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古為今用《九色鹿》

    來源:文學報(微信公眾號) | 馮健男  2019年11月01日08:24

    原標題:主創者講述你我童年記憶里的“九色鹿”,如何從敦煌壁畫里“飛”出來

     

    對于不少“70后”、“80后”來說,美術片《九色鹿》是他們童年難以磨滅的記憶之一。這部動畫電影根據敦煌壁畫“鹿王本生”的故事改編而來,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于1981年出品,錢家駿、戴鐵郎擔任導演,潘絜茲任編劇。該片采用敦煌壁畫的形式,用中國古代佛教繪畫的風格,講述了九色鹿的故事。

    構成一代人共同記憶的作品背后,發生過怎樣動人的故事?那些隔了30多年時間卻至今令人記憶深刻的奇幻畫面背后,創作者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當年擔任這部美術片場景設計的馮健男,后來又在此基礎上創作了同名連環畫。他與“九色鹿”,又有著怎樣的淵源?

     

    古為今用《九色鹿》

    馮健男

    《九色鹿》拍成動畫片是非常坎坷和艱難的。當時,錢家駿、潘絜茲和一些老同志聚在一起開“諸葛亮會”,商量盡量避免在劇中宣傳因果報應,把重點放在真善美之上,并增加了很多情節。比如,弄蛇人帶人前來抓九色鹿,找了半天找不到,就假裝落水,九色鹿聽到有人喊救命,沖出來救人卻上了當。這個情節的增加,使得故事情節得以升華,而且凸顯了弄蛇人狡詐的性格。包括九色鹿最后向高空奔騰而去,也是是后來加上去的,原來的壁畫中并不存在。如此這般,這個項目才得以順利上馬。

    錢家駿先生請了我和胡永凱先生做的美術設計。胡先生做人物造型,我做場景設計,帶著實習生,我們五個人離開上海,一路沿著古絲綢之路西行,前后花了大概兩個月的時間采風,在敦煌莫高窟呆了23天。

    到了敦煌莫高窟,我們把行李一放,馬上就和講解員進洞上山。每天,我們早上6點起來畫速寫,7點吃早飯,吃完后馬上到洞口等管理員開門,進去畫畫,一直畫到中午吃中飯,稍微休息一會兒,一直畫到天黑,等管理員催我們關門。白天忙,晚上更忙。那時,到敦煌來的都是全國各地的美術愛好者和學生,還有國外的畫家,大家對敦煌藝術非常崇拜,一到晚上就互相串門、交流,一說就說到兩三點。所以,在敦煌的23天里,我們每天只睡4、5個小時,回來一稱,體重掉了7斤。但我臨摹了21幅彩色壁畫,速寫畫了5本。

    當年的馮健男和他臨摹的佛像

    有一次,我和胡永凱先生背著畫夾子和顏料盒到處轉,從敦煌最中心的地帶往北邊走,發現半山腰有幾個大洞,我們手腳并用地鉆進去一看,原來是明朝西藏喇嘛們畫的密宗洞。里面金碧輝煌,卻有一個非常矮的洞,只有兩三個平米,空空的。回去以后我問管理員,他們告訴我,小洞是當年那些畫家們居住的地方。第二天,我又去了洞里,在小洞里躺了一會兒,慢慢閉上眼睛。我是在和古代的畫家們進行對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藝術是永存的,如果沒有那些畫家艱辛的創作和繪畫,今天的我們就沒有敦煌藝術。

    來到敦煌莫高窟,是為了動畫片《九色鹿》的造型和場景設計。動畫片《九色鹿》用什么方式拍?我和胡永凱、錢家駿是在敦煌莫高窟決定的:以原來的壁畫為基調,用《鹿王本生》本身的風格。但壁畫中有一些東西太簡單,太空洞,我們就把唐代和隋代壁畫中的表現方法糅和起來。這樣,動畫影片的整體的風格確定了,也有更細膩的刻劃和描寫。

    敦煌莫高窟第257窟《鹿王本生圖》部分(北魏)

    動畫片《九色鹿》雖然只有25分鐘,但主場景大概有14個:大漠戈壁、古國皇城、月夜星空等等。古國皇城是最難設計的一個場景,到底怎么畫?假設只畫了兩個牌樓,太空,如果按照北京故宮去畫,繁瑣、莊重有余,但和整體風格不協調。

    天無絕人之路,在沿著絲綢之路西行時,我們坐火車經過嘉峪關,忽然看到遠處灰蒙蒙的城門,我一下子就激動了。這就是我想象中的古國皇城,既威武又簡練,有力度。所以,我當年設計古國皇城的時候,是用的嘉峪關的城門來設計的。我把中國古代建筑的主要法則都應用在我的藝術創作中,嘉峪關城門的古破之美給我帶來了靈感。

    嘉峪關 (攝圖網)

    九色鹿的住處如何畫?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難題。九色鹿是神鹿,要有仙氣。所以我先畫一棵千年大樹。而這棵大樹的造型,就是我臨摹壁畫洞口的大樹。畫這棵大樹時,我想造成神奇的效果,在色彩運用方面確動了一些腦筋。一般的樹皮都是橄欖綠或者是褐色,我比較大膽地把樹皮畫成了白色的,九色鹿也是白的,它和大樹樹干的環境是協調的。最后,我把整個畫面圖成土紅的底色?為什么?因為敦煌壁畫的底色中,土紅用的比較多,我也喜歡土紅色,很暖,很沉著。土紅顏色打底后,白樹干就跳出來了,更加醒目。樹干上,我還用中國畫的枯筆干蹭,顯得樹皮很蒼老。

    我在敦煌拼命臨摹壁畫,看資料,通過認真的學習、臨摹、觀察,找到了敦煌壁畫的特點。敦煌壁畫的人物、樹木和花草都有自己的特點,很有韻律感。如果不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揣摩,我找不到這些色彩的韻律、節奏的韻律。比如,土紅、土綠這些色彩,土紅、土綠不是大紅大綠。同樣是紅、綠,它很沉著、古樸,一看就有一種遙遠的時代感。通過寫生實踐和臨摹實踐。我才能找到它的規律。

    在創作動畫片《九色鹿》時,我們用高麗紙畫了背景,這在中國美術片中還是首創。高麗紙有很多的紙紋和肌理,在北方是用來糊窗戶的,性能很好。后來,很多動畫片也都用高麗紙畫背景。我當時還給導演提建議,故事很古樸,敦煌壁畫的風格很古樸、動畫片旁白的聲音很渾厚古樸,希望音樂也可以古樸、渾厚一點。

    后來《九色鹿》的音樂在很多地方借用昆曲的曲調和曲牌。這樣一來,《九色鹿》從造型、美術風格、色彩效果、音樂效果各個方面,都十分融洽,大家這么喜歡它,不是沒有道理的。

    后來,我在動畫片基礎上創作了圖畫書《九色鹿》, 也獲得了一些榮譽。日本繪本大師安野光雅曾說,“馮健男的畫使我們重新想起文化的來源并由此引起對它新的尊敬,《九色鹿》的色彩多么完美地掌握住了古典氣氛,繪畫構思明快大膽!”

    究其原因,我從故事內容、形式和風格都沾了老祖宗的光。所以,從事文化藝術創作的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才能知道路要怎么走,才能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