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獅子王》:天平的失衡

    來源:文藝報 | 李萌  2019年09月20日09:16

    1994年版的《獅子王》頗具先鋒性。盡管眾所周知,這是一部在劇情上參考了《哈姆雷特》的電影,但它確實是迪士尼第一個沒有任何神話或童話藍本、自主原創的動畫長片。據說當時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風中奇緣》也在制作,大部分迪士尼制作人員都在《獅子王》和《風中奇緣》中選擇了后者——按照迪士尼的傳統,一個有藍本、有基礎的故事更容易成功。在熱衷于改編的時代勇于做原創,還在動畫中構建了一個完全沒有人類出現的動物王國,再加上影片可反復推敲的劇本、浪漫恢弘的美術設計和生動的角色表演,尤其是在被奉為經典段落的“木法沙之死”中應用了當時尚未普及的三維技術制作的狂奔野牛群(要知道,此時世界上第一部三維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尚未上映),上述所有這些因素,讓1994年版《獅子王》不僅在當年大熱,更被奉為經典。

    2016年,迪士尼啟動了一個新計劃:將18部經典動畫作品改編為真人電影。目前已上映了《奇幻森林》《小飛象》等影片。導演們根據已有的經典故事重新編纂,加入新的情節或人物,將故事重新呈現。作為動畫經典,《獅子王》的真人改編也被列入這一計劃。那么,這部作品能否令曾經的影迷和現代觀眾滿意呢?2019版《獅子王》目前在metacritic(專門收集有關電影、電視節目、音樂專輯以及游戲評論的著名網站)的評分僅為5.5分,而1994年版《獅子王》的評分則是8.8分。

    實際上,新版的《獅子王》也并非實拍,而是使用計算機技術模擬出的實拍效果。2019版《獅子王》制作逼真,從毛發到植物都使人信服,觀眾仿佛進入了真實的非洲世界。但與此同時,影片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首先,角色表演更依賴于鏡頭變化和肢體動作。因為動物角色完全寫實,在外形上很難進行區分;也是由于對寫實感的執拗,導演放棄了經典版中對動物進行的擬人化處理。所以我們看到辛巴在開心和難過時幾乎是同樣的表情;辛巴和娜娜相互愛慕時,兩頭獅子完全符合動物性、無表情地相互蹭脖子。眉毛是展現表情的關鍵,一個動畫角色的眉毛,可以揭示他的內心世界,即便是沒有眉毛的瓦力,也要用眉弓告訴觀眾他的呆萌氣質。但在2019版《獅子王》里,寫實動物的眉毛和眉弓都沒有表演,很難傳達情緒。

    但是這些罪過都要歸因于制作的真實嗎?如果我們沒有看過1994年版《獅子王》,那么2019年版是不是更好呢?或者說,除了前述的“面無表情”,是否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如果這是一部紀錄片,動物們在草原上明爭暗斗,輔以人類的解說,恐怕不會出現如此多的微辭。《獅子王》的情節和對白無法不令人帶入自身,在這部參考了莎翁戲劇的作品中,無論是木法沙的寬容、辛巴的勇敢還是刀疤的貪婪,令人情緒跌宕的原因終究是人類自己,我們看到和代入的,是人類的故事。盡管兩版的故事都存在一個矛盾:獅子王木法沙統治動物王國,他的統治溫和且長久,但維持表面和平的代價就是要定期吃掉自己的子民,也就是影片中提到的節制狩獵。但矛盾在于,人類國王不可能以定期吃掉自己的子民為代價換取和平,所以影片以“Circle of life”(生命的循環)作為對這一矛盾的遮掩。但在2019年版電影中,這部充滿人性的動物故事則令人不適,我們在刀疤埋頭吃斑馬的時候甚至產生了在看紀錄片的錯覺。新版《獅子王》中追求的動物性寫實,實際是放棄了對人性的描寫,以至于在表演上刻意對擬人化進行回避。這個例子不禁讓人回想起《猩球崛起》:猩猩凱撒的眼睛充滿智慧和情感,令我們對他的所作所為感到信服。可2019年版的辛巴則不然,它臉上寫著(這里甚至無法使用“他”)的“漠然”二字時刻都在提醒觀眾,自己只是一個異類旁觀者:哦,這頭獅子趕在雨季回到榮耀石了……

    《獅子王》在故事上的擬人,與1994年版古典夸張的表演相吻合;2019年版的問題或許并不是技術阻礙了情感的表達,像《猩球崛起》一樣,技術早已可以讓寫實的動物角色開口說話并做出各種擬人化的表情。如果將故事和擬人表演設置為天平的兩端,1994年版達到了二者的平衡,而2019年版雖然擁有充滿戲劇沖突的故事,但在表演上卻是寫實的。天平的失衡,或許正是新版影片令人不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