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尋找“遺失”,還是表現偏見?

    來源:文藝報 | 李萌  2020年03月17日11:52

    《遺失的環節》海報

    傲慢的萊昂內爾爵士

    大腳怪林克

    2003年,由于“9·11”對美國廣告行業的重創,曾在20世紀70年代復興粘土動畫的威爾·文頓的動畫工作室面臨破產。他也許不曾想到,當自己將經營多年的工作室移交到Nike總裁菲爾·奈特手中時,這個更名為萊卡的動畫公司雖不會躋身業內主流,卻即將如角落中的珍珠一般光芒閃耀。

    或許與公司吸納了創作過“哥特風”定格動畫《圣誕夜驚魂》的行業翹楚亨利·塞利克有關,萊卡的作品總逃不出“哥特”的影子。《鬼媽媽》和《通靈男孩諾曼》圍繞魂靈展開,《盒子怪》和《久保與二弦琴》也通篇彌漫著詭譎的氣息。不過,萊卡的第5部動畫長片《遺失的環節》卻一掃前作的陰霾,講述了一個“尋找大腳怪”的探險故事。

    一個工作室形成自身的風格需要花費多年時間,能夠大膽撕下“哥特”的標簽,這不單是題材的轉變,更是萊卡敢于自我突破的表現。《遺失的環節》影像風格精怪古靈,雖不“哥特”,但卻延續了萊卡一貫的風格,擁有克制的幽默對白和戲劇化的流暢動作。

    可惜的是,影片在角色塑造和劇作方面出現了較大的漏洞。

    第一個明顯的問題出現在主角的塑造上——《遺失的環節》的主人公是一位酷愛探險、卻始終無法成功用照相機拍攝自己探險成果的萊昂內爾公爵。由于沒有照片作為佐證,他的經歷便成了癡人說夢,也一次次被探險俱樂部拒之門外。

    萊昂內爾面對反進化論的俱樂部成員說出尋找大腳怪的目的時,頗讓人肅然起敬:“我想證明你是錯的。大腳怪(類人猿)一定存在,他是人類文明進化中遺失的環節。”當然,他也想借機獲得加入俱樂部的資格,同時,他也表現出了對文明和真理的責任感。

    熟悉劇作的人都知道,編劇需要為角色設置合理的“角色弧”——故事開始時,角色的性格呈現出一種面貌;在經歷一系列事件后,角色性格更加成熟或有其他轉變,呈現出另一種面貌。先讓我們來看看《玩具總動員》的角色塑造:新玩具巴斯代替了舊玩具胡迪,成為小主人的最愛。胡迪嫉妒巴斯,一直試圖阻止他和主人玩耍,還嘲笑他居然堅信自己真的來自太空。胡迪和巴斯因為意外被小主人遺失,兩人一同經歷磨難,相互鼓勵。最終,胡迪不僅救了自己的對手,還和他成為朋友,甚至愿意為對手犧牲,因為胡迪不希望失去朋友,更不希望小主人失去最心愛的玩具巴斯。從瘋狂到理性,從狹隘到包容,胡迪從青澀到成熟,在性格上畫出一條漂亮的“角色弧”。

    那么《遺失的環節》是如何塑造主角的呢?影片開始時萊昂內爾或許還是半個渴望成名的理想主義者,但隨著情節的發展,他不僅沒有因為大腳怪的信任變得成熟,反而變得更加自私。“找到文明進化中遺失的環節”早已被他拋諸腦后,心里想的全是如何讓自己成名。即便是在別人的說服之下前去關心大腳怪林克,也只是出于英國貴族對類人猿的施舍——他還驕傲地回味著:“我真是太無私了!”

    角色塑造出現的問題,緊接著就體現在情節當中。來看看萊昂內爾爵士和大腳怪林克的冒險吧——爵士與類人猿之間毫無情感可言,除了爵士對林克的種族滅絕產生過一絲同情之外,萊昂內爾在影片中出現次數最多的表情就是令人生厭的歧視和不屑了。

    他們歷盡艱辛來到喜馬拉雅,終于到達了雪人棲息的山谷,這里生活著大腳怪的同類。這次的歧視來自雪人,他們的首領因為憎恨人類、不想接納類人猿這個窮親戚,固執地將他們打入冰冷的深淵。主線故事任務失敗引發的失落感使整部影片的情緒跌落到谷底。遺憾的是,在副線故事中,英國公爵需要證明個人價值,類人猿渴望找到歸屬感,共同的冒險卻沒能讓他們相互信任并產生友誼。貴族嫌棄類人猿的氣味,只能將它當作仆人,這一點直到影片結束都沒有改變。自始至終,主副兩條故事線都沒有交集。

    按照編劇的基本思路,促使主角在故事主線振作或爆發的動機,應該是副線劇情帶給他的轉變。爵士不僅沒有任何性格的改變,最終振作的動機也只是“證明我就是那個傳說中的公爵”,故事毫無懸念地在高潮部分也沒能獲得觀眾的情感共鳴。

    一直以來,我都非常喜歡萊卡富于挑戰精神的作品,但遺憾的是,《遺失的環節》暴露出萊卡在故事把控上的問題。角色之間的情感過于稀松,反倒是歧視和偏見數次出現,這成為一個難以忽視的巨大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