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流浪地球》之后,國產科幻大片《上海堡壘》揭開面紗 中國科幻如何在世界賽道上跑出速度

    來源:文匯報 | 宣晶  2019年06月19日08:25

    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上,國產科幻大片《上海堡壘》揭開面紗,將于暑期檔上映。

    1902年,第一部科幻電影《月球旅行記》誕生,117年來,科幻電影始終承載著人類對未來和未知的想象和情感。如今,在這條因歐美和日韓科幻而顯得擁擠的世界銀幕跑道上,中國電影人正在疾步奔跑。

    隨著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創(chuàng)下46億元票房,2019年被許多人認為是中國科幻元年。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上,國產科幻大片《上海堡壘》也揭開了面紗,宣布將于暑期檔上映。原著高人氣、制作高投入,有人用“井噴”形容中國科幻電影票房的走勢,有業(yè)內人士認為,今年中國國產科幻電影在內地影市的票房份額,可能首次超過好萊塢科幻片。

    在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期間,來自全球的業(yè)界專家就中國科幻電影當下的發(fā)展狀況,未來中國科幻電影需要突破的難點展開深度對話。

    熱點:中國科幻電影獲得全球電影人點贊

    類型片那么多,中國科幻電影緣何成為其中被業(yè)界一致看好的種類?

    中國科幻片的崛起有目共睹,在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電影·科技·未來——科幻電影的想象空間”主題論壇上,國際知名電影人紛紛點贊《流浪地球》。在他們看來,中國科幻贏在國際水準的制作,更贏在其中的中國味道。

    曾執(zhí)導過《獨立日》《哥斯拉》等科幻片的德國導演羅蘭·艾默里奇對《流浪地球》的評價是“驚艷”:“這部電影非常中國化,它講的是一群人是集體,而不是單獨一個人,這體現(xiàn)了合作的價值。”《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的視覺特效總監(jiān)保羅·富蘭克林則認為中國特色是中國科幻作品走向世界影壇的關鍵,“科幻片探索未來,探索各種可能性,在適當?shù)臅r候給觀眾一些警示。《流浪地球》充滿了中國人對于宇宙觀、世界觀的思考,這些都讓中國科幻非常有前景。”

    中國科幻大片的崛起,背后是中國電影消費的升級。“隨著中國電影票房持續(xù)走高,喜劇和愛情片已無法滿足觀眾需求,觀眾期待更高制作水平、更高質量的電影。”《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認為,科幻類型的走強預示著工業(yè)化電影作品正迎來“黃金時期”。事實上,《流浪地球》作為中國科幻電影的標志性作品,并非空中樓閣,在它出現(xiàn)前,國內圍繞科幻電影的消費,無論是從數(shù)量和票房都呈現(xiàn)了逐步增長的趨勢。2018年,科幻電影的票房整體占比已超過20%,數(shù)量已增至30部左右,國產機甲類、時光穿越類科幻片,在影視點播網站上的評分也漸漸走高。

    不過,想要駕馭好一部科幻電影并不容易。“最困難的階段是開始前三年,對于怎么把科幻電影從劇本變成畫面,我們完全沒有經驗,需要從零開始學習摸索。”滕華濤說。從 《流浪地球》到 《上海堡壘》,業(yè)界在看到中國科幻電影創(chuàng)制能力走向成熟的同時,也直言不諱科幻電影的技術實踐,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最關鍵的并不是技術本身,而是一套嚴格、準確的工業(yè)化體系的建立,以及制作團隊的建設。在《上海堡壘》制作過程中有不少海外合作環(huán)節(jié),與美國、俄羅斯、英國、韓國等制作公司協(xié)同工作,但劇組更多地還是傾向于培養(yǎng)本土團隊,建立本土體系。滕華濤說:“我們把特效管理交給中國公司,大概管理著七個國家的十幾個團隊,希望借此可以孵化和帶動一批中國的技術公司。”

    難點:找到在中國文化語境下的科幻原型故事

    科幻經典之所以“偉大”,不僅在于視聽效果或者腦洞大開,更是對人類文明的價值追問和哲學思考。

    以歐美制作的經驗來說,目前的電影特效水平,要拍出常見的科幻元素并不難,關鍵在于如何準確地表達宏大的世界觀,突出前瞻性的啟示意義,而不至于淪為披著科幻皮的動作片或者愛情片。《流浪地球》導演郭帆把電影比作人,他認為文化內核就是人的靈魂,而美學部分相當于人穿的衣服。《流浪地球》中人類面臨危機時,中國人的選擇是帶著地球“流浪”,這與很多西方科幻片中坐著火箭撇下地球狂奔的解決方案不太一樣,在影評人看來,對土地的深厚情感是中國人固有的,這是我們的文化內核,也是影片引發(fā)情感漣漪最終獲得成功的內在因素。

    “當下,中國電影編劇層面遇到最大困難是怎樣跟本土觀眾達成情感上的共鳴,以及怎樣在此基礎上塑造出令中國觀眾認可的角色。這是電影行業(yè)永遠的難題,對于科幻類型來說面臨的挑戰(zhàn)更大。”影評人張小北認為中國科幻電影未來發(fā)展的關鍵,在于找到在中國文化語境下的“原型故事”,找到適合中國科幻電影的敘事結構,樹立屬于中國的文化自信。顯然,中國科幻電影想要真正站穩(wěn)腳跟,一部兩部叫好叫座的作品還遠遠不夠。“《流浪地球》上映后,中國科幻電影大致有一個參考點,之后需要通過越來越多的作品和觀眾交流,得到反饋后,才能夠逐漸形成穩(wěn)定的市場。只要到了那一階段,科幻類型才能夠真正在中國本土化。”

    值得關注的是,當談論科幻電影全球化的時候,參加論壇的電影人提醒,必須客觀冷靜地認識到,目前中國科幻電影的生命力仍在于本土市場,中國觀眾、中國票房才是中國科幻的“根據(jù)地”。但是,注重本土市場或在國際競爭中強調中國味道,并不意味著盲目增添各種“意向”,一方面融合吸收相互映射的科幻元素,一方面用電影語言說好故事,中國科幻電影會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