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一八年“優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 十部入選精品折射時代的壯闊與溫暖
來源:光明日報 | 饒翔 2019年07月03日07:57
為充分發揮優秀作品的引領示范作用,推動出版界多出精品力作,中宣部近日公布了2018年“優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入選圖書,10部近一年出版的原創現實題材文學作品入選。這些作品能夠從眾多圖書中脫穎而出的原因是什么?它們為文學界和出版界發揮了怎樣的引領示范作用,提供了哪些啟示?
展示時代進步 引領社會風尚
最終入選2018年“優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的作品,是專家從近一年出版的一大批現實題材作品中經過反復閱讀比較遴選出來的,分別是:作家出版社《主角》、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北上》、浙江人民出版社《東方啟動點:浙江改革開放史》、上海文藝出版社《浦東史詩》、花城出版社《中國橋——港珠澳大橋圓夢之路》、作家出版社《大國重器:中國火箭軍的前世今生》、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和西藏人民出版社《青藏光芒》、浙江文藝出版社《權力清單:三十六條》、上海人民出版社《種子的力量:讀懂鐘揚》、安徽文藝出版社《城中之城》。
“這些作品體現了我們的作家和從業者在緊跟新的時代、書寫新的史詩方面的文學新追求,體現出以生動的細節、典型的形象來講好中國故事、傳揚中國精神的藝術新風范。它們反映了當前現實題材文學創作的新努力與新成果。”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認為。
入選作品從不同角度藝術記錄了新中國成立70年的光輝歷程,展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如《東方啟動點:浙江改革開放史》以大量第一手史料,較為清晰地還原和解讀了浙江改革開放40年歷程,展現和揭示了以浙江為樣本的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績和背后的深刻原因。《浦東史詩》以長篇報告文學形式,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方面,全景展示浦東開發開放的歷史進程。長篇小說《北上》在歷史和現實的穿插對比中記述大運河發展變遷,從個人命運觀照社會歷史,在大運河從衰落到重新煥發青春的今昔對比中體現時代主題。《中國橋——港珠澳大橋圓夢之路》全方位記述了港珠澳大橋從緣起、立項、論證、環評、施工到最終成為世界橋梁史上里程碑工程的建設歷程。《青藏光芒》重點記敘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以中國科學院為主導的青藏科考各階段的經歷和成果,展現了青藏科考在推助高原各省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屏障建設中發揮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謳歌了幾代科學工作者矢志報國、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情懷和精神。《大國重器:中國火箭軍的前世今生》梳理了中國火箭軍的發展歷史,集中展現了幾代黨和國家領導人、中國科學家、軍隊干部為了火箭軍的發展擘畫決策、嘔心瀝血的感人歷程,展現了中國軍隊的時代精神。《權力清單:三十六條》描寫了浙江省寧海縣在全國首創推行“村級權力清單三十六條”的過程,記錄了寧海鄉村治理方面的實踐和制度創新,反映了中國農村政治文明建設的成果。
這些入選作品有的以人物為中心,反映了廣大中華兒女開拓創新、矢志奮斗的精神風貌。如長篇小說《主角》以扎實細膩的筆觸,講述了主人公憶秦娥從一個鄉間少女成長為秦腔名角的故事,展現了癡迷于秦腔的憶秦娥不斷攀登藝術高峰的艱辛過程,揭示了個人命運與時代命運的復雜關聯,謳歌了真善美和不懈追求的精神。《種子的力量:讀懂鐘揚》以大量真實感人的故事,記錄了鐘揚為科學和教育事業獻身的事跡,再現了一個充滿激情、富于創造的時代楷模形象,展現了新時代優秀的知識分子代表為國奉獻的赤子情懷和不畏艱苦、不懈追求的科學精神。《城中之城》將普通金融從業者的命運與國家金融行業的發展相結合,塑造了在國有銀行走向世界、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進程中,秉持職業操守努力奮進的金融從業者人物群像,以文學的筆觸反映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金融行業的蓬勃發展和金融體系不斷完善的艱辛歷程。
綜而觀之,入選作品主題健康積極向上,故事生動有趣感人,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較好,體現了當前我國現實題材文學出版的較高水準。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現實生活是作家創作的源泉,但是僅僅局限于作家自身經歷的有限經驗,創作難免會出現同質化、模式化的問題,現實題材創作要求作家將目光從自己的小天地里抽身出來,投向社會、投向他人、投向更深廣的人類世界。
為了寫作《北上》這部關于京杭大運河的歷史與現實的小說,青年作家徐則臣花了四五年時間,不停地閱讀,也不停行走——京杭大運河從南到北1797公里,重要的地方他走了不止一遍;閱讀了大概六七十本關于運河的專業書籍,隨手翻閱的書籍和瀏覽的影像資料更多。“必須承認,百分之九十的閱讀在小說中都找不到半點蛛絲馬跡,但倘若沒有這浪費掉的百分之九十,就絕不會有這部《北上》。”徐則臣說,他到蘇州考察了金磚博物館,了解到故宮太和殿地面上鋪的“金磚”的燒制過程;在汝瓷的發祥地汝州,他向一位老匠人了解這門火與泥的藝術,天青色的瓷器究竟是如何燒制出來的。這些實地探訪讓小說的歷史感更加豐盈,細節更加真實。
“尋找鐘揚、書寫鐘揚的過程,于我是一次生命意義的探尋。”光明日報記者顏維琦說,為了構建出一幅鐘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實踐的拼圖,展現一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純潔性和精神面貌的豐富性,再現一個真實而完整的人,一個永遠活在當下、活在我們身邊的人,她查閱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包括鐘揚的詩歌、散文、書信、手稿等,采訪了鐘揚的眾多親友、同事和學生。在《種子的力量:讀懂鐘揚》一書中,首次公開發表了少年鐘揚的部分詩歌,還有他與友人的部分通信。透過這些文字的碎片,一個更加真實、立體的鐘揚向讀者走來。
在寫作《城中之城》這本書之前,滕肖瀾去銀行蹲點了三個月。“這個過程很辛苦,但也很有意思。這是一個迥然不同的寫作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滕肖瀾告訴記者,蹲點結束后,她開始創作梗概,給每個人物寫小傳,寫幾萬字的詳細大綱。“我希望能寫出一批當下的金融人,寫出他們的復雜性,包括人性的復雜、行業的復雜、生活的復雜。小說的主旨概括成一句話,那就是:既寫金融和金融人,也寫上海和上海人。”
其他入選作品的創作過程也無不充滿艱辛——為寫作《浦東史詩》,作家何建明查閱逾千萬字材料和文獻檔案,采訪上百位浦東開發開放親歷者,實地踏訪浦東城鄉和現代化建設的火熱現場;為真實細膩地還原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中國橋——港珠澳大橋圓夢之路》的作者曾平標深入采訪港珠澳大橋方案構想者、項目管理者、大橋建設者等多位親歷關鍵人物;胡宏偉歷時多年采訪調研寫作,掌握了大量第一手史料,在《東方啟動點:浙江改革開放史》中才能以飽滿的細節記述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奮斗拼搏、建設祖國的動人故事,讀來讓人動容。
正是由于創作者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內容題材、表現形式上反復打磨,精益求精,最終才創作出這些有較強藝術感染力、影響力,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
緊跟現實 打磨精品
與作家們一道反復打磨作品,出版社在編輯出版圖書時的精品意識也是這些作品脫穎而出的重要保證。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借用杜甫的詩句“毫發無遺憾”來形容自己心向往之的出版標準——出版時盡力去爭取不留遺憾。他談到《北上》卷首題詞作者原來用的白居易的兩句詩“事去唯留水,人非但見山”,編輯時感覺比較平淡,提振不起全書。后來經過仔細思慮,與作者商量換成了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一首:“只籌一纜十夫多,細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糜太倉粟,夜聞邪許淚滂沱。”感覺就大不一樣了。
除了《北上》,另一部入選圖書《青藏光芒》也是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聯合西藏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精品。韓敬群介紹,該社在出版理念上堅持“原創為本,品質至上”,希望以出版的高度追逐這個時代思想的高度與文學的高度,提倡開闊而溫暖的現實主義——“溫暖”是注重文學關注現實人生中至真、至善、至美的力量,“開闊”是不拘一格,不故步自封。
《中國橋——港珠澳大橋圓夢之路》是一本聚焦廣東重大題材,由廣東作家創作、廣東的出版社出版的作品。花城出版社副總編輯張懿介紹,該社長期關注現實題材的開發,無論是小說、詩歌等虛構板塊,還是紀實文學、散文等非虛構寫作,看中的都是作品對當今時代的記錄和思考。因此該社從一開始就十分關注港珠澳大橋,為書稿組織了最優秀的編輯團隊,并且邀請了多個機構的專家進行了專業審讀。在選題思路上,《中國橋——港珠澳大橋圓夢之路》以“心靈橋”作為軸線,從書名到章節都進行了精心編排,緊緊圍繞“圓夢”來展開敘述,將現實和歷史交織,書寫從遠古開始,伶仃洋和港珠澳三地對橋的渴望,以及三地人民共圓中國夢的奮斗事跡。
浦東是改革開放的標桿和前沿。多年來,上海文藝出版社一直希望能出版一部反映改革開放時代巨變和浦東開發開放偉大歷程的厚重的紀實文學作品。2016年,該社向作家何建明發出邀請,委約創作長篇報告文學《浦東史詩》。《浦東史詩》以沾泥土、冒熱氣、帶露珠的浦東建設者的動人故事,還原了浦東開發開放一系列重大決策的歷史過程,是一幅展示改革開放歷史巨變的新時代畫卷。該書的責任編輯喬亮說:“我們將以此次入選為動力,繼續關注現實,關注社會生活,多挖掘‘長鏡頭與小切口并重’的作品,多發現凝聚作家‘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的作品,多層次打造滿足讀者閱讀需求的作品。”
“感召和引領更多的創作者、出版者參與到現實題材的創作與生產中來,推動更多的現實題材精品力作的產生,是‘優秀現實題材文學出版工程’重要的意義所在。”白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