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英文版《北京人》和《雷雨》在美首演時間考

    來源:《新文學史料》 | 韓曉清  2020年06月02日08:18

    《北京人》和《雷雨》兩部戲劇自問世以來,不僅在中國舞臺上長演不衰,在世界舞臺上也大放光芒,并不斷被演繹出新的意義。但是關于英文版的《北京人》和《雷雨》在美國首次演出的時間,至今仍眾說紛紜,沒有定論。

    一、國內學術界對兩部英文版戲劇在美首演時間的界定

    田本相在《曹禺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為紀念曹禺先生誕辰九十周年而作》一文中寫道:“1946年,曹禺和老舍訪問美國,當時,即同一位美國朋友李吉納爾·勞倫斯(Reginald Lawarence)整理《北京人》的英譯本,但是,此書未能出版。而1953年4月,這部譯本卻在紐約城54街121號的Studio Theatre演出。這可能是歐美國家演出曹禺劇作的最早的記錄了。”同年,曹樹鈞在《論曹禺劇作在世界舞臺上》中寫道:“1953年4月《北京人》曾在紐約公演過一次,而在1980年3月《北京人》在紐約的演出影響則更為巨大,因為它正值曹禺訪問美國期間……這一時期,《雷雨》多次在美國上演。1986年11月,南開大學外文系還組織過‘我國第一個用英語演出經費劇目的劇組’。”除此之外,他們在發表的眾多關于曹禺研究的文章中,都認為英文版《北京人》和《雷雨》在美國首次演出的時間分別是1953年4月和1986年11月,甚至在《曹禺傳》(田本相)和《曹禺劇作演出史》(曹樹鈞)等專著中,也是如此。因此,后來的曹禺研究者一般都把英文版《北京人》在美國首次演出的時間確定為1953年4月,《雷雨》的時間確定為1986年11月。

    但是,根據現存資料,可以肯定的是英文版《北京人》和《雷雨》在美國首次演出的時間分別為1949年4月和1986年1月。

    二、英文版《北京人》在美國的首次演出

    1940年深秋,曹禺創作了話劇《北京人》。1941年10月,該劇在國內首演,此時正值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由于劇本所描寫的內容、創作思想、藝術風格、情感基調等原因,《北京人》在國內并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1946年3月,曹禺應美國國務院的邀請第一次訪問美國。這一年的8月,在美華人在美國西部城市組織演出了中文版的《北京人》,這應該是中文版的《北京人》在美國的首次演出。訪美期間,曹禺和美國著名戲劇家兼導演的李吉納爾·勞倫斯共同整理了《北京人》的第一個英譯本。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該譯本在當時并沒有得到正式出版,劇本也沒有上演。直到1949年4月,英文版話劇《北京人》才在美國洛杉磯城市學院(Los Angeles City College)的“平房舞臺”(Bungalow Stage)正式上演。

    美國洛杉磯城市學院(Los Angeles City College)戲劇系演出英文版《北京人》的海報

    此次演出的導演是洛杉磯州立大學戲劇專業的威廉·漢森(William Hesaon),聯合制作人、舞臺設計、舞臺監督、化妝師、音響技效師、服裝師是帕特·娜丹勒(Pat Nordella)、設置和技術指導都是洛杉磯城市學院的教師。背景合唱效果由音樂學院唱詩班的拉爾夫·彼得森(Ralph Peterson)指導負責,布景和財產由電影公司的路易斯·托莫瑞(Louis Tomero)管理。劇場負責人是洛杉磯州立大學戲劇專業的雪莉·布奧(Shirley Boulware),劇場管理由洛杉磯城市學院的李·格史恩(Lee Egishian)擔任。演員共有十人,分別由洛杉磯城市學院和洛杉磯州立大學戲劇專業的師生組成,其中洛杉磯州立大學戲劇專業十人,洛杉磯城市學院四人。演出從4月27日晚8:30開始,每天一場,連續上演了4天,直到4月30日才結束。

    英文版話劇《北京人》是洛杉磯城市學院與洛杉磯州立大學戲劇系學生第22季聯合制作演出的第239出戲劇。演出使用的劇本正是李吉納爾·勞倫斯的英文改編本。參加這次演出的演員全部是美國人,演出語言是英語。觀眾可能僅限于兩校的學生和教職工。可能沒有得到公演,但是在演出節目單中有十分明確的提示——這是戲劇《北京人》的英文版在西方世界的首次演出。由于相關資料的缺失與匱乏,所以很難查證此次演出的規模到底有多大,演員的表演如何,觀眾的反應以及社會的反響怎么樣,演出的諸多情況也就無從證實了。

    從節目單(包括制作人員、劇場人員、人物角色以及演出的地點等)可以看出:第一,《北京人》是被作為一部悲劇上演的。第二,《北京人》的首演是由洛杉磯城市學院戲劇系設計、策劃,與洛杉磯州立大學戲劇系聯合制作、排練與演出。制作人員表中共有18人,除導演威廉·漢森是洛杉磯州立大學戲劇專業的人員之外,其余17人均隸屬于洛杉磯城市學院戲劇系;劇場人員共有3個人,其中洛杉磯城市學院2人,洛杉磯州立大學1人;人物角色表中共有14人參加演出,其中洛杉磯城市學院4人,洛杉磯州立大學10人。第三,在英文版的演出中減少了參演角色的人數,但主要角色人數沒有變化。英文版角色共有14人,中文版中則有19人。英文版中沒有小柱兒(陳奶媽的孫子,年15),以及壽木商人甲、乙、丙、丁。第四,人物角色和中文版稍有不同。英文版中分別出現的Nurse Huang, the family nurse(黃護士,家庭護理)、Lee, the family servant(李,家庭仆人)、Nan Fang, Old Master’s niece(楠方,老主人的侄女)三個角色,中文版原著中相對應的應該是陳奶媽(哺養曾文清的奶媽)、張順(曾家的仆人)、愫方(老主人的姨侄女)。人物角色的姓氏從“陳、張”變成了“黃、李”,不但人物的姓氏發生了變化,名字也有變化,“愫方”變成了“楠方”,還有就是,人物角色的身份發生了變化,家庭護理(the family nurse)和陳奶媽(哺養曾文清的奶媽)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的,愫方從姨侄女變成了侄女,不過,這顯然是中、西文化的差異造成的。外國人不懂“奶媽”的意思,想當然地理解為“家庭護理”,西方詞匯中沒有“姨侄女”的說法,只能用niece(侄女,外甥女)替代。第五,英文版中加入了“時間”這一要素。這樣一來,似乎更符合西方戲劇的“三一律”原則。整部戲劇限定了時間:事件發生在1936年,三幕之間加入了中場休息時間,一、二幕之間休息5分鐘,三、四幕之間休息10分鐘。這在中文原著中是沒有的。但是,在第一幕中,對介紹演出地點的翻譯:中文原著的地點是中秋節,英文翻譯為The Moon Festival. October, midday(中秋節。十月,中午),這個翻譯就有問題了,中秋節在陰歷八月十五,陽歷不定,有時候在九月,有時候在十月,如果是限定在1936年的話,這一年的中秋節是九月三十日,不在十月份。這顯然是誤譯。

    總之,就從演出的節目單可以看出李吉納爾·勞倫斯翻譯的《北京人》,跟中文原著還是有一定偏差的,有些是中西文化的差異造成的,有些則是明顯的誤譯。據曹禺說,這個譯本他是看過的,不知道為什么,他并沒有看到這些誤譯。

    1953年4月23—26日,曹禺話劇《北京人》(英文版)在紐約市西城54街121號的Studio Theatre公演,導演是Peter Kerr Buchan,演出所采用的劇本的譯者也是李吉納爾·勞倫斯(關于此次演出的一些大致情況在夏志清的《夏志清文學評論集》中也有記載)。也就是說,勞倫斯翻譯的《北京人》自1949年在洛杉磯演出4年之后,又在紐約上演了。關于《北京人》這次演出的消息在1953年4月20日的《紐約時報》有所刊登。

    三、英文版《雷雨》在美國的首次演出

    南開大學外文劇社是南開大學話劇社團中最具特色和影響力的社團,也是二十世紀70年代末期文化部批準的中國第一個用英文演出的學生社團。自從美籍教授羅蘭·費希爾來到南開大學,了解到南開有演戲的傳統后,他就不遺余力地策劃、排演英文話劇《雷雨》。1985年9月,南開大學外文系英語專業學生組成《雷雨》劇組并開始排演英文版《雷雨》,排演在每周一至周五晚間進行。排練用的劇本由美籍專家費希爾根據王佐良、巴恩斯的譯本改編而成,改編和排練前費希爾曾經征求過曹禺的意見。1986年1月上旬,英語話劇《雷雨》在南開大學校內首演,獲得好評。在劇社上演時,社團曾經邀請曹禺觀看過他們的演出,觀劇后劇作家給予了社團和演員極高的評價與熱情的鼓勵。費希爾一直以來就有一個夢想,就是排練一部中國戲劇到西方去演出,通過演出讓西方人了解中國戲劇和中國人民。在排演《雷雨》之前,他向曹禺透露過自己的愿望,曹禺聽后肯定了費希爾的想法。有了曹禺的鼓勵,費希爾更加堅定了他最初的夢想,所以,他又不遺余力地帶著英文版《雷雨》走出中國,走向西方世界。在英文話劇《雷雨》以學生社團演出的形式走出國門的過程中,費希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南開外文劇社赴美演出《雷雨》的演出海報

    1986年1月,南開大學外文系英語專業學生組成的《雷雨》劇組在副校長王大璲的率領下,赴美國作訪問演出。由費希爾導演的英文話劇《雷雨》在美國演出伊始,他做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巡演宣傳單(說明),宣傳單上寫道,“南開學生排演英文話劇《雷雨》的想法來自于他們過去就排演過這出話劇。南開領導和州立圣克勞德大學校長麥克·唐納德先生通信一起商討了社團這次出國巡演的各項事宜。這是中國第一次派一個大學生代表團到國外去演出,也是南開話劇團第一次用英語演出《雷雨》。對學生來說,他們也是第一次離開他們的祖國,而對我來說,這是我真正有過的第一個好主意。對于你們觀眾來說,我們希望你會喜歡由很多中國小演員演出的第一部中國話劇,那些非常優雅的表演會使許多人分享他們偉大祖國戲劇的一小部分。”演出從1月17日開始到2月12日結束,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里,劇團先后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州立圣·克勞德大學(St. Cloud State University)、明尼蘇達大學德盧斯分校(University of Minnesota-Duluth)、伯米吉州立大學(Bemidji State University)、摩海德州立大學(Moorhead State University)、西南州立大學(Southwest State University)、曼卡托州立大學(Mankato State University)、威諾那州立大學(Winona State University)、阿諾卡拉姆齊社區學院(Anoka-Ramsey Community College)、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和加州舊金山的斯坦福(Stanford University)10所大學和學院共演出了11場英文版《雷雨》,觀眾達4000余人。其中圣·克勞德州立大學在元月和二月份有兩次演出。出人意料的是演出場場爆滿,可以說演出大獲成功。美國29家英文報刊報道了《雷雨》在美國演出的消息,明尼蘇達州的一家報紙連續兩天刊登在《雷雨》劇組演出時的照片;《斯坦福時報》發表評論說:“中國《雷雨》‘襲擊’了斯特靈大廳(斯坦福大學禮堂)。”

    劇照:周萍和繁漪

    英文話劇《雷雨》近一個月的巡回演出,獲得了美國觀眾的高度評價。由于文化模式和觀念的差異,中美戲劇的交流在這一時期依舊相對貧乏。但是,《雷雨》卻在異質文化語境中找到了新的平衡點,此次演出不但推進了中美兩國之間戲劇交流的進程,而且增加了兩國文化之間的交流。明尼蘇達州威諾那大學校長斯達克教授說:“這次活動遠遠超出文化交流,它創造了一條新的友誼紐帶,這將使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1986年1月日21,《雷雨》在圣·克勞德大學首演,觀眾達700人,是該劇場上座率最高的演出。該校校長麥克·唐納德風趣地說:“你們的英語好得驚人。我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學生能到你們的國家用漢語演出。”1986年1月25日,在明尼蘇達北部的伯米吉州立大學演出的兩天,劇組的同學說:“伯米吉的兩天,猶如過了兩年。”1986年2月1日,在曼卡托州立大學藝術中心演出后,該市市長夫人說,“你們的劇目好極了”!市長說,“我今天晚上特意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個大學生劇團來我市演出,我真沒想到。你們能講這么好的英語”。隨后,將一把曼卡托市的金鑰匙贈給了南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