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1949年創刊的《人民文學》

    來源:文藝報 | 王軍  2019年10月23日08:23

    1949年7月23日,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中國作家協會前身)在北平中法大學成立。上午,丁玲主持大會,茅盾致開幕詞,林伯渠代表中共中央講話。下午,會議討論通過了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章程草案,并進行了選舉。7月24日上午,大會選舉常務委員會21人,茅盾為主席,丁玲、柯仲平為副主席。最后,鄭振鐸致閉幕詞。

    新通過的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章程第一條規定:本會定名為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簡稱全國文協)。章程第三條規定了宗旨:團結全國一切愛國的民主的文學工作者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領導下,和全國人民一起,為徹底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建設新民主主義的人民民主共和國和新民主主義的人民文學而奮斗。章程第十七條規定,全國文協常務委員會下設編輯出版部,負責編輯并出版刊物、叢書與資料等。

    7月29日上午,新成立的全國文協在東總布胡同22號機關召開第一次常務會議。會議決定由艾青、鐘敬文、何其芳負責編輯部(后為艾青、靳以。編輯部人選原有丁玲、歐陽山,后去掉了)。丁玲臨時提議,應在文聯內設立全國編輯刊物委員會,并擬請茅盾兼任主任委員。會議決定成立人民文學編輯委員會。

    8月4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報眼位置刊登了《全國文協出版〈人民文學〉》:“【本報訊】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頃決定出版月刊一種,定名為“人民文學”,由茅盾、歐陽山、馮雪峰、艾青、何其芳分任編輯委員,茅盾任主任委員,社址已覓定北平王府大街多福巷十六號(“華北文藝”社舊址),現正積極籌備中,聞十月一日即可與讀者見面。”

    這里面透露出時間和地點兩個重要信息。“人民文學”準備于10月1日與讀者見面,這份籌備中的第一個全國性文學期刊,準備向新中國成立獻禮。從地點上看,多福巷16號是原《華北文藝》編輯部所在地(后來又成為丁玲的宿舍)。《華北文藝》于1948年12月25日在河北石家莊創刊,是文藝月刊,主編歐陽山,由華北文藝界協會編輯部編輯。1949年5月1日遷往北平,7月1日出至第六期終刊。第六期上刊有《中共中央致文代大會賀電》《文代大會電中共中央暨毛主席致敬(電)》原文。《華北文藝》編輯秦兆陽、王燎瑩又都成為創刊后的《人民文學》編輯。

    1949年9月23日,毛澤東給茅盾寫信:“雁冰兄:示悉。寫了一句話,作為題詞,未知可用否?封面宜由兄寫,或請沫若兄寫,不宜要我寫。”這是茅盾請毛澤東為《人民文學》題寫封面刊名,毛澤東給他的回信。毛澤東雖然沒有題寫刊名,卻為即將創刊的《人民文學》題詞:“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毛澤東的題詞,確立了《人民文學》權威的歷史地位和神圣的社會職責。

    1949年10月25日,《人民文學》首期出版,這是全國性第一份文學期刊,刊名由郭沫若題寫(1976年復刊后的刊名題字經毛澤東同意改用毛澤東題字)。編輯者是“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人民文學編輯委員會”,地點沒有設在多福巷16號,而是設在文協機關所在地東總布胡同22號,主編茅盾,副主編艾青。

    成立于1948年的出版工作委員會,是負責接收北平乃至全國出版業的最高權力機構,由它決定出版的新中國第一批中央級期刊只有9種,文藝方面的是《文藝報》和《人民文學》。而《人民文學》是唯一專門發表文學作品的刊物。人民出版社和新華書店分別承擔了《人民文學》的出版和發行工作。

    1951年,《人民文學》由新成立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958年1月,《人民文學》不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經營,改由《人民文學》編輯部自己發行。1958年8月1日,成立于1953年的作家出版社與人民文學出版社分開,成立單獨機構,劃歸中國作家協會領導。1980年初,中國作家協會將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三個刊物《文藝報》《人民文學》《詩刊》交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

    今年是《人民文學》創刊70周年,在凝視出發點中重溫初心,在回望來時路中銘記使命:“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正如茅盾所說:“通過各種文學形式,反映新中國的成長……創造富有思想內容和藝術價值,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人民文學。” 正如巴金所言:“它會來,它一定要來……要迎來一個燦爛的黃金時代。” 正如鐵凝所祝福:“未來它會站得更高,走得更遠,它將和時代與人民一道,迎來更壯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