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為什么要發展中國科幻大片 

    來源:光明網 | 劉健  2020年08月12日09:07

    去年春節檔,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流浪地球》讓人眼前一亮。起初,無論是電影界還是科幻界,對這部國產科幻片的期待都不高。畢竟,上一部引起全國轟動的國產科幻片還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拍攝的《珊瑚島上的死光》。新世紀以來,國產科幻片發展之路曲折緩慢。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流浪地球》不被看好似乎也并不意外。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流浪地球》僅僅用了不到72小時就實現了票房逆襲,力壓同樣改編自劉慈欣小說的科幻喜劇片《瘋狂的外星人》,一度成為中國影史票房亞軍。于是有人說,“2019是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中國終于有了比肩世界水平的科幻電影”。就在《流浪地球》高歌猛進的同時,另一部國產科幻片《上海堡壘》從宣發到上映,都伴隨著爭議和詬病。對于兩部作品的表現,有影迷戲稱:《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卻讓《上海堡壘》給關上了。

    我們暫且放下對這兩部電影的評價,放眼全世界不難發現,雖然大多數國家都擁有本國電影產業,但是能夠長年穩定地拍攝科幻電影并向海外市場輸出的國家,只有“一個半”。所謂“一個”是指美國,“半個”則是指日本(日本最優秀的科幻電影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動畫電影)。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科幻片很難拍呢?未必。

    在人們印象中,電影業不甚發達的朝鮮和泰國,也都曾經拍攝過屬于自己的科幻片。而中國最早的科幻片,可以追溯到1938年上映的《六十年后上海灘》。1958年,還拍攝過具有科幻未來主義風格的《十三陵水庫暢想曲》。由此可見,科幻電影之難,并不在于拍攝本身,而在于建立起可持續的工業化生產體系,以及全球性的發行與傳播體系。

    如果說科幻小說的閱讀需要訴諸讀者的理想思維,從而抬高了接受門檻,那么科幻片則是直接訴諸于受眾的感官,造成即時的震撼感和沖擊力,天然具有大眾文化產品的屬性。

    盡管從類型電影的角度說,戰爭片、奇幻片和史詩古裝片也能帶來類似的觀影體驗。但是,科幻電影有其他類型電影無可比擬的兩個優勢:首先,科幻電影的原始創意源自于科技,而科技具有同一性,因此科幻電影有著最低的文化折扣,能夠實現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最廣泛傳播與接受;其次,現代科技已經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時也在塑造著人們對于過去和未來的認知,這就意味著科幻電影的題材幾乎擁有無限的延展性。

    從電影業尤其是商業類型片發展的角度來看,科幻片堪稱電影工業皇冠上的一顆明珠。由于科幻片往往要為觀眾創造一個超脫于生活常識的視聽體驗空間,這就意味著在電影的創意、世界觀建構、劇本寫作、分鏡、服飾、布景道具、選角、攝制、后期制作等各個環節,都需要高度的協調性和專業性。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整部電影的觀看體驗下降。

    只有發展成熟的工業化電影生產體系,才能支撐長期大規模的科幻片拍攝與創作。而且,由于對電影特技有著天然依賴性,科幻片一直扮演著電影科技創新發展引領者的角色。因此,大力發展科幻片對于一國的電影行業,乃至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都具有戰略意義。

    今年8月7日,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關于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為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把創作優秀電影作為中心環節,推動我國由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同時,提出了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十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這是新世紀中國電影體制改革以來,國家針對科幻電影發展發出的第一份具有全局性、指導性、引領性的政策文件。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意見》明確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電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科幻電影發展正確方向,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培根鑄魂、彰顯中國價值、傳承中華美學,植根當代中國創新創造,把握科技前沿、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努力打造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中國科幻電影。這為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長期以來,以好萊塢為中心的美國電影業每年都會推出不少科幻大片,通過遍布全球的發行網絡傳播到各地。近年來,美式科幻電影和科幻連續劇獲得了更為廣泛的傳播范圍和滲透空間。科技無國界,但科幻有立場?!澳芰υ酱螅熑卧酱蟆钡膫€人英雄主義口號,隨著漫威系列電影傳遍了全世界,造成了深遠的文化影響。同時,美國的文化資本也已經不滿足于本土原創,開始在全世界范圍內搜羅有價值的科幻IP,為自己所用。近年來,日本的“怪獸之王”哥斯拉、“皮套超人”奧特曼都推出了美版電影。這些經過美式改造的科幻形象與本土原型已毫無關聯,卻并不妨礙作品在全世界收割票房。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明確中國科幻片的創作導向,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科幻電影理論和實踐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方面,《流浪地球》已經作出了非常好的示范,證明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拍出既有中國人文特色,又有世界一流視覺效果的科幻大片。珠玉在前,瓦石難當。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读骼说厍颉窞橹袊苹闷蜷_的大門不會被輕易關上。前路漫漫,唯有奮斗不息。

    作者:劉健,天津藝術職業學院副教授、天津市科普作家協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