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非常寒假,非常精彩的少兒節目

    來源:光明日報 | 樊娜  2020年03月04日08:38

    在疫情面前,“宅在家”“不出門”是大多數人堅守的戰“疫”方式,這同時也打亂了更多孩子的寒假計劃。無法走出去開闊眼界、沒有線下興趣輔導班為自身“充電”,非常時期,孩子們的假期文化生活該如何安排,成為家庭和學校需要面對的新問題。

    基于此,近期國家廣電總局宣傳司指導全國動畫少兒頻道、制作機構精心創作推出一批戰“疫”主題動畫片,生動講述戰“疫”一線的英雄故事,在全國各動畫少兒頻道和學習強國平臺等廣泛播出。《逆行者》《致奮斗的中國人》《致團結的中國人》《你是誰的孩子又是誰的父母》等一大批動畫作品塑造了真實感人的動畫形象,生動表現一線醫務工作者、共產黨員同時間賽跑、與疫情較量、頑強拼搏、日夜奮戰的感人事跡,展現他們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崇高精神。

    此外,深耕互動體驗特性、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優質節目更加能夠牽動廣大少兒的收視偏好,身臨其境、寓教于樂的體驗讓孩子們能夠利用宅在家的時間學有所得。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電視鏡頭在此刻能夠讓孩子們看得更遠,少兒電視節目以不斷創新升級帶來更佳的觀看與學習體驗。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少兒頻道推出的《贏在博物館》節目在大年初一走入第三季,在延續前兩季優勢的基礎上不斷升級創新,以文博體驗向學生們推廣傳統文化知識:一方面,小選手們走進山東、內蒙古、浙江、云南等地的博物館進行實地參觀,節目同時設置了動手制作竹簡、弓箭等體驗項目,在外景拍攝的基礎上再進行演播室的比拼環節,層層推進的節目模式得以延續,讓小觀眾們在博物館與文博知識中盡情徜徉,讓體驗感與趣味性加倍;另一方面,節目在融媒體方向上不斷探索,利用“央視頻”平臺推出精彩的短視頻,大小屏聯動,打造青少年的文博“網紅”。再如金鷹卡通頻道日前利用《龍的傳人》這一國學節目的優勢,在移動終端App啟動國學小考,以全新的參與形式為提振親子家庭防控疫情信心作出貢獻。由此可見,電視節目不斷打磨品質,以互動性和參與感陪伴廣大少年兒童度過這個特殊的春節假期;在媒介融合的大環境中,多媒體平臺的聯動早已打破了電視單向傳播的傳統,從音頻到視頻、從大屏到小屏將各方優勢聚合。同時,少兒節目若想讓孩子們更有參與感,就需要以輕松活潑、寓教于樂代替激烈的競賽與比拼,諸如從《贏在博物館》節目喊出“輸贏別在意”的口號說開去,在孩子們暫時無法回到課堂的時刻,少兒節目更需要傳遞正向的概念:淡化輸贏,社會需要更加注重孩子們如何展示自我、如何愉悅地接受知識。

    五千載華夏文明留下的無數優秀傳統文化成果需要傳承到下一代的手中,因此在節目形式創新的外衣下,不變的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進行傳播的內核。從《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等節目大熱開始,以文物看歷史的文博類節目便引發了廣泛關注,《贏在博物館》第三季又從為孩子們打造文博節目出發,踐行著“少年強,通古今;廣見聞,走四方”的節目主旨;例如在山東博物館專場的比拼中,小選手們便從“孔子見老子畫像石”“《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兩件文物為切入點進行發散,將歷史故事、禮儀、思想等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點串聯起來講述給觀眾,讓文物成為走進傳統文化的切入點。同樣,《挑戰不可能》第五季中九宮格識字的三位少年選手能夠引發網絡熱議的不僅是孩子們能從少量碎片中準確辨認成語的“超能力”,更是漢字的神奇與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繼續在這個假期帶領觀眾,尤其是少兒觀眾從詩詞之美中品味中華文化基因……寒假能夠帶給孩子的不僅是年味與熱鬧,更可以使其在傳統節日、在歷史文化類節目所營造的氛圍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不論是在眾志成城的當下、還是更為長遠的未來,都可以為孩子們樹立起強烈的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

    疫情暫時困住了孩子們走出家門的腳步,但更多節目用文化積淀和融媒體優勢打造出了品質感、體驗感,讓他們足不出戶也能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與燦爛文明;一大批戰“疫”主題動畫片為居家防疫的孩子們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文化內容,激勵青少年向英雄致敬,與祖國“共呼吸,同命運”。在教育手段多元化的今天,少兒節目需要認清責任擔當,努力成為孩子們打開別樣文化生活體驗大門的鑰匙。

    (作者:樊娜,系中國傳媒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