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我的科幻電影夢

    來源:新民晚報 | 葉永烈  2019年07月31日09:14

    在國家尚未富強的年月,拍攝科幻電影,只是遙遠、美麗而奢侈的夢。

    科幻電影最近熱了起來,使我憶及曾經的科幻電影夢。這要從我的科幻小說《小靈通漫游未來》改編電影說起。

    《小靈通漫游未來》在1978年出版,印了300萬冊,風行全國。我的老朋友、資深電影人王云縵從北京出差上海時找我,以為《小靈通漫游未來》是改編電影的極佳原著,商議改編之事。我答應了。不過,在電影廠工作多年的我擔心,依照中國當時的電影技術水平,恐怕拍不了這部需要大量特技的電影。

    王云縵是個熱心人。他在北京電影制片廠物色到一位年輕編輯,為改編《小靈通漫游未來》執筆。他便是梁曉聲。當時,梁曉聲尚未在文壇顯山露水。

    1979年3月上旬,我經錢學森批準,得以進入北京中國航天訓練基地采訪,寫作《載人航天》電影劇本。王云縵來車,接我前往北京電影制片廠。這是我第一次與梁曉聲見面。我們仨終于聚首,一起討論《小靈通漫游未來》的改編構想,商定影片的名字叫《小靈通漫游未來》。王云縵提出了明確的時間表:電影劇本務必抓緊,以求在1979年第6期《電影創作》雜志上發表,這一期是兒童電影專輯。

    梁曉聲是個快手。他日夜兼程,手執自來水筆在300字一頁的方格稿紙上疾書。4月9日,梁曉聲完成電影劇本《小靈通漫游未來》的初稿。經過我們仨討論之后,梁曉聲改了一稿,就定稿了。劇本在1979年第6期《電影創作》雜志上刊出,編劇署名為“葉永烈、梁曉聲、王云縵”。

    著名導演謝添對《小靈通漫游未來》電影劇本極有興趣,因為他拍過兒童幻想片《小鈴鐺》,很想拍《小靈通》。但是看了劇本之后,謝添說,光是小靈通的座駕“飄行車”,就難倒了他,因為水滴形狀的“飄行車”,外殼全透明,能夠在天上飛、水上飄,按照那時中國電影的特技水平拍不出來,更何況未來世界的種種奇跡也使他感到棘手。謝添還擔心拍攝成本太大,承受不了。這樣,拍攝《小靈通漫游未來》的計劃只好擱淺。

    科幻大片拍不了,“小打小鬧”總行吧。我決定自己擔任導演,拍一部半小時的“科幻小片”。我小心翼翼地以電影的眼光審視中國的科幻小說,看中了1956年《中學生》雜志連載的于止所寫的科幻小說《失蹤的哥哥》。原因之一是故事有趣,富有喜劇色彩,適合少年兒童觀看:哥哥誤入冷藏庫,失蹤了。若干年后,當冷藏庫大修的時候,發現這冰凍的孩子。經過紅外線快速升溫,孩子復活了,發生了弟弟的年紀以及個頭大于哥哥的一系列趣事……原因之二是從電影導演的角度考慮,人物不多,場景簡單,沒有多少特技,成本不高,適宜于低成本拍攝。

    于止是誰呢?他是葉圣陶長子的筆名。我在北京葉圣陶所住的大院里拜訪過他。他告訴我,于止取義于成語“止于至善”——他的本名叫至善。他表示很樂意讓我改編《失蹤的哥哥》,“怎么改都行”。這樣,我寫出了《失蹤的哥哥》分鏡頭劇本,做拍攝的準備工作,諸如選擇小演員、走訪冷藏庫。我信心滿滿,認為一定可以親手拍攝一部科幻電影。不料,半路殺出了程咬金:當時影片統一由中國電影發行公司收購,他們認為,《失蹤的哥哥》是一部半小時的影片,電影院很難排片,單獨放映吧太短,加在別的故事片前面放映吧太長。因此只能按紀錄片的價格收購,而不愿以更高的故事片價格收購。廠領導擔心按紀錄片的價格收購會虧本,也就中止了《失蹤的哥哥》的拍攝計劃——連“小打小鬧”也失敗了。

    不久,由我擔任編劇的科幻電影《國寶奇案》劇本,在珠江電影制片廠廠審通過,但是交到導演手中,再次遭到否定,理由依然是電影技術條件夠不上。慶幸的是,我的連載于《羊城晚報》的科幻小說《X-3案件》被廣東電視臺拍成電視劇,在全國播映,算是小小的勝利。

    終于尤小剛導演看中我在《文匯報》連載的科幻小說《暗斗》。他很欣賞《暗斗》的主題詞:“在當今世界上,國與國之間雖有政治上的明爭,更多的卻是高科技領域里的暗斗。”他約我去北京香山飯店商談,打算改編成30集電視劇。我寫出了30集電視劇的提綱并寫出前3集劇本,終因拍攝技術及成本問題半途而廢……

    在國家尚未富強的年月,拍攝科幻電影,只是遙遠、美麗而奢侈的夢。今天,當然完全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