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兒童劇要用高級的審美引導孩子 ——記第一期兒童戲劇朗誦教師培訓班

    來源:中國藝術報 | 高艷鴿  2020年07月29日08:39

    由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兒童劇委員會、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戲劇教育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的第一期兒童戲劇朗誦教師培訓班近日在線上舉辦。本期培訓班的授課專家包括配音導演章斌、中國國家話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劉曉翠、湖南兒童藝術劇團團長陳戎、北京兒童藝術劇院董事長董寧、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姬沛、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宇紅等,授課內容涵蓋兒童影視配音、兒童戲劇誦讀、少兒戲劇培訓機構的運營與管理、從兒童戲劇看藝術素質培養、不同題材文本的朗讀和表演、劇本的閱讀與朗讀、用優質的少兒語言和表演教育開啟藝術之門等。來自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澳大利亞、美國、韓國的300余位兒童戲劇從業者參加了本次“云”培訓。

    “兒童戲劇和戲劇教育是兒童藝術素質培養的重要途徑。 ”在董寧看來,兒童戲劇能給予兒童最直接的感官經驗,他們進入劇場后,會不由自主地追隨劇情,接受不同文化和價值觀的熏陶。同時,戲劇教育是一種即興的、非展示性的戲劇活動,孩子可以親身參與其中,兒童戲劇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有效輔助。

    作為兒童戲劇從業者,董寧認為這份工作不僅僅是一個職業,更是一項引以為豪的事業。因為任何人的藝術素養都不是天生的,孩子們的藝術素養,需要在藝術創作和欣賞中逐漸培養和提升。通過戲劇來培養下一代,提升他們的素質,點燃他們的想象力,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兒童劇的故事,對孩子們的人生應該有啟迪意義,題材要符合兒童的心理階段,舞美燈光服裝道具化妝等,要具有想象力。 ”董寧認為,兒童劇還應該用高級的審美,為孩子們創造一個他們眼中的戲劇世界,讓他們能欣賞到高級的、美的戲劇。她說, “千萬不要低估孩子,他們是聰明和充滿智慧的,兒童劇不要一味去娛樂他們,而是要引導他們,將一些思想和情感,用藝術的方式融入他們的世界中去。 ”

    董寧介紹,北京兒藝多年來一直力圖用高級的審美、高級的創作,為孩子們提供精神食糧。她以劇院的多部原創劇目為例,闡釋“高級的審美”包括的內容,比如文學之美、音樂之美、人物塑造之美、傳統文化之美等。

    北京兒藝的兒童劇《想飛的孩子》曾榮獲多個國家級獎項。在這部劇中,主人公有一大段關于自己想飛的獨白,表達了一個農村孩子對自由和美的向往。這部劇每次演出結束后,兒童觀眾們都會在劇院的大廳一邊模仿主人公的動作,一邊喊著他的臺詞:“向左飛、向右飛……”在董寧看來,戲劇中的文學之美,不在于語言的華麗,而在于借助人物之口表達人物內心,讓孩子們感同身受,就像《想飛的孩子》中,他們能真正理解主人公想飛的原因。所以兒童戲劇的創作者要去發現文學之美,追求文學的力量,從而讓孩子們能夠體會和感知到人物的情感濃度。

    “孩子們可以通過戲劇,接受潤物細無聲的美學教育。 ”董寧說,北京兒藝的兒童劇《遇見·貝多芬》講述了貝多芬的人生故事,并在講述的過程中引出貝多芬的系列音樂作品。“孩子們通過他們的視角看到了貝多芬的成長經歷與人生境遇,理解他的音樂,感受古典音樂的永恒魅力。 ”她說,“當《歡樂頌》的旋律在舞臺上響起時,孩子們會明白,在這么輝煌燦爛的樂章背后,有著一個多么堅強、偉大的靈魂。 ”

    劉曉翠對一部文藝作品的評判標準,放在首位的就是審美。看了最近熱播的網劇《隱秘的角落》后,她的感受就是該劇在審美上有高級感,包括演員的表演和音樂等。“秦昊和王景春生活化的表演有高級感,他們沒有表演的痕跡,觀眾覺得他們就像真正在生活。三個孩子的表演也渾然天成,感覺他們就是角色本身。 ”

    “在我們這個時代,人們可選擇的東西太多,如何鑒賞和取舍?就要建立和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選擇那些美好的、品位高級的、蘊含真善美的東西。 ”劉曉翠說,尤其是兒童戲劇從業者,也要強化自身的審美意識,從多個方面提升審美能力,包括提升文化修養、專業能力,凝視生活、沉淀思考的。

    “文藝工作者的文化修養是放在第一位的。文化修養跟一個人的知識儲備、文學修養、道德標準、人生閱歷等是聯系在一起的。 ”劉曉翠表示,其中的文學修養決定著戲劇從業者的思維層次,文學積淀很重要,決定了對文藝作品理解和演繹的程度。關于專業能力,她建議兒童戲劇從業者要有突破自己邊界的能力,對其他的姊妹藝術,比如舞蹈、音樂、美術等都可以有所涉獵,并運用到作品的排練或教學方法的創新上。

    劉曉翠提出的“凝視生活” ,其中的“凝視”體現的是一種情感和態度,在她看來,只有關注社會和人生,看盡人間百態,體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成為優秀的戲劇從業者。她說,“這種凝視,會讓人的目光、個人體驗、感知和判斷變得敏銳,有人生的溫度在里面,這些都可以放在作品里、融入到教學中。 ”

    “當拿到劇本開始朗讀時,已經進入到表演狀態了。當一個劇本被朗讀時,更有鮮活的生命力。 ”姬沛本次授課的題目是《劇本的閱讀和朗讀》 ,她表示,當朗讀劇本時,要賦予臺詞新的生命力。在平時給學生們上課時,她也會組織大家朗讀劇本。 “劇本朗讀并不是大家想象的像說話那么容易,作為朗讀者,要把文本的內涵清晰表達出來。 ”她說,“平常教學中,我有時會對學生說, ‘沒有聽到你在讀什么’ ,不是聲音大小的問題,而是聽不懂他表達的意義。他沒有通過語言的技巧,包括腔調、語氣等,說出臺詞表層之下的深層含義,沒有全身心地去詮釋人物。 ”

    姬沛建議,在朗讀劇本時,必須要大聲,保證聲音洪亮,在熟讀文本的基礎上,做到清晰地表達。其次,要有儀式感,迅速從生活狀態進入到劇作家創造的戲劇情境中,去扮演那個角色,進入人物內心,揣摩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她還特別強調要有畫面的形象感。“經過多次閱讀文本,我們的腦子里已經有了從模糊到清晰的畫面,在你朗讀劇本時,這些畫面會時刻伴隨你,為你補充劇本的氣氛、人物的情感、人物的命運脈絡,讓你始終處于人物的命運之中。 ”她說,“營造這些畫面,也是為了相信劇作家筆下的戲劇情境。當你腦子里有這些畫面時,其實就意味著你對劇本、對藝術有敏銳的感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