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中國兒童戲劇節引領兒童戲劇新發展

    來源:中國藝術報 | 趙寒冰  2020年06月15日08:35

    新冠肺炎疫情為我們經濟社會生活按下的諸多“暫停鍵” ,正在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取得的階段性勝利而逐漸重啟,兒童戲劇領域也有序復工復產,但對于已走向國際化規模的中國兒童戲劇節的如期舉辦仍然面臨挑戰。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總要求,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結合目前國內外疫情防控情況,經中國兒藝第十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組委會認真研究,擬將原定于2020年7月至8月舉辦的第十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和國際兒童戲劇節聯盟成立大會及系列活動,延期至2021年舉辦。在走過9個年頭,迎接10歲生日之際,中國兒童戲劇節被迫按下“暫停鍵” ,或許也給我們反思梳理過往、在回望中總結經驗、繼續更好前行提供了一個契機。

    中國兒童戲劇雖起步較晚,但發展快速,全國兒童劇創作和演出呈現出可喜的發展態勢。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 2014年全國兒童劇演出場次1 . 04萬場,觀眾506 . 2萬人次,票房收入3 . 26億元,而到了2019年,全國兒童劇演出近2萬場,觀眾超過680萬人次,票房收入超過10億元,創歷史新高,目前兒童劇演出場次、劇目數量大大領先于其他演藝行業。然而,在火熱的兒童劇市場背后,有個別兒童戲劇團體通過降低票價吸引觀眾,以致制作水準也因經費減少而降低,形成惡性循環;也有些演藝公司在不了解作品的前提下,過度宣傳國外兒童劇,給觀眾留下了“只有外國兒童劇才值得觀看”的誤導,這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事實上,從已連續舉辦9屆所呈現的一系列數據和動向可見,觀眾在選擇兒童劇時,最看重的是作品本身的思想價值和藝術水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劇的發展和普及,帶孩子觀看兒童劇的家長,已經具備了專業素養,不再唯“低價和國外劇”論,中國兒童戲劇節已成為展示中國兒童戲劇發展成果、推動兒童戲劇發展的重要平臺。

    從量變到質變,戲劇節注重提升中國兒童劇原創動力

    由中國兒藝主辦的中國兒童戲劇節(以下簡稱“兒戲節” )創辦于2011年, 9屆共有30個國家和地區的250家演出團體帶來418臺劇目1863場演出,惠及觀眾148萬人次。“兒戲節”作為國內首個“國字頭”兒童戲劇節,十年來,積極發揮引領作用,帶動全國院團創演了百余部兒童劇新劇、全國新增10余個兒童戲劇節,豐富了孩子們的文化生活,促進了藝術家和藝術機構之間的交流,帶動了兒童劇創作題材和藝術形式的創新發展。從首屆的39部劇目演出215場,涵蓋5個國家,到第八屆實現五大洲16個國家61部劇目齊聚“兒戲節”演出229場,再到第九屆15個國家和地區的57臺劇目191場演出和豐富的戲劇活動,“兒戲節”藝術表現形式越來越豐富,演出團體逐漸擴展到世界各地。值得注意的是,每屆國內劇目的數量和演出場次仍然是主體,每年均占展演總場次的80 %以上,而且入選的國內作品不僅在數量上逐年增加,原創作品的數量和藝術水準也在逐年提升。

    “兒戲節”舉辦期間,國內各院團演出頻獲稱贊。由于大多數場次演出票提早售罄, 《寶船》 《漢字變奏曲》 《幼童留洋記》等很多精心制作、品質優良的國內劇目都引發觀眾強烈要求加場的現象,這說明觀眾看重的并非作品來自國內還是國外,而是品質,這是贏得市場和觀眾的關鍵。亮相第四屆“兒戲節”的開幕式劇目《寶船》 ,是老舍先生唯一一部兒童劇作品,創作于1961年,曾與《馬蘭花》合稱中國兒藝的“一花一船” 。2014年,中國兒藝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第三版《寶船》的創新復排。復排對于主題和臺詞并未做任何修改,保留了老舍先生用最簡潔的語言來表達最深刻的道理和最樸實的價值觀的行文風格。在演繹方式上,雖然保留劇本的原汁原味,但按照時代特點和審美要求創新了舞臺語匯,將舞臺與高科技完美融合,正確處理了繼承和發展、轉化和創新的關系,目的就是將老舍先生最風趣幽默的語言風格和文學魅力完美地傳遞給觀眾,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致敬。該劇既遵從傳統的寫意觀又符合戲劇情景,創新舞臺藝術呈現,整個舞臺就是一艘寶船。舞臺設計呈現的元素更簡單,整個舞臺像是一張紙,能折出寶船,也能折出樹、皇宮等其他景物,這是現代紙雕藝術和中國傳統折紙藝術精妙融合的結果。特別是“寶船”的設計與制作可謂獨具匠心,隨著口決而變化多端,可在一個小紙船和兩三噸重、可以乘坐很多人的大船之間自由變幻,其逼真程度令人驚訝、贊嘆。該劇詼諧幽默、充滿童趣的舞臺呈現,全景式多媒體技術的創新演繹,完美實現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受到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愛。

    在第八屆“兒戲節”上,福建人民藝術劇院的《幼童留洋記》將“歷史事件”與“少年故事”融合,用豐富的語言和行為去表現童趣,把歷史拉近觀眾。在舞臺調度上,運用了轉臺和升降平臺,兩個“臺”同時動起來,將場與場之間的切換在音樂聲中無縫銜接,用鮮活的表現手法引發孩子們了解歷史的興趣,深入淺出地展現劇情。該劇觀眾定位是6歲以上的兒童,但四五歲的兒童也能專心地看完長達兩小時的劇情,且不時傳出會心的笑聲。

    從演出到活動,戲劇節創新發揮兒童劇的教育引領作用

    “兒戲節”匯聚了眾多題材多樣、形式豐富的國內外優秀兒童劇,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世界不同地方的戲劇文化。“兒戲節”在保障劇目品質的同時,注重內容不斷創新,豐富內涵和外延,使之持續受到關注和熱議。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理解力差異,從第五屆開始,借鑒國際知名兒童戲劇節先進經驗, “兒戲節”首次嘗試演出分齡,所有劇目均標注適合年齡段,提高觀眾的“匹配度” ,并通過網絡評選觀眾最喜愛的劇目,獲得專家、觀眾一致好評,開中國兒童劇按年齡分級先河。作為第七屆“兒戲節”開幕式演出劇目,根據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國內首部“成長戲劇” 《山羊不吃天堂草》 ,聚焦當代少年的心靈成長歷程,填補了該年齡段兒童劇創作的空白。在第八屆期間,為進一步擴大受眾,首次為0 - 3歲嬰幼兒觀眾開設專場演出,不同于大多數兒童劇觀眾在觀眾席觀看,嬰幼兒戲劇作品將小觀眾請上舞臺,更好地感受舞臺營造的美好和輕松,加深親子互動情感,讓嬰幼兒更愿意與外界溝通。提升參與感、互動性也更符合兒童劇發展趨勢。

    “兒戲節”中,孩子們不僅是小觀眾,還是小志愿者、小記者、小演員,更是文化小使者,帶領更多人走近兒童戲劇。每周末,經過培訓的小志愿者們在中國兒藝藝術長廊為中外觀眾講解;演出后,他們化身小記者,采訪劇組主創和演員,以孩子的視角更深入了解戲劇創作和演出。“兒戲節”期間,中國兒藝聯合美國米蘇拉劇院,幫助多所學校的中國孩子用全英文演繹了兒童童話音樂劇《公主與豌豆》 ,并赴美國實現與美國孩子一起用英文演出的愿望,該活動被列入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聯合成果清單” ;帶領北京市燈市口小學、革新里小學師生,走進新加坡,與新加坡的孩子同臺演出《馬蘭花》 。校園戲劇還在第九屆“兒戲節”閉幕式舞臺上亮相,讓孩子成為舞臺的主人,進一步促進藝術普及,推動戲劇教育發展。同時,為保障觀劇體驗,根據不同劇目堅持觀演人數的限制,既有適合1000多名觀眾觀看的大劇場劇目,也有僅允許30名觀眾入場的小劇場劇目,多樣化的優秀劇目、精準的定位和行之有效的宣傳推廣活動,讓“兒戲節”形成了今天的品牌效應,贏得了90 %以上的平均上座率,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帶動了兒童戲劇的可持續發展。

    從“請進來”到“走出去” ,戲劇節助力中國兒童劇走向世界舞臺

    十年來,“兒戲節”已與丹麥國際兒童青少年戲劇節、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國際動畫節、韓國AS - SITEJ國際兒童青少年戲劇節、日本沖繩國際兒童青少年戲劇節、俄羅斯彩虹藝術節等國際知名藝術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與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等國的藝術機構聯合簽署了《金磚國家青少年兒童戲劇聯盟戰略合作意向書》 。在長期穩定的交流基礎上,“兒戲節”正在推動中國故事走出去。“兒戲節”劇目《三個和尚》 《西游記》 《鷸蚌漁》等10多臺劇目走遍世界五大洲30余個國家和地區,相繼亮相德國、西班牙、丹麥、日本等十多個國際兒童戲劇節舞臺,演出100多場,受到熱烈追捧,并獲多項國際藝術節大獎,受到世界各國觀眾的歡迎和喜愛。例如在第四屆“兒戲節”期間首演的《三個和尚》已經走遍五大洲,在20個國家的31個城市演出77場。

    此外,“兒戲節”還探索出讓外國青少年說中文、講中國故事、演中國經典兒童劇的模式。在“兒戲節”期間,由中國兒藝與美國米蘇拉兒童劇院共同打造的美國版“中國故事”之《成語魔方》 ,被列入第七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聯合成果清單” ,在2018年第八屆“兒戲節”期間,中國新加坡兩國青少年在新加坡同演經典劇目《馬蘭花》 。也在這一屆,被稱為“兒童戲劇界奧林匹克盛會”的國際兒童青少年戲劇協會(簡稱ASSITEJ)藝術大會也由中國兒藝同時主辦。這屆大會的舉辦權之所以能落在中國,是中國兒童劇已經有了在世界舞臺大放異彩的基礎,所以在向組委會做了方案陳述后,中國立即高票當選,且一次通過。藝術大會期間,來自五大洲46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代表團、演出團以及兒童劇院、藝術機構負責人和戲劇節主席、總監等500余名代表通過觀看五大洲的兒童劇演出,參加藝術交流大會、中外兒童戲劇工作坊及圓桌會議、東西方多元文化對話、“中國日”主題活動、下一代培訓項目等一系列藝術活動,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當今世界兒童戲劇發展的現狀,也欣賞到了中國高品質的兒童劇作品。許多國內外觀眾寫下了“這就是最好的兒童戲劇節”的感受。

    經過十年的發展,“兒戲節”已成為具有全球視野、中國情懷,洞悉最新創作動態,把握演出市場走向,聚焦中國兒童戲劇事業新發展的國內首創、國際知名的兒童戲劇品牌,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少年兒童的普遍歡迎。相信經過此次暫停的沉淀和整裝待發,未來的“兒戲節”將繼續發揮引領作用,推動兒童劇創作題材和藝術形式的創新發展,引導孩子們崇尚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助力中國兒童劇“走出去”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作者系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