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當“機器人三定律”迫近現實 ——讀“翌平新陽剛少年科幻系列”有感

    來源:文藝報 | 崔昕平  2020年07月10日07:53

    閱讀翌平的新陽剛少年科幻小說《燃燒的星球》《流浪的方舟》時,瞬間讓人聯想到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上世紀40年代開啟的人機關系之思,在翌平的作品中以新穎的機器人角色設定與更加趨近可能的科幻假想再度展開。

    “翌平新陽剛少年科幻系列”將故事架構在了100多年后的22世紀。這樣一個基于未來的設定,構成了該系列科幻小說中的多重“假想”。作品中,角色的身份變得豐富而復雜,也呈現出新的社會結構。主角千雄、梅子馨的身份是兩位六年級小學生,但屬于“生物電子人”,大腦植入了各種能力芯片,并與地球主控管理系統保持連接。作品假想了電子人對比人類的優勢,他們擁有人類的感性和電子人嚴謹的思維,有著超越傳統人類的多種能力,但他們并非人類的主宰者,而是保衛人類的高級戰士。作品中的人類則被稱為“原始人”,包括科學家燕墨子、慕容詭,地球總統梟龍云等。“原始人”雖然自身運算能力、搏擊能力等能力都極為有限,但是掌握著科技命脈,在這個新型結構的世界中扮演著決策者、主宰者的角色。層級最低的是機器人,雖然已經是極為智能的機器人:熾焰被人類送上月球,為人類開發新能源,而后因不滿人類的無情,自命月神,主宰月球;巨靈神曾經是駕駛飛船的航天員,開發月球時被人類視為英雄,后投入廢舊工廠;閃電也曾為人類立下赫赫戰功,但機器人在這個社會結構中的命運,是無論多么優秀,為人類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貢獻,始終是人類的侍從或仆人,會因為陳舊、損傷等原因被報廢。

    人類與機器人之間深刻的“關系”問題,構成了《燃燒的星球》《流浪的方舟》一系列作品中矛盾沖突的焦點。因為環境的惡劣和工作的艱辛,人類派智能機器人巨靈神送智能機器人熾焰登月,代替人類開發月球。熾焰在月球上開采氦3礦山,為地球輸送源源不斷的能源,使地球免于污染。但為防止熾焰不斷進化失控于人類,以慕容詭為代表的人類科學家給熾焰設置了抹去記憶、循環使用的程序。知道內情的熾焰一怒之下稱霸月球,并向地球發起進攻。《燃燒的星球》便起于這場近太空的地球軍隊與月軍的戰爭,開闊的場面描寫呈現出科幻大片的宇宙既視感。作品中大戰的關鍵與勝負的核心,是機器人的立場選擇。熾焰為紀念制造它的人類老師燕墨子,制造了機器人燕墨子,機器人燕墨子最終的立場,決定了戰爭的走向。機器人巨靈神等,則選擇了誓死保衛家園。《流浪的方舟》在地月“內戰”之外,假想了更可怕的、來自以星際職業軍人艾蓮斯為代表的外星生物的威脅。

    可以看到,翌平的少兒科幻小說再次將關注焦點指向了人類對機器人的復雜情感。未來的人類,將借助并將越來越依賴機器人對人類的貢獻;機器人超越人類的、以程序的形式存在的各種內在與外在的能力,也使人類逐漸警惕于機器人對人類的可能威脅。阿西莫夫在一系列機器人科幻小說中嘗試展望未來人類與機器人的關系,闡釋了機器人三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目睹人類個體將遭受危險而袖手不管;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給予它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一定律沖突時例外;機器人在不違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況下要盡可能保護自己的生存。”這一超前的假想為科幻文學創作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創作動源。之后,多部科幻作品聚焦于三定律中存在的矛盾與漏洞,于是有了第零定律的補充:“機器人必須保護人類的整體利益不受傷害。”阿西莫夫的時代,人類還沒有機器人,也還沒有能夠制造機器人的公司。這一假想不斷被闡釋的魅力,就在于它將不斷趨近于可能的現實。生活在當代的人類,已經在機器人制造領域有了極大發展。閱讀翌平的機器人系列科幻新作時,那些假想性的展望與思索顯出了日漸迫近現實的意味。

    在該系列中,人類仍在不斷修正著機器人定律。月球事件之后,以慕容詭為代表的人類科學家在升級DMAX的時候,在底層加入了一條指令:“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與人類為敵。”但是,雖然人類不斷修正著自己制定的機器人定律,機器人仍有可能在某種未被指令限制的情況下做出違背法則、反人類的決策。在翌平的作品中,這種反人類的決策,觸及了一個更深層的問題:在智能機器人對人類的貢獻遠大于許多人類的未來社會,智能機器人的社會地位該如何安放,人類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智能機器人。

    在作品中,科學家燕墨子制造熾焰的初衷,是制造和人類一樣的智能機器人,并定位為一種高智商物種,與人類平等相處。但科學家慕容詭持反對態度,并對機器人的生殺予奪絲毫不講人情。作品做出的這樣的科幻假想,實際上再次提出了一個關于未來的問題:科技的不斷發展,機器人的不斷進化,人類對機器人的日益依賴,都推動著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關系不斷迎來新的問題,機器人故事就是不斷在將人類與機器人相處的邏輯問題推向極限,觸發更具有警醒意義的思考。假設人類制造機器人的技術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仿生人機器人階段,面對與人類幾乎沒有區別的機器人時,人類與智能機器人之間是否可能存在“平等”的關系?人類又將或又應寫入怎樣的指令,執行怎樣的機器人定律?對于一個有智能、有情感的機器人來說,智能與情感究竟是福音還是災難?這顯然極為復雜,涉及了對“人”與“人性”的重新考量。

    從文學表現的層面看,機器人類型科幻故事的共性特征在于強調故事的邏輯性,情節緊湊,并不斷出現意外的反轉。翌平在這方面做了非常恰當的把控和處理。同時,翌平在少兒科幻小說創作中凸顯了文學性的訴求。作品呈現出多視角的交叉敘事,分別以千雄、梅子馨、巨靈神、閃電、燕墨子、慕容詭等人的視角介入故事,以此進入到不同人物的內心深處,呈現觀念上的巨大差異。在敘事順序上,作品讓最集中的矛盾沖突率先爆發,以激烈的太空戰爭先聲奪人,而后以插敘、倒敘形式鋪展有溫度的細描。作品呈現了多處富有韻味的細節:智能機器人熾焰抵達月球時,對巨靈神贊嘆道:“從這里望去,地球更像是月球的衛星哦,說不定哪天真會這樣呢!”之后,正是這個叫熾焰的機器人發動了復仇的戰爭,使地球變成了一顆“燃燒的星球”。作品觸發了一種發散的思索:當人類以越來越復雜的形式——原始人、電子人、克隆人、機器人共處于宇宙時,人類的喜新厭舊、無邊貪念與冷酷無情都可能將宇宙推向戰爭的深淵。也許,朝向未來時,我們更應該學會的是,從不同的星球上彼此觀望和欣賞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