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li>
  • 
    
  • <abbr id="gucoo"></abbr>
    <li id="gucoo"><source id="gucoo"></source></li>
    <rt id="gucoo"></rt>
  • 用戶登錄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老舍《四世同堂》手稿特展開展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陳澤宇  2019年06月02日05:46

    為紀念著名作家老舍誕辰120周年,6月1日,老舍代表作《四世同堂》手稿特展在中國現代文學館開展。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梁飛,老舍先生長女舒濟、老舍先生長子舒乙的夫人于濱,以及各界觀眾百余人參觀首展。

    據記載,《四世同堂》手稿共三部分,前兩部分《惶惑》《偷生》在上世紀40年代中期創作于重慶北碚,稿紙選用四川土紙,采用毛筆書寫。稿紙每頁20行,豎寫,每頁400字左右。原稿每6章裝訂成一冊,每冊約6萬字。第一二卷共12本,用牛皮紙做封面。該手稿為老舍創作《四世同堂》的初稿,字跡工整清晰、涂改極少,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與研究價值,現珍藏于中國現代文學館。

    2002年,老舍《四世同堂》手稿入選首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這也是入選文獻中唯一一部中國現當代文學手稿作品。此次特展從設計到布展再到呈現,中國現代文學館精心策劃,力保在館藏手稿完整完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展出,更好地讓廣大熱愛《四世同堂》的讀者來到文學館領略老舍先生的文學風采。

    老舍《四世同堂》手稿

    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各版本《四世同堂》

    在展覽首日,觀眾不僅有在京讀者與文史愛好者,同時還有來自外地的忠實讀者。安徽宿州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生數十人專程來京觀展,舒濟鼓勵青年學生們多讀書、讀好書,真正把老舍先生的作品傳承下去。“中國現代文學館為大家展出了老舍先生的手稿,這種實物觀展的機會難得,希望同學們能在此有所收獲。”

    據悉,《四世同堂》手稿特展展期為3個月,將展出至2019年9月。

    舒濟(右)參觀展覽,中國現代文學館征集編目部王雪博士(左)進行講解

    舒濟和于濱在簽名簿簽名留念

    舒濟鼓勵年輕人多讀經典佳作

    觀眾在館內參觀

    舒濟和于濱與參觀者合影

    舒濟和于濱與中國現代文學館工作人員合影

    (攝影:陳澤宇)

    相關鏈接:《四世同堂》版本小知識

    《四世同堂》的第一部《惶惑》和第二部《偷生》,曾分別連載于重慶《掃蕩報》和《世界日報》的副刊上。1946年1月、3月,《惶惑》的上、下冊先后由上海良友復興圖書印刷公司出版,同年11月,《偷生》的上、下冊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46年3月,老舍同曹禺一道應美國國務院之邀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后,他租住在紐約西83街118號二樓的一間房間,至1949年秋回國。在此期間又創作了小說的第三部《饑荒》。

    《饑荒》完成后,老舍同艾達?浦愛德(Ida Pruitt)合作將《四世同堂》節譯成英文,于1951年由美國哈科特和布雷斯公司(Harcourt and Brace Co.)出版,書名為The Yellow Storm(《黃色風暴》英文題下還署了另一中文名“風吹草動”)。

    老舍講學回國后,《饑荒》曾在上海《小說》月刊第4卷1-6期(1950年5月至1951年1月)上連載前二十段,因故中止,缺少最后13章。“文革”中被抄家后,作者手稿丟失,此書遂成殘璧。1980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四世同堂》也只有前87段。

    文革結束后,相關組織歸還給舒家抄家的東西,老舍的兒子舒乙在其中發現了美國的出版社給老舍郵寄的英文版的《四世同堂》。為了補足《四世同堂》中文版的尚缺部分,1981年翻譯家馬小彌仿照老舍的文筆,將《四世同堂》的最后十三章由英文節譯本回譯成中文,刊登在1982年第2期的《十月》雜志,補足了原來殘缺的故事,《四世同堂》的三部曲100段才得以恢復全貌,但相比原稿已少了15萬余字。

    《四世同堂》由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再版,在以前版本的基礎上增添了翻譯過來的最后十三章,這是國內最早的完整版。后來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十月文藝出版社也都收了馬小弭譯的這13段。

    近年來,學者、出版家趙武平(上海譯文出版社總編輯)利用赴美訪學的機會,多方聯系,確認哈佛大學圖書館所藏的老舍英文譯者浦愛德(Ida Pruitt)的檔案中,不僅有老舍其他未刊信函,而且還包括浦譯《四世同堂》英文全稿,譯稿上還有老舍的多處筆記。他將《饑荒》未曾發表過的第21-36章共計十萬七千余回譯成中文,發表在2017年第1期《收獲》雜志上。