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亨利·科勒:不要扼殺孩子對戲劇的想象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李琤  2019年07月13日08:35

    “我看到了什么”“我聽到了什么”“我的感受是什么”“我的想法是什么”……丹麥戲劇中心首席執行官及總監、丹麥國際兒童青少年戲劇節總監、Scenit董事會主席亨利·科勒鼓勵家長從這4個問題入手,在戲劇演出結束后與孩子進行觀后感討論。亨利·科勒說:“與兒童針對戲劇藝術進行溝通,不應該是成年人把想法灌輸給孩子,而是鼓勵孩子能夠有自己獨特的思考,以獨特的方式欣賞藝術、認知世界。”

    7月6日,“國際兒童戲劇合作與發展論壇·大師班”活動在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假日經典小劇場舉辦,特邀主講嘉賓亨利·科勒與參加戲劇夏令營活動的兒童觀眾在觀看中國丹麥合作劇目《小美人魚》之后,在現場與觀眾進行戲劇互動,亨利·科勒圍繞“藝術對兒童的影響”主題,分享丹麥戲劇中心研發的與兒童對話戲劇的方法。

    在大師班活動的上半場,亨利·科勒在舞臺上邀請20名兒童兩兩成組,互相分享彼此對于《小美人魚》的體驗,請孩子們把自己認為劇中最重要的場面和想法寫在白紙上。結果顯示,孩子們獨特的理解戲劇、理解世界的方式超乎了成年人的想象。“這些只是基礎的訓練,我們與孩子進行關于戲劇的對話,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進一步引導孩子從藝術本身和藝術體驗過程中去思考和學習,根據不同的年齡階段,進行開放性的深入交流。”亨利·科勒說。

    亨利·科勒表示,對于藝術問題,答案沒有對錯之分。“不要把課堂中的標準答案帶入劇場。在劇院應該讓孩子們充分發揮豐富的想象力,讓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理解世界。”他認為,要問一些真實的、開放的、出于好奇心的問題,創造一種動態的思考模式和空間。

    亨利·科勒已經連續多年參加中國兒童戲劇節,在中國劇院看演出的過程中,他經常看到有些家長時間觀念不強,帶著孩子遲到;在觀看過程中,家長一直低頭看手機;在演出結束后常常只問孩子“這個劇有意思嗎”……這些不經意的做法都給孩子留下了這部劇并不重要的印象,令戲劇對于孩子的影響大打折扣。

    亨利·科勒表示:“欣賞戲劇并不是對孩子進行藝術教育的唯一方法,在這個過程中的很多細小因素是孩子藝術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錯過了開頭的孩子,對整部劇的劇情發展很模糊;家長表現出來的對戲劇的不尊重,會影響孩子的認真程度;而父母是否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藝術體驗方面的對話,會影響孩子能否充分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

    亨利·科勒分享了在丹麥研發的與兒童對話的方式:一是與孩子溝通劇院體驗;二是了解孩子的興趣點并按照不同劇場元素進行分組討論;三是填寫期待卡和體驗卡,對比孩子進劇院前后的感受;四是讓孩子參與到演出中去,與主創和演員們分享他們認為應該改進的地方;五是讓青少年主導暢所欲言的“餐桌討論會”。他指出,欣賞藝術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可以從藝術本身即體驗過程中進行學習。

    亨利·科勒表示:“我們要把孩子看成是一個完全有思考能力的人,在尊重孩子當下的年齡、心智發展狀態的前提下,為他們提供適合年齡階段的挑戰和思考的問題。同時,也要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提供可以與他們產生共鳴的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