈爾權威版華茲華斯詩歌叢書;此后兩度編輯牛津版華茲華斯詩文選。代表作有《華茲華斯與維多利亞人》(1998),《華茲華斯的重游》(2012)。

    目 錄

    插圖目錄

    文本說明

    第一部分 生命之初

    第一章 一七七〇至一七八七............ 3

    第二章 一七八七至一七九二............ 46

    第三章 一七九三至一七九五............ 101

    第四章 一七九五至一七九七............ 146

    第五章 一七九七至一七九八............ 190

    第六章 一七九八至一七九九............ 244

    第二部分 行道中流

    第七章 一八〇〇至一八〇二............ 281

    第八章 一八〇三至一八〇五............ 345

    第九章 一八〇六至一八一〇............ 413

    第十章 一八一〇至一八一五............ 479

    第十一章 一八一六至一八二〇............ 526

    第十二章 一八二〇至一八二二............ 556

    第三部分 遲暮之年

    第十三章 一八二二至一八三二............ 593

    第十四章 一八三三至一八三九............ 640

    第十五章 一八四〇至一八五〇............ 695

    附錄............ 743

    精選書目............ 749

    威廉·華茲華斯族譜............ 770

    索引............ 773

    前 言

    華茲華斯的作品對我有著持久的意義。在很多書中,我曾嘗試將他的詩歌介紹給專業學者和普通讀者。拙著《華茲華斯與維多利亞人》(1998)考察了華茲華斯對英國文化的影響。后來的《華茲華斯的重游》(2011)探索了他的創造力及其最重要的一些特征。多年來,我對他的詩歌和散文的興趣絲毫不減,對其作品的價值篤信不移;但我很少去想這背后的原因。出版這本傳記給了我思考的機會,我也很感謝我的譯者、同道與朋友朱玉請我寫這篇中文版序。

    一七八九年,華茲華斯懷著一位理想青年的全部熱誠擁抱初期的法國大革命。那年他十九歲,“能活在那樣的黎明已是至福,/ 若再加年輕,簡直就是天堂!”翌年,他穿越法國,欣然相信他與途中邂逅的所有公民都在見證著歷史的轉折,“法蘭西正值最金色的時光,/人性也似乎再次于世間誕生”。華茲華斯后來憶起,尤其激動人心的是,人們不僅為眼前的法國事件而歡樂,更確信人類正在走向新的紀元:“不只幾個得天獨厚的地區,而是整個大地/都披上希望的彩衣。”

    在此后的幾年里,法國大革命的航向讓所有曾窺見希望的人感到困惑與失望。權力斗爭,內戰,法律準許的流血與大屠殺,最終導致新成立的共和國與英國開戰;所有這些演變迫使許多和華茲華斯一樣的理想青年重新評估他們的信念和希望。這種重估引起的痛苦與掙扎,與此同時祖國為生存而進行的斗爭,都反映在華茲華斯的自傳體長詩《序曲》中。

    當詩人試圖表達一七九三年后及戰爭爆發時期的思想轉變,他坦言自己的錯誤,后悔之前的立場,承認對事件的理解甚至自己的回應都有所偏頗,但有一點始終不變,我認為這對我們理解華茲華斯的作品至關重要,也能夠回答為何他的詩歌永葆魅力和價值——他堅稱,盡管如今(一八〇四年)認識到年輕時的諸多錯誤,但他從未放棄希望,即“人類能掙脫泥土中那毛蟲般的生存狀態,/盡展自由的彩翼,/做自己的主人,在無擾中享受歡愉”。這曾經是并依然是“高貴的理想!”。

    一七九〇年代末,華茲華斯漸漸認識到,他的使命不是成為一名政治激進分子,而是成為詩人;追隨這一天職并不等于隱退,而是抵達美好世界的正確途徑,不是在夢幻之邦,而是

    就在這個世界,我們

    大家的世界,這片我們最終

    或找到幸福或一無所得的地方。

    改善人類的渴望,天堂須向世間覓的信念,使華茲華斯的作品如此明媚,照亮我們的人生。

    華茲華斯活在世界歷史的動蕩時代,他以智慧與靈機應對時而令人迷茫的事態,即使他從未寫下一行詩句,他依然是一位值得關注的歷史人物。不過,正是他畢生為藝術的獻身,他創作的大量詩歌和散文作品,造就了他獨特的歷史地位。我最看重的是什么呢?他的許多詩歌都關乎人類生活的基本狀況,包括苦難與損失。但同樣重要的是,華茲華斯全部詩歌的基礎也包括對于“歡樂”的信念。我認為這是其詩歌最鮮明的特征?!皻g樂”一詞頻繁出現,它是華茲華斯人生歷程中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另一種力量是愛——詩人在描述人類關系時,沒有哪個字比“愛”更有分量,沒有什么比“愛”更加堅韌。華茲華斯全部作品的重音在于人間世的卑微者和自然界的無盡藏。華茲華斯的偉大朋友塞繆爾·泰勒·柯爾律治曾以最美的語言總結這一切,他宣布華茲華斯詩歌的價值在于一種力量——

    能夠將心靈從慣性的麻木中喚醒,使之關注我們眼前世界的美麗與奇跡。這是取之不盡的寶藏,但是,由于熟視無睹或者私心牽掣,我們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們的心既不善感受,也不能理解。

    最后——盡管這應該寫在最前——詩文本身的形式美令人愉悅: 選詞,節奏,押韻,結構,等等。在《抒情歌謠集》序言(1802)中,年輕的華茲華斯曾大膽宣稱,詩人只服從一條規定: 詩歌“必須產生即刻的愉悅”。他的詩為我們帶來豐厚的愉悅。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更多讀者感悟這份歡欣。

    斯蒂芬·吉爾

    二〇二〇年五月,牛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