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李長之《北歐文學》的初版本

    來源:中華讀書報 | 堯育飛  2020年08月04日06:48

    李長之先生是近現代才子型學人中的一位。自2008年開始閱讀《李長之文集》以來,我一直留心先生的著作,開始收集先生著作的民國版本。與《魯迅批判》《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等名作相比,先生的《北歐文學》并不特別為后世所注意。實際上,這本書頗有價值,因為這是國內第一本專門介紹北歐文學史的書籍。書中介紹了冰島、丹麥、挪威、瑞典、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國的文學發展概況。就學術史方面來講,這是有開拓性貢獻的。此外,據我的理解,這書還有其他方面值得玩味。

    版本方面,我收藏的這本《北歐文學》出版地在重慶,出版時間是1944年7月,1945年7月該書在重慶再版。1946年4月,又出了上海版。短短幾年一年一版,足見是書在當時頗受歡迎。

    1933年前后,李長之在清華大學讀書時,曾批評王云五主編的《小學生文庫》《王云五小辭典》,王云五亦撰文回擊。這場論戰當時頗有一些關注,老舍后來與李長之說起這段往事時還稱贊李長之“與王老板戰,如常山趙子龍”。因為這層因素,李長之的《魯迅批判》等早年著作就不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但抗戰時期,李長之在重慶中央大學任教,且擔任羅家倫秘書,他與王云五在此時就有了更多交往。這本《北歐文學》就是一個證明。李長之在序言中說:“在今年(1943)五月,接到王云五先生的信,囑寫一部四萬字的《北歐文學》,限九月交卷,當時鹵莽地答應了。”可見此時兩人不但已經和解,而且關系頗為融洽,王云五不計前嫌找李長之約稿。而這書列入“復興叢書”,也頗值得玩味。因為1944年8月,李長之《迎中國的文藝復興》一書,也在商務印書館出版。

    關于李長之和妻子柯柏薰的婚姻,在梁實秋等人的著述中,是可見他們夫妻經常吵架的。因為這些緣故,在李長之1944年結婚時,有些謠言就說是女方主動追求李長之,為此柯柏薰的義兄兼證婚人唐君毅在婚禮上特別做了澄清,他說:“今天站在婚禮中的新人夫婦,一位李先生是木子李的李,另一位柯女士姓柯,是木旁一個可字的柯。根據易經‘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道理,很容易自然地走到一起來了,木子李字的下面是個‘子’字,一般代表男子的意思,‘君子好逑’,正說明他們相好的過程是男方先向女方表示愛慕以后,才有柯女士木字旁邊的‘可’的承諾,所以無論從字義上,事實上講都是先有李先生的‘君子好逑’的表達意思在先,才有女方柯女士同意的應允在后。”關于這段婚姻的緣起,作為介紹人的唐君毅最有發言權。而《北歐文學》中李長之的序言,也可以提供佐證。李長之在《自序》中說:“謝謝柯柏薰小姐,她對這書有著鼓勵,謹以此書作為下個月圣誕節給她的一點薄禮,并算是紀念吧。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晨,于重慶中央大學。”這段話表明,他們初相識的日子是頗為甜蜜的,一如他們的晚年生活。柯柏薰對此書有鼓勵,可見兩人在學問上是有共同語言的。而已往一些著作以為李長之僅因為柯女士特別孝順而娶她,恐有失偏頗。

    我手頭的這本《北歐文學》,封面有三方印記,朱文印章大約是宣威縣立中學的收藏印,但漶慢難識。藍文印章文字為“孫肖先先生捐贈 宣威縣立中學存用”,當是縣立中學接受捐贈的證明圖章。查孫肖先(1906-?),又名孫志仁,宣威榕城上堡街人,先參軍,退役后經商,1934年起任國民黨宣威市觀海、寶岱、寶山等區區長,1941年任宣威縣田賦管理處主任。孫肖先是宣威商界舉足輕重的人物,開設的恒興商號在昆明亦有分號。后與滇軍暫編21師師長邱秉常等人一道促成宣威解放。解放后,孫肖先還曾捐贈8000銀元支援“反蔣游擊戰爭”。僅從印章上,我們無法得知孫先生何時捐贈此書,但宣威縣立中學1944年設立高中部,1951年改名云南省宣威第一中學。由初級中學而增設高中部,也許正是圖書匱乏的時期。故而此書的捐贈很可能在1944年至1951年之間。

     

    相關文章:

    魯迅《彷徨》初版本

    錢鍾書《圍城》初版本

    沈從文《邊城》初版本

    蕭紅《生死場》初版本

    老舍《歸去來兮》初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